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人之心打造的匠级之作,诠释三种Sony声音样貌的SonyJustEarXJE-MH2动手玩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09

报价宝综合消息以职人之心打造的匠级之作,诠释三种Sony声音样貌的SonyJustEarXJE-MH2动手玩

对于持续关注客制化耳机市场的玩家来说,由 Sony 第五代耳型职人松尾伴大于 2014 年离开 Sony 音响部门创立的 Just Ear 并非新面孔,但要一窥其产品对于日本以外的耳机爱好者却相当困难,当时在人力的限制下, Just Ear 并不接受日本外的订单,但 2017 年 Sony 集团资源重整, Just Ear 改挂 Sony 品牌后,今年起, Just Ear 也终于面相亚太市场开放订购。

虽然成立至今已经达 4 年之久,不过不同于许多资源丰沛的客制耳机品牌能够每年推陈出新, Just Ear 现今的产品线严格来说仅有一种单体配置、两个不同的型号,能够接受日本以外市场订购的则是提供三种基础调音的 XJE-MH2 ,这次也由台湾 Sony 提供三款不同音色的 XJE-MH2 样机进行体验,同时 Sony 还一并提供了当家旗舰播放机 WM1Z 搭配。

正式介绍产品前,更需要了解的是松尾伴大先生的经历,在 Sony 发展耳机的历程中, Sony 内部有一项无冕的职称,或说是尊称,称为耳型职人,这是对专精于人类耳型研究的开发者的一项尊称,先前经常访台的投野耕治先生是第五代职人,而参与 MDR-Z7 与 MDR-Z1R 开发的则是六代职人潮见俊辅,也同时是松尾伴大先生暂离 Sony 音响部门后继任的新生代职人。

松尾伴大先生在任职 Sony 期间,参与许多指标性耳机的开发,且类型相当广泛,从入耳式的 EX90 、 EX1000 ,到耳罩式的 MDR-1 、 XB 系列重低音耳机等产品,松尾先生皆作为幕后推手参与研发过程,而类型多元也成为松尾伴大先生的最大特质,同时也反应在 XJE-MH2 三种个性迥异的调音之上。

就松尾先生个人的说法,在参与 MDR-EX1000 开发的过程中,他也在机缘之下开始接触客制耳机的市场,当他进一步了解客制耳机的特质之后,就燃起开发客制耳机的兴趣,也毅然决然参与公司的内部创业计划,暂别 Sony 音响部门创立了 Just Ear 。

也因为要进行客制耳机开发,他开始接触助听器厂商 Tokyo Hearing Care Center ,而在与听力师的交流中,松尾伴大先生才发现人的耳朵结构远比他既有的认知还复杂,但对他而言这也是过往未曾涉及的领域,开发客制化耳机的历程远比他设想得更为复杂且具挑战性。

他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够以他最熟悉的单一大口径动圈单体作为客制耳机,因为松尾伴大先生认为大口径动圈单体才能呈现自然且广泛的音域,尤其对于低音域部分有极大的帮助,但他也发现在有限的客制耳机空间内难以配置 16mm 单体,最后才选用较小口径的 13.5mm 单体搭配平衡电枢,呈现他理想中的声音。

同时松尾伴大先生过往的工业设计经验不允许他个人在设计上有所妥协,松尾先生期许他的客制耳机从里到外都要独一无二且美型;他看到市场上绝多数的客制耳机侧面就是一块平整的材质,然后印上个人化的标志,却缺乏识别性,松尾伴大先生希望他的客制耳机能够有一眼就看出"啊!是 Just Ear "的设计感。

松尾先生在顾及外观与声学结构后,考虑以传统客制耳机的结构,使用动圈单体会造成耳机相当肥厚,最终以铝合金制成的动圈单体模组镶入客制耳膜之中作为 Just Ear 客制耳机的外型,且为了搭配湖水色的树脂材料,在尝试配色后推翻原本最早使用银色的金属原色,改以更抢眼的金色搭配,构成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 Just Ear 耳机外型。

当然采用金属制成的动圈单体模组也并非只是虚有其表,这更是松尾伴大先生为 Just Ear 客制耳机结构专门开发的 BAN-Dynamic 混合式单体技术的一环;先前提及到,松尾先生最终选定透过动圈与平衡电枢单体构成声学结构,但不同于市场上圈铁混合设计会搭配分频线路,松尾先生的 BAN-Dynamic 则改用声学自然衰竭的方式作为分音的手段。

以多单体设计的逻辑来说,为针对不同频率发声的单体进行分频可说是相当基本的,以过往多平衡电枢耳机而言也是相当常见,这也是由于单一个平衡电枢能呈现的音域有限,需要多单体堆叠,加上避免单体发出不适合的声频的声音,也由于都是平衡电枢单体,声音的基本特性大致近似,然而在圈铁混合耳机,借由分频器帮单体分频就不见得是好主意。

这是由于动圈单体与平衡电枢单体两者先天的声音特性不尽相同,在多数的逻辑当中,平衡电枢多作为中、高音域发声,而低音域交给动圈单体负责,然而若分频器设计失当,则容易导致在特定的音域仅剩下动圈或是平衡电枢的声音,又在部分的音域呈现两种单体重叠的第三种风格的声音。

既然采用圈铁混合结构,松尾伴大先生构思该如何避免两种不同性质单体产生不协调的声音,最终开发了名为 BAN-Dynamic 的专利结构与做法,仅透过物理声学的方式,使声音进行自然衰减的分频,而松尾伴大先生将人声以及较人声更高的音域交由平衡电枢单体,低于人声音域的声音则由动圈单体负责。

在此次的试听用公模亦可看到 Just-Ear 独特的单体与导管配置方式,平衡电枢单体较常见的客制化耳机异常的贴近开口,导管处具备声学材料,而动圈单体模组则以较常规更细的导管,若仔细一看,内部还有独特的弹簧(当初在日本耳机祭看到的版本为红弹簧),这样的配置亦是 Just Ear 的独门绝活。

对于不少客制化耳机而言,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客制化之后的声音与当初的试听机产生落差,这部分会牵涉到许多的情况,但扣除单体本身的匹配性、机内线材批次、焊接等因素以外,更常因为单体配置与内部导管之间的干涉与配置,导致客制化后的成品声音在种种因素下与试听用的公模产生差异。

尤其在多平衡电枢单体客制耳机,还须迁就不同耳型可提供的单体配置空间有限,导致每一副客制化耳机的单体无法如非客制耳机以特定的角度排列在固定位置,有时甚至会影响声音导管的角度与长度,只要长度略有变化、导管角度有些许的弯折,都可能会是影响耳机声音表现的变因。

松尾伴大先生的作法是使用精简且有规划的单体配置方式,使客制耳模内的空间能够较一般多单体客制耳机更容易利用,毕竟仅有单一且主要负责人声音域的平衡电枢单体,可使单体极度靠近耳膜前端,搭配比常规客制耳机使用更大型的广音域动圈单体构成主要的背景声,以两个单体发出不逊于多单体般的声音与立体感。

平衡电枢的短导管与动圈单体搭配的含弹簧的弯曲长导管,将在客制化后维持与公模试听机相同的长度与深度,动圈单体内的弹簧使这条细长的导管呈现自然的弯曲音腔,不会因为导管弯折而出现影响声音传导的锐角,如此一来,在不同的耳型当中也不会因为合适放置动圈模组的位置变化使导管长度不同,这也是松尾伴大先生强调他只有把握控制好双单体的重要原因。

至于线材的部分,是使用由 Sony 所开发出的无氧铜素材,也强调从传导特性、柔软度与耐用度等,皆为松尾伴大先生精挑细选,同时也未沿用 Sony 市售耳机的线材结构,独特的 L 型 MMCX 插头也非常见的 90 度,在配戴时亦可减少线材前端的扭曲,也不用像部分耳机须在前端加入定型铁丝,舒适性也是这条线材的重点。

回归耳机本身,  Sony Just Ear XJE-MH2 最大的特色,可说是透过相近的单体组成,搭配同调音的方式,还原三种不同个性的 Sony 指标性耳机的声音风貌,而且无论是哪一种声音类型,也都与原本作为调音参考蓝本的耳机结构大为不同。

根据松尾伴大先生的说法, Listening 的参考蓝本正是他参与开发的 Sony 最后一款纯动圈旗舰入耳式耳机 MDR-EX1000 ,至于 Monitor 则是以日本录音界的基准耳机 MDR-CD900ST 作为参考蓝本, Club Sound 的风格也是以同为松尾伴大先生参与开发的电音系列耳机 XB 系列当成基准。

然而三款作为蓝本的耳机系列有两款是耳罩式耳机,而 Listening 的参考蓝本又是一款采用 16mm 纯动圈的入耳式耳机,无论哪一款都与  Sony Just Ear XJE-MH2 的 13.5mm 动圈搭配平衡电枢相差胜远。

不过或许也是由于松尾伴大先生作为前一世代耳机主要开发者,这三款不同的调音竟然真的呈现宛若对照的三款耳机蓝本的声音风范,当然这边指的不是 1:1 的完全还原,而是基础的音色、调音的走向皆与参考蓝本极度的相似,但从耳机的外观却完全看不出到底在哪做了调音设定,这也可说是 Just Ear 的独门绝活。

Listening 实现了 EX1000 宽广、低频适度且略带中频饱满的音色与调性,且在配戴与弹性方面也较结构特殊同时使用特殊交换端子的 MDR-EX1000 便利许多,不过相较使用纯动圈单体的 MDR-EX1000 , Listening 也由于加入平衡电枢的关系,能够承受的功率较低,不建议搭配低增益下控制力较差或是功率输出过大的播放机与耳机扩大器,避免高频破音。

Monitor 则保有未经修改的 MDR-CD900ST 为人声监听而生的风范,严格来说, MDR-CD900ST 并不是一款很端正、中性的监听类型耳机,其中频人声部分有着在当时极高的密度与前靠,但同时在低频的表现相当松散,背景乐器等也较为薄弱, Monitor 却能有着极度接近的中频饱满感,人声表现亦是三款中密度最高的类型,但整体声音前靠且音场也较小。

Club 则有着 MDR-XB1000 、 MDR-XB900 的低频特质,当初这两款耳机推出得到相当两极的评价,作为主打电音与低频的耳机,这两款耳机的声音乍听之下是偏软、缓慢的风格,不过这却是由于单体需要合适的驱动搭配,而 Club 在搭配 ZX300 与 WM1Z 也会呈现两极化的低频,但相同的是低频的速度都略为偏慢,且有独特的回音感,人声也较薄、后退。

同时在交叉搭配 WM1Z 与 ZX300 比较,更发现  Sony Just Ear XJE-MH2 对于前端调音的特质反映相当明确,除了显露出 ZX300 单端细腻度与资讯量远不及 WM1 系列的单端输出特性以外, ZX300 三频较为均衡、低频略多且整体音场较大的特色,与 WM1Z 中频渲染、饱满同时资讯密度极高,但搭配同样强调中频的 Monitor ,笔者就显得人声密度高到有点恶心了。

当然在不同的时空情境之下,这三款耳机的素质也更胜作为蓝本的版本,毕竟  Sony Just Ear XJE-MH2 开发的时间点已经是 MDR-EX1000 之后,无论在素材、单体、线材等条件都更为先进,不过耳机的鉴赏毕竟是因人而异,与其说表现是否达到多少价位的水准,更不如说能否认同松尾伴大先生作为蓝本的三系列耳机的风格。

到了一定价位的客制耳机,比的已经不再是能呈现多广泛的音域,而是在于声音的整体表现是否与预期相同,同时还有客制化过程中的精度能否吻合耳型,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与试听机之间的落差越少越好,这些也是 Just Ear 品牌所强调的价值。

当然笔者这次试听的公模版本仍会与制作完成的客制化声音还有差异,根据松尾伴大先声的说法,届时低频的表现会更饱满,并有更好的高频延伸感,同时配戴的舒适性也会更好;这样的定价虽在客制耳机当中也算高价位,但能将熟悉的 Sony 耳机样貌化为独一无二的客制化个人耳机,也是与其它客制耳机不同的品牌价值。

回应 0
2018-06-22 13: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