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微”大战背后的移动支付革命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20

报价宝综合消息“双微”大战背后的移动支付革命

在微信和支付宝之间上演的移动支付大战,周周都有新戏码。微信和支付宝分别属于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家中国互联网巨头。

CFP

支付宝钱包是支付宝于2013年初推出的移动支付新产品,旨在颠覆传统钱包的概念。

1月上旬,支付宝接连挥出两记重拳:1月9日支付宝联合拥有5亿用户的新浪微博推出微博支付,进一步加强其向社会化电商平台的服务渗透;1月11日新版支付宝钱包(8.0版)全面上线,众多界面优化和新功能加载项中,最大亮点在于增加了会员卡功能以及“6位手机支付密码”,进一步简化了消费者的支付流程,同时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了会员营销和管理工具。由于支付宝的母公司阿里巴巴于去年入股了新浪微博,支付宝联合新浪微博推出微博支付之举,被认为是挑起了一场与微信支付叫板的“双微大战”。

而微信支付已经先行一步。2013年8月,微信宣布在其5.0版本中加载支付功能,在完成与银行卡信息绑定之后,可以一步完成支付操作。根据《经济观察报》一篇报道称,截至2013年11月20日,开通微信支付的人数已经达到2000万。也就是说,微信支付功能几乎是以日均20万的新增用户数在飞速发展。

最新的例子是,“双微大战”已经进一步蔓延到了对于打车应用软件和用户的争夺之上。本月,腾讯联手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嘀嘀打车1亿美元,作为这款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打车应用软件的C轮融资。嘀嘀打车客户端也实现了微信支付功能。去年6月,市场占有率第二的“快的打车”获得阿里牵头的800万美元A轮融资,并购了大黄蜂打车,同时接入了支付宝。

CFP

新发布的5.0版标志微信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

以火药味十足的“双微”大战为标志,2014年无疑将成为移动支付爆炸性增长的一年。

当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地作为生活管理工具与我们如影随行时,支付环节的移动化也成为大势所趋。什么是移动支付?通俗讲就是指用户绕开了使用现金、支票或银行卡刷卡这样的传统付账环节,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主要指手机)完成购物消费所需的转账过程。根据易观智库《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期内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3343亿元,相比二季度末的1224亿元,单季环比增长高达173.1%。

根据易观的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中,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含微信支付)分别以64.4%,24.2%和4.1%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前三位。三家企业总计占据了整体市场92.7%的份额。这三家公司的移动支付产品,也正好代表了当下该类产品的三种主要模式:支付宝的移动端产品——支付宝钱包,代表的是纯软件应用形式的支付客户端类产品;而让财付通在移动支付环境大放异彩的,是移动社交类应用——微信在其内部实现的“微信支付”;拉卡拉则算是硬件刷卡器支付模式的代表产品,它的生存之道是紧紧绑定在中国最大的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同时也是在银行卡产业具有核心地位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联。

可以断定,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应用,递进式地将推动三个层次的改变。首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会进一步智能化;其次,规模巨大而潜力更大的整个第三方支付产业会迎来新一轮洗牌;而这一拨潮流将引发的最深层次的改变,最终会撼动整个传统线下商业体系,推动企业线上和线下经营的整合。

电子化钱包

从支付效率、财务管理以及理财应用等多个维度来看,移动支付都对支付领域提供颠覆性的创新。谁能最快时间想到如何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全面的服务,谁就会在新一轮由移动支付引发的产业竞争中获得制胜优势。而层出不穷的新功能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竞争方向,将所有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新老参与者,都重新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就连支付宝这样的产业霸主也不能安身事外,其抓手就是“支付宝钱包”。

未来对于消费者来说,出门不必带钱包,不怕遇上假钞,不用担心找零,更不必费心记账,却还能随时随地查看你的理财成绩单或者进行信用卡还款,更有大量的即时优惠券可用。这些都不是白日梦,而是移动支付技术为消费者打造的便捷福利。

支付宝钱包是支付宝于2013年初推出的移动支付新产品,旨在颠覆传统钱包的概念。创立于2004年的支付宝,依托于大淘宝(淘宝加天猫商城)这一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PC互联网时代几乎占据了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

诚然,电商势能在向移动端转移的过程,会继续为支付宝的移动支付类产品输送一定的竞争优势。2013年的“11.11”购物狂欢节全天的350亿交易额中,通过支付宝移动端完成的交易笔数就高达4518万笔,总成交额达113亿元,也就是说有超过三成的用户是用手机完成购买支付。

方便快捷且安全的转账体验,当然是支付产品的立身之本。然而与对手拉开距离的制胜因素,则是看其是否能接入比对手更多的移动支付场景。

支付宝所打造的这款“在线钱包”的应用,在其首个版本就提供了包括全新的声波支付(可以在两个手机之间方便地转账)、转账、二维码扫码、以及条码支付等四种不同的支付方式,同时还帮助用户整理收纳所有的银行卡、以及优惠券信息。

这就是支付宝对于“钱包”的理解。支付宝希望这款钱包能作为“个人金融管理入口”的一款平台级产品,其目的有二:一是降低线下支付成本,二是提升用户对金融账户的管理效率。

而接下来的去年6月,一款可投资于货币型基金的明星理财产品——余额宝横空出世,生来就与支付宝钱包全面绑定。正是基于支付宝钱包账户已经与用户的银行账户对接,才让传统的基金购买流程被大幅简化。用户在钱包平台上可以随时随地监控资金收益情况,而T+0的实时交易机制也让用户可随时赎回余额宝内的资金,并用于支付其他消费项目。

正如支付宝钱包的广告里说的那样,余额宝让这款虚拟钱包的功能再跃一个台阶,成为“一款会赚钱的钱包”。

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支付宝培育多年、用户粘性已经相当成熟的账户体系,以及支付宝钱包所具备的个人金融管理的平台级功能,也就不会有余额宝这款产品的成功。

支付宝公司将电子化钱包与传统的实物钱包做了一系列对比——比如,余额对应现金,快捷支付对应银行卡,电子会员卡对应实体会员卡,优惠卡对应实体优惠券,旅行票券对应酒店预订短信与登机牌。电子化钱包的便捷性优势一目了然,另外还兼具余额宝理财以及公众服务号等功能。

支付宝自信地说,支付宝钱包与传统钱包之间所展开的已经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竞争推动O2O进程

然而,当支付宝这个第三方支付的“老大哥”在移动支付的创新之路上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有谁能想到,在2013年夏天,“老大哥”居然遇到了一个资历尚浅却有勇有谋的对手,那就是微信支付。

加载了支付功能的微信对外界彰显了其作为移动社会化电商平台(social commerce)的潜质。所谓社会化电商,是指基于社交网络(SNS)、微博等社交性质的网络平台,通过好友关系形成的社交互动、口碑营销,最终产生电商交易业务。 

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内,微信这款中国最成功的移动社交类应用,将个人用户之间的通讯交流定调为“以熟人关系链构建而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却正是依靠私密好友的强关系链条,迅速储集了2.7亿的月活跃用户。

与好友的交流分享平台相平行,微信的研发团队很有远见地打造了“公众平台”这一商业级平台产品,鼓励企业级客户以“服务号”或“订阅号”的身份进驻。这些公众号发布的各类商业信息,先形成对单一用户的推送;如果用户觉得信息有用,也会在好友圈内分享。

庞大的流量、更有效的信息传播路径,再加上支付功能,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交易闭环。这意味着,对于腾讯而言,利用微信平台打造一个独立的电商生态系统,时机已日渐成熟。

与Facebook屏蔽Google对其站内信息进行搜索、阿里巴巴阻止百度对于淘宝商品信息抓取一样,微信内部的信息流动和交易操作也处在一个封闭环境,这意味着对手阿里巴巴将如坐针毡:除了看着微信电商圈一天天长大,基本上无法插手其业务链条。

在支付产品的用户体验上,微信支付刚一出手,便给了“老大哥”一个下马威。在完成与银行卡信息的关联录入后,微信支付只要求用户输入一个类似个人银行账户所需的6位数字密码,就能一步完成支付操作。彼时的支付宝钱包,仍然坚守着传统电商时代延续下来的那一长串内容复杂的密码,还要再经过手机短信的安全验证方可完成转账。

事实上,腾讯目前针对微信平台的电商战略重点,并非急于把淘宝或天猫的卖家拉至微信,而是想参与甚至推动整个传统线下商务世界的O2O(Online to Offline,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的转型进程)。

作为时下最热的商业话题,O2O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将庞大的传统线下商务市场与互联网相结合,也就是要将所有线下交易和运营操作逐步实现“在线化管理”。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微信大踏步向线下具有连锁性质以及有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领域和重点企业“示好”,鼓励其接入微信支付。从友宝自动售货机,到全国范围内的400多家电影院……临至年终,微信支付又宣布与餐馆连锁店海底捞达成合作,用户在全国近百家海底捞门店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来埋单。

2014年1月4日,嘀嘀打车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微信内叫车服务。而嘀嘀打车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称,该服务上线仅十日,接单数量就达到了2万单,其中使用微信支付的也超过6000单。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得以跻身传统商业O2O转型的一个天然突破点。而微信的野心,正是想成为千千万万线下商家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平台级产品。对于商家来说,信息化将会渐渐深入到更多的日常运营活动中,比如财务管理、会员关系管理、精准营销,最终形成一套在线运营管理系统。

在后生可畏的微信刺激下,“老大哥”支付宝开始奋起直追。支付宝先后拿下了银泰百货、万达影院、金逸影城以及12306铁路在线售票系统的支付合作,2013年末又与拥有5000家门店的广东连锁便利店美宜佳达成合作。

阿里巴巴所投资的快的打车1月13日对外发布新版客户端。新版的“快的app”进一步优化了支付环节的体验,通过增加绑定个人支付宝功能,完成线上打车并付款的交易闭环——除了可以利用支付宝账户(包括余额宝)金额支付打车费用,相应的活动奖励及优惠将会以现金方式直接返还到用户的支付宝账户中。

目之所及,这场声势浩大的移动支付的圈地大战已经横扫了打车、餐饮、商场、影院、便利超市、快捷酒店……几乎覆盖了整个线下生活商业体系的多个细分业态。

“双微大战”落子支付

和腾讯相比,阿里巴巴在社会化电商方面存在劣势,这也催生了后者在2013年4月底,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约18%的股份。根据双方协议,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对新浪微博的持股还可以增加至35%。在完成这笔战略投资之后,双方在业务层面展开合作,首先是2013年8月完成了新浪微博与淘宝账户体系的对接,推出“微博淘宝版”,为“双微大战”积聚实力。

新浪微博与微信同属于社交类产品,虽然分享机制有所不同,但新浪微博目前的用户总数也已经超过5亿,根据《2013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有88%的微博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移动支付。与此同时,超过76.5%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使用新浪微博,也就是说目前新浪微博移动端的用户数已达3.8亿。

一份由新浪微博提供给纽约时报中文网的用户调查数据显示,有82.6%的微博用户看到感兴趣的电商推文中的短链接会点击查看详细内容,另外有70.4%的微博用户愿意接受电商网站微博关于服饰类商品的购买建议。

新浪微博为在微博开设了账号的商家提供了一个和粉丝和消费者互动,积累客户群的途径。商家可以直接通过微博发布商品、会员卡,消费者则可以形成“浏览—兴趣—下单—支付—分享”的行为,这正是社会化营销的意义所在。

在新浪微博最新升级的移动端中,个人账户信息一栏中新设“微博支付”选项,其中汇总了用户的购物记录和卡券信息,并预留了“热门商品推荐”的商品展示位。完成支付宝账号信息绑定的用户,在微博中浏览到某条购物信息,可通过扫二维码或点击“去购物”的功能键,然后输入6位支付宝手机支付密码和手机短信回执的验证码,即可完成快捷支付。

 1月11日发布的最新8.0版支付宝钱包,在产品功能上与微信无限接近。面对功能相同的应用,商家选择起来的思路无非是,谁有足够大的用户流量、使用粘性高,谁的功能产品更好用,自然就会选择与谁合作。那么,这场O2O领域的圈地大战中,支付宝钱包与微信,究竟谁更具竞争实力?

前者的产品定位是个人金融管理的入口,后者的定位则是移动社交分享。对个人用户的吸引力,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尽管支付宝紧随微信,在自己的钱包应用中也加入了所谓“公众服务号”业务,并极力拉拢如中国联通、麦当劳、12306这样的明星企业和重点民生项目,希望在短时间聚拢人气,吸引更多商家。不过,截至目前,微信平台上所积累的商铺数量已经远超和支付宝钱包合作的商铺。

不管这场“双微大战”怎样深入下去,最终结果如何,必须承认的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微信与支付宝钱包这些各有所长的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动下,一个支付的新时代开始了。

2018-01-10 16:15: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