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倡议放弃龙芯申威搭ARM便车造不如买遗祸无穷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19

报价宝综合消息专家倡议放弃龙芯申威搭ARM便车造不如买遗祸无穷

谈谈CPU生态和建立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几点想法。

CPU生态好不好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直以来,普遍的观点就是X86、ARM生态好,MIPS、SW64、Power生态不行。

但这种教条化的理念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的地方。

比如,说X86生态好,但X86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依旧很难在智能手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类似的,一些人说ARM生态好,但ARM在PC和服务器上,生态和MIPS、SW64、Power一样都是难兄难弟。

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生态好坏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X86生态好,主要是PC和服务器,ARM生态好主要是智能手机、平板,以及各种嵌入式设备。

脱离具体应用场景,谈生态好坏,没有任何意义。

再举一个例子,在党政办公试点中,X86、ARM、MIPS/LoongISA、SW64同台竞技,很多人看来,X86、ARM生态好,MIPS/LoongISA、SW64生态不行,必然是X86、ARM获胜。

但试点的结果却是,X86、ARM并不比MIPS/LoongISA、SW64强。党政办公中,X86、ARM能做到,MIPS/LoongISA、SW64基本上也能做。

而且就试点情况来说,自主CPU表现不错,就应用总量来说,自主CPU的应用量超过了技术引进的X86和ARM。

甚至还出现了,试点单位邀请自主CPU技术团队,帮助技术引进CPU解决打印机适配的情况。

因此,泛泛而谈X86、ARM生态好,就认为在任何应用中,X86、ARM都一定具备优势,MIPS/LoongISA、SW64没有市场。这种观点与具体实践是矛盾的。

CPU发展过程中 自主和可控不能割裂

有观点认为,可以先可控,后自主。

也就是通过合资等方式,引进国外CPU,或拿国外开源软件代码,然后通过吃透代码的方式实现可控。

诚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确实是一条路子,而且在核电、高铁等领域不乏成功先例。

但在CPU方面,目前还没有成功先例,反而有众多失败的先例。

另外,必须明确的是,不要低估CPU、操作系统,这类系统工程消化吸收的难度。据业内人士介绍:万一外商挖下天坑,可以保证你50年都看不懂代码。

以Windows来说,虽然微软声称早就将源码给了中国政府,但至今哪家单位吃透了?

如果真的吃透了,永恒之蓝爆发,国内还会大片中招么?

虽然Liunx开源几十年,但国产Linux操作系统公司哪家敢打保票把Linux吃透了?

虽然IBM把Power8的源码给了宏芯,但从2014年公司成立至今,宏芯又做的怎么样呢?

国内买到ARM硬核的有很多,买到软核授权的也不少,但哪家把ARM的技术吃透了?

即便是买到ARM64指令集授权的华为,从K3到麒麟970,近10年的时间,不也是反复购买ARM的CPU核授权么?

……

把自主和可控割裂,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吃透代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吃透的标准如何界定也是一个问题。

很多合资公司往往合资没多久就大肆宣扬"自主可控"、"安全可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CPU明明是外商CPU的马甲,却宣称"安全可控",并把马甲CPU,直接往党政军市场塞。

打印机芯片瘫痪伊拉克防空网,通用处理器后门瘫痪叙利亚雷达站的前车之鉴尚历历在目,莫要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自主可控技术体系不具备竞争力是伪命题

有观点认为:

自主可控不是能否开发出来竞争产品的问题,而是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有生存空间的问题

实践多次证明,单方面追求自主可控,违背市场规律的产品/规划都会失败的

然而,自主可控不具备竞争力是伪命题。

在这方面,神威超算堪称是打脸的存在。

神威超算不仅把这些合资技术远远甩在身后,还在过去的几年里,把一些人视为高不可攀的洋技术也踩在脚下。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云泉曾经表示:"来自欧洲的超算需求显得很迫切……许多国外的朋友通过邮件找到我,说他们有个应用,希望和"太湖之光"联合开展研究。还有法国大使馆的科技参赞也专门找到我,希望中法之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法国的科学家到中国来使用"太湖之光",这些合作我们都在落实当中。"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教授付昊桓介绍,新加坡国家超算中心在2016年参观完之后,马上就问"能不能买"?而且国内外还有很多机构对神威太湖之光超算非常感兴趣。

除了神威超算之外,在各型装备上,自主CPU已经被广泛使用,在交通、能源、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党政办公等领域,自主CPU已经开始逐步替换X86和ARM。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情况是,自主CPU可以通过航天、装备、交通、能源、工控、智能家电、网安等行业应用赚到钱,而且用自己赚来的钱养活自己,研发新产品。

一些合资CPU,反而高度依赖政府输血。

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反而指责自主CPU,及其整机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这恐怕是中国自主技术体系构建过程中,最具黑色幽默的一幕。

社会效益才是发展自主可控的衡量标准

有观点认为:

自主可控不能违背市场规律

生态是发展自主可控的首要因素!!

应当主攻ARM和RISC-V,放弃MIPS和Alpha

然而,放到具体实践中,上述三句话是自相矛盾的。

由于铁流之前的文章已经有对RISC-V的分析,就不再重复介绍,主要说ARM。

首先,就生态来说,ARM的生态局限于智能手机和嵌入式。

如果说,扶持ARM主攻嵌入式应用,这倒还能理解,但把ARM列为PC和服务器的备选项,就恰恰违背了第二句话"生态是发展自主可控的首要因素!!"

其次,就国内几家ARM服务器厂商,无论是华为、华芯通、还是飞腾,都无法实现在商业市场造血。

华为依靠公司垂直整合输血;

华芯通则需要政府输血;

即便是做的做好的飞腾,也不具备在商业市场从英特尔碗里抢肉的能力。

那么,既然PC和服务器又是无法在商业市场与英特热竞争,把ARM作为自主可控主攻方向,岂不是和第一句话"自主可控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矛盾?

什么?您说华为麒麟芯片在商业上很成功?

华为的麒麟芯片之所以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把自己的洋房,建立在ARM和谷歌的地基上。

本质上是给AA体系打工,因为华为的麒麟CPU核,代码都是ARM写的,OS也掌握在谷歌手里。

一旦ARM和谷歌在地基上做手脚,华为麒麟芯片的洋房搞不好就要坍塌。因此,华为麒麟手机芯片和自主可控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文章最后,铁流认为,自主技术体系建设,要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标准进行衡量。毕竟,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市场换不到核心技术。

在航天、装备、交通、能源、工控、网安等行业,用上核心IP代码都由自己写的芯片,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如果始终抱着要能够在商业市场赚到钱的标准去衡量,很容易陷入被短期利益绑架的困局。

比如"贸工技",虽然来钱很快,但核心技术缺失,缺乏发展后劲。

又比如买IP做集成设计SOC,虽然麒麟芯片市场表现不错,但CPU、GPU等核心部分,全部都是从外商购买的。

这对于解决"卡脖子"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把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绑在了Wintel体系和AA体系的战车上,始终受制于人。




2018-06-05 12: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