APP下载

Nikon跨越世代之作:全片幅无反Z7测试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9

报价宝综合消息Nikon跨越世代之作:全片幅无反Z7测试

文、摄:mic

全片幅无反由 Sony 一厂独大的时代将成过去,迎来的很有可能会是三强鼎立的局面,而 Nikon 交出的答案就是 Z6 与 Z7。前者 Z6 要于 11 月底才会正式卖街,首先上场的则是后者主攻高解像的 Z7,作为一个全新系统,到底 Nikon 又是否有能力动摇到早已站稳阵脚的 Sony?我们今次就找来 Z7 一试相机各方面的实力。

手机大小 无袖带血压计

Z-Mount 规格上暂无对手
转变可能会带来痛苦,亦可能会带来新的机遇。当年单反从手动年代转至 AF 自动对焦时代,Nikon 就为了照顾旧有 MF 镜头而沿用 F-Mount,做法当然可赢得手上有大批手动镜用家的掌声,不过受接环设计所限,当时镜头无论是 AF 对焦以至是光圈运作,就都得依靠相机机身作驱动,相比起当时改用镜身内置马达及电子光圈控制的对手,当然对焦速度等就大为落后。幸好经过一番努力,Nikon 于 G 镜年代终于克服了大部分限制,虽然光圈仍需透过机械连杆方式推动,不过对焦方面就已成功改为镜身马达带动,而在 SWM 超声波马达等技术的加持之下,镜头的对焦速度终于可跟对手看齐,总算追回当初的落后。

可能吸取了单反方面的经验,Nikon 方面亦明白到要有破旧立新的勇气,针对新的全片幅无反系统,笔者会形容为厂方今次的做法相当大刀阔斧,以 Z-Mount 的规格来看,就称得上是现时同类系统之中最为突出。接环分别有两个关键规格,分别是开口直径以及法兰距,Z-Mount 的开口直径就达到 55mm,为 135 格式无反中最大(Canon 的 RF Mount 为 54mm、Sony 的 FE Mount 为 46.1mm),显而易见的优势是厂方将有更大的空间开发特大光圈镜头,而事实上,58mm f/0.95 Z-Noct 亦正在开发之中。


▲采用全新的 Z-Mount 接环,口径为同级最大的 55mm。

不少透过转接玩转接不同镜头使用的用家都会相当在意接环系统的法兰距或镜后距,以 16mm 的法兰距,Z-Mount 就再次成为同级之中法兰距最短的系统(Canon RF Mount 为 20mm、Sony FE Mount 为 18mm)。当然,法兰距更短不仅代表 Z-Mount 有更多空间透过转接环使用不同类型的镜头,更代表光线从镜头尾组镜片到达感光元件行程的缩短,而配合大口径的设计之下,到达感光元件的光线质素将更高,亦可有效解决过去大多数镜头边缘成像一般都较松散,以及减少色散等像差的问题。


ISO 100、f/4.0、1/2000s

不下于专业单反的手感及操控
对比起当初只追求轻巧,现在无反设计已发展出不同的取向,而对于 Z7 来说,明显 Nikon 方面就有参考到自己单反的一套设计哲学,相机不会只为追求轻巧便携而牺牲手感及操控。作为一部无反,Z7 虽然尺寸及重量上都与同级相差无几,不过上手的感觉却是相当“单反”,特别值得一赞是设计够深够阔的手柄感觉就相当贴手,亦未有碰到无反相机很多时候都有的尾指无处可放问题,就算一整天试拍期间未有装上相机带,笔者亦不担心出现“坠机”的意外。

操控方面,Z7 于机顶资讯 LCD,快速指令转轮、用家自订快捷按钮以至是 Joystick 控制等都一应俱备,虽然机背大部分按钮都移至右侧,不过试用之下,其实不难感受到相机的按钮布局及操作方式其实亦是传承自单反,假如阁下是 Nikon 单反用家,坦白说不需重新适应,基本上已可对 Z7 即时上手。


▲机背 Touch LCD 采用双轴多角度设计。


▲机顶军舰位置流有一点传统的 Nikon 风格。


手柄设计无论是外形以及手感都跟 Nikon 高阶单反相当近似。


机顶设有资讯 LCD。


拍摄模式转盘中设有 3 个用家自订模式。


▲机背设有 joystick 及十字按钮。


镜身近接环位置设有两个快速自订按钮。


▲机顶 Hot Shoe 跟现有闪灯相容。


使用单反的 EN-EL15a 锂电。


▲机身于日本制造,相信不少用家都会相当受落。


▲ISO 160、f/4.0、1/125s

EVF 取景质素有惊喜
笔者用惯单反拍摄,坦白说对于电子式的 EVF 取景一向都存有“偏见”,不过自今次试用过 Z7 之后,个人却慢慢认为 EVF 始终会有彻底取代光学 OVF 的一天。采用了 369 万点的 OLED 加上引入了镜头级数的光学技术,Z7 的 EVF 观景器不只提供 0.8x 的放大率,个人亦可以大胆肯定其画面细致及锐利度上,暂时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于不同场景拍摄下,发觉相机 EVF 流畅度充足,取景画面亦保留了现场色彩气氛而没有作出过分的修正,观景器亦懂得自动因应环境而调整光暗,特别是黑夜拍摄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为 EVF 过光而导致取景不适问题。


369 万像点 EVF 观景器除了有充足细致度,放大比率亦有高阶机的水准(0.8x)。


▲ISO 320、f/4.0、1/400s

5 级防震加持、-4EV 低光 AF
机身防震还是镜身防震较有效?一直都是不少影友争论的话题,而对于 Nikon 及对手 Canon 来说,过去于单反就一直支持后者,不过有别于 Canon 的 EOS R,今次 Nikon 的 Z6 / Z7 就改用了机身防震的做法,就算是透过 FTZ 转接环配合 F-Mount 单反镜拍摄,镜头一样可受惠于机身防震。试拍的时候,其实从构图的画面中已可感受到机身防震的稳定作用,及后于室内以慢快门手持的拍摄,亦足以证明了防震系统的效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厂方 5 级防震的性能大家不妨作为参考,除了镜头焦距的因素,由于 Z7 亦拥有高达 4,570 的高解影,假如需要相片在 100% 观光的时候仍旧清晰锐利,安全快门建议就要保守一点了。


FTZ 接环


▲透过 FTZ 接环,相机将可支援现有 F-Mount 镜头,而由于机身内置了防震,镜头因此亦可即时得到增值。

今次测试笔者主要配合同时推出的 NIKKOR Z 24-70mm f/4 S 标准变焦进行试拍。以 493 个对焦点,Z7 的对焦系统其实已覆盖了画面中 81% 的范围(90% 水平、90% 垂直),系统支援 Contrast Detection + Phase Detection 的混合方式运作,实际试用下发觉,相机的对焦表现一点都不在中高阶单反之下,就算是主体对比稍为不足,亦少有需要前后搜寻焦点,整体感觉相当爽快。一般来说,大多数相机的自动对焦都是光线越强弱,反应就会随即变慢,不过 Z7 于低光对焦的反应却让人有一定惊喜,不只未见有明显的降速,准绳度亦得到维持,笔者就特意以相同的目标,于正常光度及低光之下比较了一下。


▲AF 反应测试(一般光度)


AF 反应测试(低光度)

下一页为 ISO 感光测试、4K 影片试拍及更多测试相片

2018-10-01 10:47: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