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信直觉就不够理性?其实直觉并非毫无根据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9

报价宝综合消息相信直觉就不够理性?其实直觉并非毫无根据

对于情绪和直觉(intuition),多数人的看法都非常两极,有些人会将其视为理性、分析思维的反面,在困难的决策情境选择避开两者。确实,逻辑性的思维绝对是必备的,然而情绪和直觉真的有如此不堪吗?

BBC 报导指出,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持续推崇分析思维的情况下,许多人开始认为,人们应该从依赖原始、神奇和宗教性的思维转往科学、逻辑性的思考,这使情绪和直觉连带视为影响判断力的主因,甚至是异想天开。

但英国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神经学家 Valerie van Mulukom 认为,情绪并不是愚蠢的反应,也不是全都需要被理性忽视甚至“纠正”。因为情绪实际上是大脑对你刚刚经历或思考事情的评估,因此也可视为大脑处理资讯的形式,而直觉也是一样的。

研究指出,大脑其实就是一台大型预测机器,每个当下接收到感官资讯与体验同时,透过自动且潜意识的不断与储存知识及经验比较,进而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行为科学家称之为“预测处理框架”(predictive processing framework)。

一旦情况不如原先预测,大脑便会更新认知模型,这种能力可确保大脑始终做好准备,更新资讯应对当前情况。当大脑在认知模型和当前经验之间找到明显相似或不相似性时,直觉就会出现,但这些分析都还没有达到你的意识。

这就像当你在没有路灯的道路开车时,听着广播音乐,突然间有种直觉应该开往旁边的车道,当你改变车道后继续开车时,才发现原本行驶的路上有巨大的坑洞,而你刚好“错过”了它。

许多人应该都有类似经验,而有些人可能会将这种情形归于幸运或神明保佑。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是前面远方的汽车因熟知路况出现类似小转弯,而你在无意识下复制了同样的行为。无论原因为何,相信多数人都会非常感谢直觉此时出现。

Mulukom 指出,当你在某个领域拥有许多经验,大脑便会有更多资讯与现在情况比较,这也将使你的直觉更可靠,就像绘画或雕刻需要的创造力一样,“直觉”实际上可随着经验增加而改善。

多数文章中,直觉都被描述为自动、快速和潜意识,而分析思维则是缓慢、逻辑、有意识,许多人因为其中的相异处,便认定两者处理模式完全相反。但最近一项研究调查显示,两者不仅通常不相关,也很有可能同时产生──毕竟直觉的本质总在无意识时出现。

虽然人们在许多情况下,经常感觉分析性思维更优于直觉判断,但这两种思考方式其实是可以协同工作的,而我们也比想像中更常一起使用它们,像是一些开创性的科学研究,也可能会以直觉知识开始,在科学家基于此制定创新想法和假设后,再透过严格的测试和分析验证。

当然,直觉并非全然可信。由于它仰赖本能、自动和快速的处理,自然也容易会被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误导,这种长久年代累积的经验偶尔也会有些“过时”。就像是甜点或零食一样,虽然我们总是会受吸引去享用,但生活中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大量的热量与脂肪──然而在狩猎采集时代,无论何时,储备能量都会是明智的选择。

但同样的,逻辑性的分析思维也是有缺点。研究显示,过度考虑会严重阻碍我们的决策过程,在一些情况中,分析思维还可能只是将直觉的决策合理化──当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作出这项决定时,便会开始用分析替决定找理由。

因此在下决定时,不妨试着思考以下几点:这是一个全新的情况吗?涉及认知偏差吗?在这种情况下你有经验或专业知识吗?如果涉及认知偏差、你也不具专业知识,那么分析性思维就必须,但如果是与以往相同的情况,请随时相信你的直觉。

这并非比较何者是更好的工具,而是说,这两种能力其实互相弥补:直觉可提供快速、自动、潜意识的参考结果,分析思维则可透过逻辑性思考让我们试图理解全新的事物。

往后面对困难的决策情境,不要再强迫自己得在两者中择其一,试着将两种决定相互权衡,或许便能得出更好的结果。

(首图来源:Pixabay)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Technews科技新报

因缘际会下进了媒体业,只是尘世中一个迷途小书僮。 喜欢新奇的事物,希望读者看了自己的报导觉得有趣。 每天都会在写稿读稿中多学到一些东西。

Latest posts by Nana Ho

未经许可,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违者必究。




2018-06-17 23: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