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note7和荣耀v20 4800万像素对比,红米note7和荣耀v20哪个好

导读: 都是4800 万像素,两款CMOS 有何不同?想要了解一下吗?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前具备4800 万像素、且已经被量产装配的CMOS 一共只有两款:一款是荣耀V20 在用的索尼IMX 586;一款是红米Note 7 的三星ISOCELL GM1。 账面数据上,两款CMOS 均采用了1 / 2 英寸感

都是4800 万像素,两款CMOS 有何不同?想要了解一下吗?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前具备4800 万像素、且已经被量产装配的CMOS 一共只有两款:一款是荣耀V20 在用的索尼IMX 586;一款是红米Note 7 的三星ISOCELL GM1。

账面数据上,两款CMOS 均采用了1 / 2 英寸感光元件,提供4800 万像素,采用四合一Quad Bayer(四倍拜耳)阵列设计。

不过,三星的GM1 虽然同样采用了Quad Bayer 的RGB 排列方法,但相比于IMX 586,GM1 则是先将4 x 4 为一组排列的像素点按照同色像素排列合成为2 x 2 的四个大「色块」,然后与邻近的其他组交换色彩信息。

换言之,虽然同样提供了4800 万像素的感光元件,但在色彩输出能力上,三星GM1 的阵列方式仅相当于1200 像素的表现,剩下的3600 万像素需通过软件插值来完成。

反观索尼的IMX 586,不但使用Quad Bayer 阵列将阵列扩大为4 × 4,而且2 × 2 的排列方式为四格分散RGB 相邻排列。因此,索尼IMX 586 更像是传统定义的拜耳4800 万像素感光元件。

除了使用Quad Bayer 阵列以外,索尼IMX 586 每一个像素都能单独控制曝光时间,并同步输出相片,此举能大幅提升成像动态范围,单张成像即可媲美当下惯用的多帧合成HDR 算法,从而降低ISP 和手机的负担。

 

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ISP 仅支持已使用多年的,传统的Bayer 阵列,因此Quad Bayer 阵列设计所输出的图像,需要通过Remosaic 技术转换到Bayer 阵列再输出,三星GM1 将这部分交由手机端的硬件配合软件算法去处理,而索尼IMX 586 可直接通过硬件实时处理完成,成像的速度和质量都要更胜一筹。

简而言之,如果说前面的IMX 586 是硬件直出4800 万,那么GM1 就是通过软件算法进行像素补充。而由于要进行二次合成,因此在使用4800 万像素拍摄时,所花的时间比前面的硬件直出要更多一些。

通过实际对比能更直观地看到1200 万和4800 万像素的区别。在下面几组对比中,左图是1200 万像素的iPhone XS Max,右图是荣耀V20,看小图好像区别不大,但当我们将样张均放大100%,就能看到不同像素在细节上的不同。

 

总体来说,其实无论是索尼IMX 586 还是三星GM1,他们都能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最终的4800 万像素成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画面质量。但放大来讲,通过算法合成的GM1 虽然能实现标称的4800 万,但在综合表现上,仍然要比硬件直出的IMX 586 略逊一筹。

 

不过考虑到两者的价格,999 元和2999 元存在着2000 元的价差,而且IMX 586 仍处于华为系产品的「独占期」,因此红米Note 7 的表现也无可厚非。接下来我更期待的是同样采用IMX 586 的红米Note 7 Pro,相信能达到荣耀V20 接近的效果。

其实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4800 万

和此前P20 Pro 的相机原理一样,尽管它们都能用不同的算法带来4800 万像素的成片。但实际上,虽然手机厂商一直都在用4800 万来做产品的宣传卖点,可在大众最常用的「自动模式」下,相机的默认输出仍然还是1200 万像素,4800 万像素需要在专业模式下手动启用。

 

降低像素的做法,其实和为手机减压有一定关系。从前面两款CMOS 的原理解析能看到,无论是索尼还是三星,处理一张4800 万像素的照片都需要SoC 和ISP 的支持才能完成,但这相比于目前的1200 万像素照片,足有数倍之多。

因此为了降低处理元件的压力,同时也为了不影响手机其他方面的体验(比如拍摄速度、续航、存储空间等),这些4800 万像素的手机在默认情况下都是1200 万像素输出的。

▲ 荣耀V20 在48MP 状态下不能变焦

当然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得到极致的画面细节,而额外付出手机续航和存储空间的代价。

而且即便是分享到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这些平台都会最大限度地压缩图片质量,缩短文件的上传时间(微博可以手动传原图)。

 

所以从综合体验出发,虽然4800 万像素拥有极高的细节保留优势,但就目前的手机性能来讲,1200 万像素的体验仍然会相对比4800 万更可靠一些,同时也能满足到大部分人的观感要求。

高像素=好照片?并不是绝对的

回望过去,手机厂商一直以来热爱追求高像素,一方面其实除了为了达到「让照片看上去更清晰」的最终目的以外,其实同时也想让广告宣传更吸睛。

 

想要将像素的优势发挥出来,最简单方式就是直接升级照片分辨率,把远处树木的枝叶、天上飞的鸟、蝴蝶翅膀纹路这些细节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突出高解析的作用。在过去,无论是过去的500 万像素抑或是今天的4800 万像素、前置还是后置,手机厂商在宣传相机功能时,其实都离不开在「清晰度」上做文章。

我不否认更高的像素能给照片品质带来更高的品质,但一张好照片是否取决于物理像素一项,我认为未必是绝对的。事实上,在「如何拍出好照片」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客观是手机内的软硬件的综合配置,主观就是看拍摄技巧了。

 

比如说,三星的Galaxy S6 和Galaxy S7 的相机区别。

在Galaxy S6 这款手机上,三星为其配备了一枚1600 万像素的IMX240 传感器,到了更新一代的S7,这款手机装配的是1200 万像素的IMX 260,咋一看数据,新机的像素居然还要比旧款少400 万。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IMX 240 和IMX 260 的CMOS 面积几乎是一致的(IMX 240:1/2.6,IMX 260:1/2.55),虽然260 的像素分布更少,可它的单个像素的面积分摊更大(1.12μm→1.4μm)。

因此相比起前者,IMX 260 虽然是牺牲了一定的画面解析力,但在弱光场景下的表现反而要比240 更加明晰,综合观感更佳,最后我们便自然会觉得新机的成片比上一代更好看了。

所以究其根本,虽然物理像素能对成片的解析力带来一定影响,但它在今天也不至于能对相机出品起到决定性作用。

 

更直观的例子是DxOMark 的排行榜单,你会看到排在前10 的产品里,虽然4000 万像素的Mate 20 Pro 和P20 Pro 都排在了前列,但其实1200 万像素手机在得分上也跟前者没有太大的差距,实际上单纯的物理像素对画质的帮助有限。

 

况且,如今的相机功能已经有了软件算法和AI 加持,即便是1200 万像素,也已经能满足到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考虑到超高像素的CMOS 目前尚未正式量产、装机成本较高和市场热度平平,对于供应链掌控较弱的厂商而言,「跟着大部队走」显然才是目前最稳妥的做法。

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看,虽然手机硬件升级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必过于追求像素上的大小,毕竟要用到超高像素的情况,还真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