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医疗影像玩家太多 红杉周逵说要投 北极光邓峰说No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9

报价宝综合消息AI医疗影像玩家太多 红杉周逵说要投 北极光邓峰说No

AI医疗影像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赛道,玩家众多,商业模式暂不清晰。关于这个行业的投资逻辑,至今仍有不少争议。

在“第二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年会”名为《e-Health,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与未来》的圆桌上,北极光创投创始人、H50轮值主席邓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推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宽等,恰巧讨论到了这一问题。

事实上,红杉是推想科技投资人,北极光此前曾接触过推想科技,但分析之后并没有投。这次的讨论上,双方也对此前的投资逻辑进行了复盘。周逵认为,当赛道上玩家众多时,反而证明了反向的正确性;邓峰则认为,技术方向创业,壁垒特别高的方向里选一个做的好的,有可能更容易成功。

36氪觉得这个话题很有趣,因此也做了相关整理。(以下内容为36氪根据现场讨论节选、整理而成)

邓锋:

其实我看推想科技非常早,他们是当时中国的第一个用人工智能来做X光、CT这些影像处理的,而且进展很快。刚开始我对他们印象就非常好,小伙子又帅又能干,公司进展非常快。后来就出来一堆公司,且数据也不需要太大,就进展很快。所以,我就开始心里打鼓了,这个领域的壁垒到底有多高,如果新出一个团队,几个人做3月下来就和你差不多,这个是不是壁垒就不是这么高呢?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商业模式。如果你的技术做的太好,壁垒也不是特别高的话,这是一个B2B的生意,最后怎么赚到钱,来自医院还是其他?是不是最后就变成了系统软件里面加了一个功能,或者说你能够直接找到一些新的模式收钱?这个是两个问题。

陈宽:

简单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在我看到的国内的所谓风口行业,特别是大量资本追捧的风口行业,本身它的技术差距一般来说是不会超过2个月时间。

但是回过来看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AI基本上差不多是一年半之前可用,到现在大概进入80家医院,我们的这些对手们可能差不多现在才开始逐渐有一些可用的AI出现。也就是说,整个这个领域,虽然是一个风口行业,但是其实整个技术和产品的壁垒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

但我相信接下来对手要追的话,不会少于一年半的时间。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这个领域,一个小数据集做到高准确率和真正可以被大范围广泛使用的产品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差别。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看到市场上宣传说:我跑一个小数据集,可能1000例,就觉得很大了,然后这个时候准确率达到95%,但是事实上这个产品可能你拿到实际临床应用的时候,就会有非常大的缺失,而且可能用起来,这个数据集里面很准,但是在临床里面可能连一个特别大的肺癌、肿块都识别不出来,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有巨大的风险。

所以,其实这个事情本身的难度还不完全在于跑模型这一件事情上,而是在于产品最终能不能足够的稳定,有足够高的鲁棒性,使得它可以在N个医院使用的时候,都能保持比较好的表现。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是这个行业本身隐含的技术壁垒

谈到商业模式,也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基本上每轮融资都要用大量的时间说明这件事情。

我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本身医院里面,除了药的采购以外,最大的这笔钱都是花在这种影像设备的采购上。也就是说,这笔钱其实本身在医院的,只要产品确确实实能解决临床的问题,能够提升医生的准确率和效率,那么自然可以赚到的,但是医院本身的采购流程比较长,从招标、采购到最后钱打进来,可能周期会比较长,但是这个模式本身是比较畅通的。

其次,我们觉得AI这个技术可以大量释放产能,可能这个产能其实本身也是一个可以拿去变现的空间。

最后,我觉得这个产品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中国的这种技术、数据,最后去做全世界的生意

周逵:

我是红杉资本的周逵,我们投了推想,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上,这些问题是我们同样的问题。

邓总第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跟陈宽他们谈第一轮的时候,就问了这个问题,所以没有投,但是A轮投了。

当你出来创业,突然发现后面又来了七八个对手,到底是说明你错了呢,还是说明你对了?我们第一次回答是错了,因为你的同行太多了,你肯定不会赢。但是,第二次我们觉得你可能是对的,说明别人也看好你看好的事情。其实,你看美团冲出来的时候,后来有4000个对手冲出来,说明大家都给美团做这件事投了一个赞成票。

第二个问题就是商业模式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很容易变成说say  no的原因,包括刚才陈宽回答的,我都觉得没有完全搞清楚。

这个回答我觉得很难回答,但是我们还是从正面的因素来看这件事,既然大家都看不清楚,我也回答不清楚,说明他们还有机会嘛。

邓锋:

其实大家别笑,我觉得这个思路对于我来说特别有启发,真的很有启发。

我没有投陈宽他们,我种子轮看了也没有投,是因为其它的原因,我们就不说具体别的原因了。当然我也在这个方向上投了公司,但是我投资的两个公司都跟推想科技不一样。

我来说我投资的思路。关于商业模式这个问题,我投的一个是易展,发展不错,估值现很高,但是它主要做远程的服务,是以服务入手的。未来它做服务的过程当中,需要人工智能,但是因为现在它离客户最近,解决了整个价值链当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最后技术可以向推想采购,推想售价高,还可以找别家。这就是我为什么最后看了一圈之后,我选择投资易展的一个原因。

但是周奎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很有启发。因为如果推想可以做到前50家医院,自己变成标准,可能就会产生颠覆了,这可能是我开始没有想到的。

周逵:

所以为什么在两个这种问题上既可以say  no,都可以say  yes,我们不去say  yes呢?

最终say yes主要是因为一个原因。我们发现医生看10次影像,有七八次会用他们的软件,我觉得这是正面的判断,也是关键的判断。因此,我们给了前面两个问题乐观的判断。

这肯定是中国的创业者在一个大的浪潮下面,面临的一个最典型的场景,也是我们投资人面临的最典型的场景。

邓锋:

周逵是我很尊敬的一个投资人,我觉得他非常值得我学习。

但是,这个事我刚才反驳你还没有反驳完。他说的第一点,他说很多人做了,反而是加强他信心了,最终say  yes,我其实是反著的。因为确实有怀疑壁垒在哪儿?因此我又投了两位一家公司,也是技术公司,做肠镜、胃镜影响的实时人工智能检测,中国目前没有第二家,世界上之前有过几家,都失败了。但我们投的这家现在做的很成功。

投资是因为觉得他们壁垒得特别高,今天X光、CT影像壁垒已经相对没那么高了,但在实时肠镜、胃镜影像方面,壁垒就很高。超声的方案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但是壁垒特别高。壁垒特别高的方向里选一个做的好的,是不是更容易成功呢?也许他成功的时候不是那么大,因为它的领域相对窄一些,但他容易成功。





2018-04-21 17: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