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症才不只是老人家的事!陈骏逸医师:年轻人容易缺乏危机意识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9

报价宝综合消息癌症才不只是老人家的事!陈骏逸医师:年轻人容易缺乏危机意识

近年来,年轻人罹癌的确诊案例有增加的趋势,不仅是某些癌症年轻族群发生率高,许多患者也自认为自己还年轻与癌症无关而忽略了健康的重要。为了让年轻读者对癌症更了解,并建立出健康的观念,KNOWING也邀请到现职台北喜悦健康诊所的主治医师陈骏逸,透过专访一同来对癌症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癌症有年轻化趋势的原因是?哪些癌比较容易好发在年轻族群?建议实际上应要如何预防?

癌症年轻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年轻族群的饮食习惯有越来越偏西化的现象,很多年轻人不太喜欢吃青菜水果,而喜欢肉食及糖分高的食物,年轻人也不觉得这是垃圾食物,所以摄取频率相对就提高,加上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运动的习惯,常会有久坐不动的情况,运动量也就相对减少。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纪轻的人多半仗着自己年轻力壮而比较没有危机/风险意识,也因此时常会忽略,像年纪大的人若长期排便不顺、肚子痛比较会联想到癌症,但年轻人通常都不太会。

其实癌症形成的原因与修复能力及老化有直接的关系,但还有一些外在因素都可能会加速基因老化,像很多台湾年轻人因为长期便秘肠道都有功能退化、病变的情形,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罹癌风险就会增加。

不过年纪轻罹患癌症的概率还是没有年纪大的人罹癌概率来得高,只是近年来我们觉得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罹癌,然而真正算数字的话,还是老年得癌症的人数还是多出许多,因为癌症本来就是基因出现老化的疾病,只是和十年前相比,年轻人罹癌数有增加的趋势。

哪些癌比较容易好发在年轻族群?

像子宫癌乳癌、大肠癌都有年轻化的趋势,我接触过最年轻的病患是一名年仅22岁女大学生得到乳癌,仔细评估这些年轻罹癌者的病史,大部分都没有家族遗传病史,但通常她们的饮食比较西化,爱吃甜食、珍珠奶茶等,且通常她们体型也较肥胖、生理期较早,加上不太运动,很多年轻人也因为一开始忽略而导致病情延续,所以发现的时候已经2、3期了。

防癌应该要从何时开始做起?

虽然养生防癌观念听起来好像很古板,但年轻人还是要知道包括自己的身体情况、饮食习惯是不是健康的,注意有没有什么身体不正常症状等这些资讯,如果是属于生活方式比较不健康的族群,癌症就有可能会提早找上你。若是外食族,或是生理期比其他人早来,加上妈妈或阿姨曾得过乳癌,相对罹患乳癌风险会比较高一些,那就应该要提早去做检查,若自己有摸到一些硬块,或是有一些小症状,不是说要马上联想到一定是癌症,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可能的选项,不要轻忽。

还是把自己生活作息引导到比较健康的状态,然后定期定时的健康检查,以及涉猎一些医疗的知识。

乳癌的症状大致上是?

一般年轻女性可以自己定期做乳房自我检查,像月经结束后1个礼拜,可以观察一下乳房外观有没有出现不对称、突出、硬块,乳头凹陷、分泌物等异常状况,自己可以对乳房做触诊,发现问题也不用太紧张,有疑虑就赶快找医师。

但还是建议可以定期找医师做临床的触诊,20-30岁应该每2年寻找专业医师来检查,30岁后则建议每年1次。毕竟有训练过的医师摸出来的肿块与发现异常的时间跟概率会比较高,像一般人摸的到的差不多是如乒乓球大小的肿块,但医师连花生米的大小都摸的到,这其实发生时间就差很多了。若乳房肿块是花生米大小,可能顶多是0或1期(治愈率90-100%),像乒乓球大小可能就是2、3期了(治愈率60-80%),保留乳房的概率也高。很多人会觉得这种东西很隐私,但现在有些医院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清一色都是女性,隐私设备也做得很好,所以建议有问题就是要去看医生,不要忌讳;早点发现就早点治疗, 早期发现可能是原位癌,一般来说零期癌真的还不算癌症,大家真的不用太担心。

关于癌症的全方位预防,除了健检外,还有别的建议吗?

培养运动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建议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与抵抗阻力的运动,年轻人每星期至少要运动60-90分钟,最好是要有流汗稍多、呼吸有一点喘但还是能讲话的程度的那种运动。

有没有听过关于癌症的错误资讯?

听过喝能量水、碱性水可以防癌,流言说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所以要喝碱性水来平衡才能防癌,但这其实真的完全错误!事实上肿瘤本身是经过自身机制调控细胞的环境,进而让身体变成缺氧,癌症也因此更容易长得更快,在缺氧状况下又需要能量代谢,所以就变成是无氧的代谢,这种形式的代谢容易产生乳酸。简单来说,不是癌细胞喜欢酸性环境,而是它创造了酸性环境,而且这个环境也是指癌细胞的细胞环境,所以喝碱性水是没有用的,还不如运动加强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含氧量来的更加实际。

若罹癌者为年轻人,与年长者罹癌最大的差别是?

最大差别应该是身心灵状态完全不一样,年轻人因为社会历练没有很多,不只是他们压根没想过自己会罹癌,而且一下子遇到这样重大的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就走不下去,会比老年人罹癌还沮丧很多。

而大部分最麻烦的是30-40岁罹癌,因为台湾普遍比较晚婚,所以很多人是刚结婚,甚至是有还需要呵护照顾的小孩,在时间及经济上都会伴随很大的影响,例如可能因为抗癌而少了家庭经济来源,此外,由于癌症治疗也会伤害身体,像若做了乳癌化疗,进而失去生育能力等,对于后续生活都会是不小的问题。

健康度上也有差别,虽然无论老幼做治疗会伤害身体机能,但其实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本身就衰败到一定程度,即使治疗也不会让本身机能下降太多,但年轻人若罹癌,例如开刀做人工肛门,会更长期地影响生活作息,甚至因为治疗而让其他本来应该可能在往后数十年后才得到的疾病,提早发生,例如更年期症候群、骨质疏松,往往有时会并发其他症状,就有可能年纪轻轻就出现糖尿病要开始药。

不仅如此,年轻人虽然体力和耐受力好,但年纪大罹癌症大多是一个慢性长时间累积造成基因突变的过程,相对来说基因突变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对年轻人来说,等于基因突变的时间相对被压缩,恶性程度也相对比较高,所以通常年轻人罹癌后也特别容易复发与扩散。

年轻患者在面对癌症时最大的困难是?

除了治疗过程之外,我认为还是心态上以及经济负担的部分,因为癌症治疗不仅费时也很花钱,有些年纪轻的患者连保险都还没买就得癌症,医疗资源相对比较不好,像大肠癌、乳癌这些年轻好发的癌症,有很多治疗部分是健保不给付,无形中这些都会对年轻罹癌者是很大的压力。

情绪对癌症会有影响吗?应要抱持何种态度面对?

老年人可以用以前解决挫折时的方法面对癌症,但年轻人常常因为没有自身经验可以帮助自己学习对抗癌症,相对年轻人得癌症情绪时通常会承受比年长者更多的打击,且身边也常常没有可以学习、请教的同辈,对癌症打击挫折的年纪轻的人来说,就会有很多情绪上的消磨。

此外,越乐观、积极正面、家庭支持力较好的病人通常会情绪平复得比较快,副作用也比较少,治疗的成绩也会相对好。顺带一提,年纪轻的患者往往家庭支持度没那么够,父母亲会觉得怎么连他们没得,而年轻人却得了癌症,较没办法感同身受,无形中也会使患者感到更焦虑。

而消极的人通常斗志不足,寻求完成治疗的动力也比较不够,通常年纪轻的人对副作用和治疗的反应会比较敏感,可能会因此更焦虑或感到不适。

若患者为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家属?

家中长辈的好意可能有时候反而会造成病人抗癌更困难,所以家长需要学习并且知道用正确的方式照顾病人。最重要的是,家属间的协助工作应该要分类,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有的要负责照顾患者或其子女,有的要去聆听更多医疗相关知识,有些找经济的来源,各司其职才是对患者有好的帮助。

相反若照护者为年轻人,通常会碰到什么问题?会给予哪些建议?

年轻人网络功力都很好,所以通常会出现两种族群,一种是本身有相关背景、会搜寻相关文献,但也容易拿最新但不成熟的研究去质疑现在的医疗措施,甚至有左右医疗的情况出现,而另一个则是在讯息整合不正确的情况下,反而会使用一些不适合的疗法。再来是年轻人经济能力没那么好,怎么协助也会是个问题,加上现在少子化,可能妈妈住院,家中只有一两个人手可以照顾,或是半年来都没人来照顾,有时候甚至会不明白疗程又质疑医疗等,没时间、没经济能力可以积极抗癌,这点和以前的治疗情况差很多。

关于找医疗资料,有没有什么建议?

通常网络上会有一些商业置入性的文章,都可能不是专业医生写的,所以如果要找医疗资讯,除了要注意讯息发布时间之外,也尽量要找“专科医师”写的资讯。另外,有的时候搜集资讯不如问第二意见,像是美国就需要第二医生的咨询报告,私人医疗才会给付开刀等医疗高额费用,可是在台湾因为有健保,常常听了一个医师之后就做决定。我最近遇到一个病人之前是乳癌第一期,一开始就花了很多钱去做化疗等等,但大便一直出血,医生却说是痔疮,等到后来去做检查才发现是大肠癌造成的,但很不幸的是确定以后不到两个月就走了,但如果他有多问一个医生,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所以当发现罹患癌症或病情遇到不理想的状况,询问“第二意见”就很重要。

有没有什么建议要给现在的年轻人?

建议还是多去吸收一些健康知识。另外,虽然健保不给付,但还是建议可以用自费的方式提早去做健康检查或是注射疫苗,像是子宫颈癌疫苗,把健康照顾好,以后要花的钱也会越少,尤其现在少子化,只有及早照顾好身体,才是远离癌症的不二法门。

最后,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买保险,从经济层面来看,治疗癌症真的会是很大的负担,尤其当你发现罹癌后就来不及买保险,等于很多药物或治疗都必须自费,所以建议宁可少买一点东西,省下来多余的钱拿来买防癌保险,毕竟将来很好的医疗模式健保都不会马上出,而好的药物通常都很贵,甚至会越来越贵,而且越早期就开始用,效果也会越好。

陈骏逸医师小档案:中国医药大学医学士,现职台北喜悦健康诊所主治医师、行政院卫生署立台中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曾任台中童综合医院 内科部血液肿瘤科主任、行政院卫生署立台北医院 肿瘤内科主任、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 内科部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等,专长为中西整合、癌症个体化治疗及规划、癌症营养咨询及治疗、癌症治疗及癌因性疲惫副作用处理及预防等。

(图片及资料来源为喜悦诊所提供)

  • Knowing力作《起来!为了更美好的将来:15个梦想先行者的奋斗告白》
  • 立即下载 KnowingAPP,给你移动世代最酷的阅读体验
  • 订阅 Knowing 电子报
回应 0
2018-06-22 02: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