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创新与实用折衷的全民智慧双轮,Gogoro2Plus半日试驾体验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9

报价宝综合消息在创新与实用折衷的全民智慧双轮,Gogoro2Plus半日试驾体验

两年前的 Gogoro ,以与市场主流速可达截然不同的设计概念,扭转大众对于电动速可达等同无力、短程代步的印象,而事隔两年的第二款产品 Gogoro 2 ,则在理想与现实间做出取舍,保留电动与智慧的核心价值,但在车体设计、结构回归市场主流设计,若说 Gogoro 像是由绘画大师绘制的名画, Gogoro 2 则像是人工智能解析大师笔触的临摹之作,褪下了前卫艺术的光环,变成一件大众艺术。

虽然 Gogoro 2 是与市场妥协的产物,由专属铝合金骨架变成高张力钢管车架,但也并非直接被打回常见的电动速可达的水准, Gogoro 2 仍在结构中考虑到电动车的特质进行设计;比起 Gogoro 以个人坐驾为出发点设计,呈现紧凑、圆润的印象, Gogoro 2 则接近市售 125cc 的尺寸,同时较为细瘦、狭长。车体采用双漆面处理,上半部为钢琴亮面、下半部(包括前轮拱)为消光处理。

当然坐垫从 50 公分变成 70 公分,双载也变得更方便,后座也不会像搭乘 Gogoro 那么局促;此外虽是使用前 14 吋大胎,较大的轮拱不免影响些许前踏板空间,以结构设计来说踏板空间相较 Gogoro 是稍小了点,但也仍旧有目前主流 10-12 吋速可达的水准,空间算是实用级水准,加上踏板下方不像新型速可达配有油箱,虽是大径车款也不会使踏板过高。

龙头总成看似类似 Gogoro ,不过 Gogoro 2 龙头结构已经近似市售速可达,外框底下就是传统的龙头柄结构,仪表板是独立固定在龙头柄上,且相较 Gogoro 较紧凑的握柄宽度, Gogoro 2 的龙头宽度与市售 125 机车差不多,另外可由预留的缝隙中看到前、后碟煞总缸的油量;而笔者最喜欢的是这次终于不再是定位感模糊的十字键,而是上下、左右完全独立的开关,此外 Gogoro 2 也有电动倒车设计,不过不是整合在油门内侧,而是在左手握柄内侧有一个小开关。

把头灯上方的橡胶保护拔开后,就可看到挂架孔位,基本上应该可以锁市售的菜篮

另外不同于 Gogoro 以车体作为喇叭共振腔体, Gogoro 2 的喇叭为传统速可达设计,藏在方向机柱附近,看起来应该不会容易受雨水影响才对...笔者 Address 110 喇叭几乎外露,每逢大雨后就可能不会响...

踏板设计虽乍看下类似 Gogoro,但比起 Gogoro 更为平整,不用担心放置箱子会无法平衡的状况,另外前面仍采用挂勾设计,可替换成 Gogoro 选配的三点式挂勾。

账面规格下, Gogoro 2的车厢好像跟 Gogoro 没有差很多,不过采用下潜式设计的行李箱设计,能够完整的放进一顶包括猫耳设计的全罩安全帽,像是这顶设计结构偏高的 L 号 Arai RAM IV 3/4 安全帽可安心的放入也不用担心压到猫耳,不过坐垫不像常见的速可达可轻松的盖上,需要额外的施力下压才能真正盖上。

至于中柱的部分,相较 Gogoro 只以美观为出发点的设计搭配位置不适宜的后扶手来说,后扶手较高且看起来是采用通用规格中柱的 Gogoro 2 虽多了 10 公斤之余,但却容易立起许多;至于侧住虽是常见速可达的设计,不过仍与电控系统结合,故要关闭系统或是开启系统,侧住仍需放下,另可看到 Gogoro 2 仍保留车底定位灯的空间。另外针对后座采用飞旋踏板设计,轻踢一下即可弹出。

大灯组依旧是使用 LED 灯组设计,但相较 Gogoro 较为简化, Gogoro 2 的大灯组仅使用两颗灯租,正面右侧为近灯、左为远灯,不像 Gogoro 采用内近灯、外远灯的四灯珠设计。方向灯仍与头尾灯组呼应,由侧面连成一线。

至于尾灯设计也由于车体较为细、扁化,虽与 Gogoro 同为长条形尾灯组,不过 Gogoro 2 看起来就像是一抹丰唇,牌照灯与牌照则与后挡泥板连为一体,故经过坑洞时牌照与尾灯组会随之跳动。

传动系统也是 Gogoro 与 Gogoro 2 的差异点,不过 Gogoro 2 还未堕落到与那些绿牌或是不须领牌的电动车一样采用轮谷带动,仍旧是透过马达搭配齿轮组构成主要的动力单元,搭配电子系统对马达进行精密管理,再由链条驱动到后轮,有些类似档车或是弯梁车的驱动结构。由碳纤维皮带置换为传统链条也是有耐久度的考量,毕竟皮带还是有耗损与断裂的问题,而 Gogoro 2 预载油封链条,未来亦可改用改装链条进一步提升传动效率。

前轮总程采用标准的双管式前叉,前胎采用玛吉斯 M6237 Sport 运动胎,规格为 100/80 R14 ,建议胎压为 33psi ,搭配 220mm 碟盘与单向双活塞卡钳,原厂已经是金属油管,比起非 S 版的 Gogoro 有更大的盘径。当然更热血一点可借由替换三角台更换高阶倒叉与升级碟盘、卡钳等。

后轮采用双枪式避震,搭配玛吉斯 M6237 复合胎,采用 110/70 R13 规格,建议胎压为 40 ,搭配 180mm 碟盘与单活塞卡钳。

当天下午也照媒体试驾体验的安排,先从内湖一路经士林往仰德大道到接近文化大学的餐厅,比起两年前 Gogoro 在开启 Smart 与关闭方格旗的前提下, Gogoro 2 的预设加速曲线更贴近市售 125 ,不会像当初把所有设定关闭起步呈现无力感,故穿过自强隧道停红绿灯才留意到车子的性能还未被解放。

关闭 Smart 、开启方格旗,虽说在账面规格逊于 Gogoro ,但油门轻转,仍可感受从 0-2500rpm 全扭力输出的贴背感, Gogoro 2 依旧是一台加速性宛若火箭般的电动车,且对比一般汽油车, Gogoro 2 解开限制后是一起步就全力冲刺,不会有循序渐进的加速感。

在进入仰德大道后, Gogoro 2 仍可维持表速 70 公里以上爬坡,而同行的车线媒体中也有几辆双载的 Gogoro 2 ,看它们体型约莫 80kg 左右,在加上后座约 50 公斤女性,爬坡与加速也几乎未受影响,甚至好几台在爬坡时比笔者用更高的速度前进,不过代价就是他们的电力也比笔者更早消耗掉第一格(同样里程约在笔者消耗掉第一格 1.5 公里前就掉格了)。

 

 
笔者

笔者也录制一小段试乘,中间有些个人的碎碎念,但由于是一边骑车一边介绍,中间可能有些地方的叙述有些错误或是不够完整...

在跑完阳明山后,笔者就沿着天母回到台北市,让公司同事绕个一两圈体验,看他们两位男性双载,加速力也仍旧可贴背。

 

在一个下午左右的试乘,不敢说已经摸清 Gogoro 2 的特质,不过可依照当天的行车路感相较 Gogoro 做简单的行车体验叙述; Gogoro 2 在加速特性仍保有 Gogoro 的特质,不过较宽的握柄与前宽、后窄大轮设定,还有较狭长的坐垫配置,一般乘坐的稳定与舒适性比起 Gogoro 来的理想。

由于原始预设以节能为出发点而较高的胎压配置, Gogoro 2 的行车路感仍较一般速可达龙头的弹跳感来的明显,不过若不考虑节能应该可降低些许胎压换取舒适性吧?但虽然行路弹跳感较明显,不过避震的设定仍比起 Gogoro 来的软,故在如阳明山往天母下坡的连续发夹过弯,会感受车体往外偏,但以先前曾骑乘 Gogoro Lite 由 106 县道往瑞芳旧路的下坡连续弯道对比下, Gogoro 2 的避震显然是舒适导向许多,不过幸好 Gogoro 2 可改装常见市售品解决这方面问题(如更换前叉内弹簧、甚至改装前叉,还有将后避震强化等)。

刹车制动力表现笔者则觉得比标准版的 Gogoro 好很多,先前 Gogoro 给人一种超过时速 60 公里以上就有点担心会否煞不住的感觉,不过 Gogoro 2 笔者认为相当够用,直觉印象应该不会比 Gogoro S 差太多,若一般通勤使用应该是相当充裕了。

考量到一般的实用性, Gogoro 的车厢可放进全罩安全帽的设计,还有舒适的乘坐姿势,相较国产七万级距的 125cc 或是 110cc 速可达,被动安全配备也完整许多,加上避震、刹车采用通用设计,也有更多让车主发挥的空间,若出发点是以实用性优先的车主,对比宛如精品却个性十足的 Gogoro , Gogoro 2 则提供了更大的实用价值,也适合有双载需求的人。

就事论事,笔者是以一日试乘的感想去描述这款产品,不过毕竟买车是长久使用的事情,还有包括后勤、换电池制度等整体环境,笔者目前也不是 Gogoro 车主,难以针对后续的整体体验做更进一步的完整论述,但以产品本质,确实是远超越台湾其它电动车的产品。

回应 0
2018-06-15 16:34: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