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尾国产新机密集发布 创新不足致品牌普遍难溢价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06

报价宝综合消息年尾国产新机密集发布 创新不足致品牌普遍难溢价

年尾国产新机密集发布 创新不足致品牌普遍难溢价

  临近年末,消费者又迎来了小米、华为、金立、酷派等手机厂商的新品发布“盛宴”,众多的国产新机密集登场。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新品方面除了全金属外壳、指纹识别、大容量电池等成为“标配”外,在创新方面似乎并没有带来足够的惊喜。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主打高配置、低价格的国产手机或将迎来“负利手机时代”。 

  国产手机年末密集发布

  2015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许多国产手机都选择在近期冲刺业绩,推新品迎接年底换机潮。从国产手机发布的机型来看,其岁末冲关主要分为千元机和中高配机型两大类。

  千元机方面,最为出彩的便是小米的Note3。日前,小米举行了“岁末压轴”发布会,发布了售价899元起的红米Note3。配置方面,红米Note3是小米旗下首款全金属机身手机,其采取了联发科年度旗舰HelioX10处置器,5.5寸1080P视网膜屏幕,支持指纹识别和快充。实际上,红米Note3距红米note2发布的时间并不长,除了小米Note3,金立日前也发布了手机金立S6,其主打颜值,配有3GB+32GB超大内存,售价为1699元。值得注意的是,该机金属占比高达89%。 

  中高端智能机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华为的Mate8。就在前不久,华为在上海发布年度旗舰产品Mate8,其延续了上一代华为Mate7的6英寸屏幕设计,支持指纹识别和快充。值得注意的是,华为Mate8是搭载自主芯麒麟950,其相对于上一代产品全面升级,性能提升40%,功耗降低60%。除此之外,老牌国产手机厂商酷派也在年末发布旗舰机型锋尚Max,其支持智慧7模18频全网通4G双卡双待的同时,还加入了最高下载速度可达300mbps的4G+和VoLTE“高清语音”等最新技术。 

  年底冲刺为争第一?

  距离上次国产手机密集发布的时间仅两个月,但这仍然难以阻挡国内手机行业年末最大规模的一波新机发布潮,小米、华为、金立、酷派等都争先恐后推出最新款智能机。那么,为何国产手机扎堆在年终岁末发布新机?

  首先,这段时间是三星、苹果手机发布的空档期,国产手机可以借助机会错位竞争。尽管国产手机于三星、苹果仍然存在实力上较大的差距,但国产手机仍可以选择在策略上避开与三星、苹果的直接竞争,这便是打时间差。不难看出,也有国产手机选择在苹果、三星的新品发布期间发布新品,但均被其二者盖过风头。实际上就三星而言,也要选择避开手机行业中的领头羊苹果新品发布期,更何况是其他的手机厂商。因此,选择“躲过”三星、苹果,并推出功能上佳颜值优秀的新机,逐渐成为国产手机,乃至整个手机业中的惯例。 

  其次,年终是手机行业中销售的高峰期。而且,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幅首次滑落至个位数,此前的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10%上方,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9.8%,至14.3亿部。而未来几年这一增长率还将继续下降。近几年,中国、印尼和印度等市场的销售是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中国市场正渐趋饱和。在此情况下,各大国产手机厂商都加快了发布新机的步伐,而大家也都不想错过年底这波销售大潮。 

  再次,国产手机排名竞争愈发激烈,年终的新品销量事关全年的销售目标以及整个市场的座次,为争夺年度霸主,国产手机展开肉搏。今年,国产手机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国产手机的代表,华为、小米、魅族、奇酷均在不同方面上宣称自己是国内手机市场中的第一。如按销售额而言,第一是华为,按销量而言,第一则是小米,而魅族则称其是“首个旗舰店破亿”的厂商,奇酷则以锤子、一加等为对手,宣称自己是“新晋手机品牌中的销量和销售额双料冠军”。而今年国产手机的上新则更加密集,规模更大也正印证了国产手机竞争日趋激烈的事实。

  亟待摆脱量大利微尴尬

  与以往相比,今年的国产手机配件大幅提升,大屏幕、金属壳、指纹识别,以及大容量电池几乎都是标配。但整体来看,国产手机仍处在拼配置拼参数的阶段,不管是打着安全牌、升级牌或者青春牌,都仍显得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产手机配置不低,但品牌溢价也相对不高。尤其是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已经严重阻碍国产手机未来发展。

  除此之外,近几年,国内手机厂商都将目标瞄准了千元机的低端市场,纷纷降低4G手机价格,虽然销量得到爆发式增长,但不断走低的价格也意味着利润空间减少。尤其是今年以来,千元机大战、销量排名战、双十一刷单冲量战,国产手机始终无法摆脱“低利润”困境。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国产手机厂商的专利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尽管能够依靠价格战迅速提高市场份额,但在与国外大品牌的较量中,在长期的发展方面却逐渐落入下风。

  如今,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在减弱,这便更加强调了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因此,未来国产手机需要将精力转到产品创新和品牌构建的道路上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品牌的溢价,摆脱量大利微的尴尬。

2018-10-10 06:34: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