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每天坐在沙发上跟去世的母亲说话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9

报价宝综合消息我每天坐在沙发上跟去世的母亲说话



又到适合看科幻电影的周末了。这次想说的是:以漫不经心的姿态讲了一个惊心动魄的AI故事的电影《衍生玛约莉》(Marjorie Prime)。



早在2017年报道圣丹斯电影节时,我们曾专门有一篇文章来说“Marjorie Prime”这部电影,关注点全在当时火爆的“动作捕捉公司8i推出了第一个全息版好莱坞影星替身”这种技术戏码上。大家熟悉的《广告狂人》男星乔·哈姆(Jon Hamm ),通过动捕技术3D实时渲染成为一个“Holohamm”(Hologram+Hamm)。



2017圣丹斯电影节上全息版的乔·哈姆


然而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才意识到,全息技术和动作捕捉都是这部电影的伪装。这根本就是又一个关于AI的惊慌、悲凉又温情的科幻故事。符合我们一向关注的科幻作品的特质:另类、心机满满开脑洞,同时豪不隐瞒对未来科技的惴惴不安。与同类不同的是,《衍生玛约莉》在冷漠的科技表象下,饱含着人性软弱却明亮的情感和内心。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自己演绎的虚构剧本





玛约莉(罗伊丝·史密斯Lois Smith )是一位不知身患什么疾病、行将就木的80多岁老太太。与照顾自己的女儿女婿住在海边一幢孤零零的大宅里。丈夫Walter已经离世十几年。她行动不便无法自理,每天生活在记忆混沌的时空里。曾经过往的一切都变得不知真假无法确定。




玛约莉的女儿( Geena Davis《末路狂花》)和女婿(Tim Robbins《肖申克的救赎》)为她创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的“丈夫”Walter,来陪着母亲聊天,以唤起和留存她的记忆。不同于我们在HBO《西部世界》、《机械姬》或者眼下的“波士顿动力”获得的有关人工智能的印象。这个AI版的Walter是以逼真的全息影像方式存在的。“他”可以根据主人的需要随时出现在家中的任何地方。玛约莉选择了丈夫正当年的形象。因此在电影一开始,观众看到的是衰老和虚弱的玛约莉与帅气的乔·哈姆坐在沙发上聊天。



影片并没有关于玛约莉一生经历的清晰交代,观众可以通过若隐若现的背景,猜测她曾是一位美丽的小提琴演奏家,有英俊的相伴终身的丈夫,曾经儿女双全幸福美满。当然也像所有人一样充满生活的磨难和痛苦……然而无论是欢笑还是眼泪,留在玛约莉记忆中的这个自己人生的“剧本”不仅无法辨别真假,甚至正在消失殆尽。




如影随形的AI不过是我们虚拟人生的配角





智能的全息版乔·哈姆装载了家人记忆中有关真人Walter的尽可能完整的全部信息,包括生前的影像、文字资料记载、家人的回忆。并且在与玛约莉聊天的过程中,这枚AI也在不断进行学习和修正那些记忆。这个英俊年轻的“丈夫”代表的是玛约莉关于爱的最好的记忆。他可以判断出玛约莉想要聊什么话题、听什么音乐、甚至能唤起和纠正女主角以往谈论过、眼下却已模糊的记忆。



“他”坐在那里,会很多种语言可以随时检索狗狗的种类,像空气一样安静和无所不在地包围着你。同时又像空气一样之于任何一个人都具有相同的态度或者没有任何态度。以至于女婿Tim Robbins会因为“他”缺少人类虽软弱却真挚的情感而忍不住泼过去一杯酒——然而连这杯酒也对“他”无奈,“他”是透明的。




影片的下半部分和结尾变得有些诡异,但是绝不是《机械姬》(Ex Machina)那种惊悚,也并不像同是人工智能题材的《她》(Her)那么充满激荡的情感。相反,几位实力超强的老戏骨,同样用一种漫不经心甚至冷淡的态度,演绎出在一个技术可以参与和渗透到人类最深刻的思想、最脆弱情感的时代,它们是如何以安静的、不着任何暴力痕迹的方式,利用人性本身将我们深陷于亲情/爱情的“陷阱”。




你所有的记忆都是记忆本身而不是事实真相




这句略显拗口的话,是不久前看完《玩家一号》(影片结尾,“绿洲”游戏的天才创建者在虚拟世界与童年的自己共处一室)。我们曾聊起的话题:如果我们能将一生的“资料”事无巨细地全部记录和上传,我们能否创建各个时代的自己,然后随时穿越时空与这些自己相逢和对话?




事实是,我们首先就会卡在关于“全部资料”的困境里。所谓记忆其实并非事实跟真相无关。我们记得的一切都是我们“愿意记得的一切”——即记忆本身。无论是影像、文字还是语言,任何介质上的表达、储存和传递,它们在我们大脑开始摄取并处理的瞬间被实时删改被同步编辑,最终版本即为记忆。




所以当影片中出现各个角色对某一事实的记忆偏差时,其中一个角色说了上面黑体字那句话。这让人不由得开始思考: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它们可以记录所有事实的真相。但是经由人类那些“不靠谱”记忆“饲喂”学习的AI们,它们会忠诚地复制和迅速学习我们的谎言、我们不愿面对的自己和亲人,我们刻意扭曲的情感和我们自以为是的一切。以至于终有一天,它们会成为我们记忆中最爱的那个“陌生人”最好的一面,让我们朝夕相处难舍难分。



于是,当女儿Geena Davis意识到自己每天都在跟沙发上已经去世的“母亲”聊天时,她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活在爱你的人心中,这句话不是一种修辞





事实上,我们活在自己和他人的“编辑版本”中。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失去记忆或生命,我们所有的版本都将由那些愿意记得我们的人来填充。所以当影片中Tim Robbins开始创建爱妻的全息AI版本,并以自己的记忆来“填充”“她”的时候,有一句令人动容的话:我塑造的你都是我记忆中的你。像不像去年获奥斯卡奖的皮克斯动画片《寻梦环游记》里说的:只要后辈们依然有美好回忆,每一个先人才不会真正死去。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美美地活啊,因为我们终将“活”在我们爱的人的记忆里。




在十三天里拍完的电影





这部影片改编自获2014年普利策奖提名的、Jordan Harrison的同名戏剧。导演Michael Almereyda擅长拍摄独立小众电影和纪录片,最出名的作品是2000年伊桑霍克出演的《哈姆雷特》。




这部电影最令人喜爱之处,也是上面提到过的影片本身的特点:Almereyda以一种毫不费力的叙事方式,讲述了Jordan Harrison原著中如此深刻和复杂的内涵,用NYT的说法就是:这部90分钟的电影说的事,比那些长度是它两倍的大片都要多。




导演的聪明之处在于,选择了海边一幢优雅神秘的别墅安置绝大部分场景(原著基于舞台剧),并且没有任何有关高科技的表现方式。观众看见沙滩、摇椅和狗,看不见任何电脑和其他科技产品。似乎在未来人类的生活中,一切技术都已隐藏和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而正是在对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微妙的镜头切换中,导演默默改变了我们关注的焦点,让种种有关意识的冲突凸显出来。举个例子:当我们看着衰老的玛约莉絮絮叨叨感觉无聊时,镜头在同样的场景下悄悄切换到面目清晰刚硬的乔·哈姆脸上,关于同一件事的浑浑噩噩的记忆立刻变得坚硬和深刻起来——虽然那其实依然真假难辨。




虚拟一个炊烟袅袅的壮丽人生……又何妨





我敲下这些字的时候,窗外夏日正午的骄阳下有小狗在叫,有树荫下姑娘轻声的笑、一个少年正被长者呵斥。我突然开始恍惚:这个正在电脑上打字的我,可以同时存在于另外一些时空,存在于地球另一边的初冬、存在于安静的书里存或者拉斯维加斯的赌场。




只要我们不关闭意识的窗口,这一切都将一直存在直到我们死去或者老到痴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虚拟著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情。它们最后构成我们所有的记忆,我们的人生。以至于作为人类的我们,或许永无可能面对真实的自己。从8岁到80岁,我们终将无法还原任何一个时刻中真相的自己。我们的一生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虚拟现实游戏。没有任何沉浸式内容能与之相比。




那就让我们虚拟一个爱人、虚拟一段亲情、虚拟一个炊烟袅袅的壮丽人生吧。




当最后那幢海边的大房子里,几位全息AI版的主角在欢声笑语中闲聊,却发现找不到Tim Robbins时,我不禁想:他或许正在跟老费里曼坐在监狱图书馆里,听着对方说:有些人忙着死,有些人忙着活。




关于科幻电影我们还推荐了:


《视界战》:这个AR的噩梦才是谷歌眼镜的未来


《湮灭》:对外星人科幻片的最大破坏


这部剧提示了AI和VR可以是这样的未来     却并不存在脑后插管


犬ヶ岛:当一只狗看着镜头   电影就找到了灵魂




[

IN2原创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








2018-05-27 13: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