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肇邦访谈:纪录片“有心”就唔怕闷‧导演黄肇邦分享拍摄心得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09

报价宝综合消息黄肇邦访谈:纪录片“有心”就唔怕闷‧导演黄肇邦分享拍摄心得

文、图:Aiden

不少人觉得纪录片都是沉闷的,对此往往是提不起劲。不过,凡是总有例外,2010 年于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毕业的黄肇邦,就是其中一个醉心于纪录片拍摄。其首部纪录片《舞回路》描写街舞青年醉心舞蹈的故事,更入选“华语纪录片节 2011”,更被评为最佳电影。至于黄肇邦第二部展示单非、双非儿童处境为题的纪录片《子非鱼》则获得“ 2013 年香港亚洲电影节选映电影”,更令黄肇邦可以角逐“亚洲新导演奖”。究竟在短短两三年时间,为何黄肇邦可以成功崛起,令他成为新生代的纪录片导演代表?早前 DCFever 就特别访问黄肇邦,请教他对拍摄纪录片的看法。

DCFever:你过去多部作品都是以纪录片为题材,为什么你对纪录片情有独钟?

黄肇邦:其实我本身对纪录片没有太大的感觉,过去对纪录片的认知亦只有《铿锵集》之类。至于为何我“突然”对纪录片感兴趣,相信是由我第一部执导的纪录片兼大学功课,《舞回路》可以说起。拍摄《舞回路》前,约 2003 年至 2005 年,我在实习期间认识到一班对街舞非常专业兼有热诚的十来岁年青人,他们更曾经代表香港参赛。后来,当大学教授要我拍摄《舞回路》时,教授觉得我非常有潜质,可以尝试寻找当年的街舞年青人,作为新故事的背景。在每次拍摄他们比赛的过程中,我发觉有很多的可能性,而每一日我都在发崛新的元素,继而慢慢沉醉在他们的世界,并希望在街舞者的角度,表达出自己的东西,同时亦希望因此而能够跟观众产生互动,激起新的火花,令我开始尝试接触记录片。

黄肇邦首部纪录片:《舞回路》Back on the Street

DCFever:如何令纪录片可以不再沉闷,令观众可以容易吸收和明白呢?

黄肇邦:在《子非鱼》内,我亦曾尝试让纪录片超越一般人想像,使它变得平易近人,更为有趣。由于《子非鱼》的故事是讲述油麻地鲜鱼行学校的单非和双非学生,并且由他们的眼睛观看这个世界。故在拍摄和设计场景时,我的摄录机除了会以学生的水平角度取景外,我亦额外安排一部手提 DV 机予学生拍摄,让他们拍摄日常的一事一物,希望透过学生们的第一身角度可以拍到一些有趣、而我们成年人又未必可以拍到的画面。最后透过不断插播由我或学生们拍出来的画面,令观众可以对小朋友的世界有多一重的看法。

黄肇邦参与的纪录片:《子非鱼》Fish Story

DCFever:现时香港有愈来愈人参与微电影拍摄,当中有不少是以当前社会发生的大事作纪录片的主题。你有没有一些建议取材的方法呢?拍摄前又是否需要作出铺排呢?“即兴式”拍摄可以吗?

黄肇邦: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好,其实在早前的流动影片制作论坛上,我亦就这个问题向当日有份出席的资深传媒人吕秉权互相分享和指教。吕秉权当日跟学生表示,拍纪录片绝对不能为拍而拍,如果未能透彻了解一件事而盲目拍摄,拍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好的,因为拍摄者不能投入情感在拍摄上,那观众亦往往因为如此而未能代入在纪录片中和产生共鸣。相反,要将纪录片拍得好,拍摄者应该投入感情,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这样拍摄者就能够从种种的疑问中找到答案,并且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

在早前的流动影片制作论坛上,黄肇邦(左三)就曾经跟深传媒人吕秉权(左一)交流拍摄纪录片的心得。
在早前的流动影片制作论坛上,黄肇邦(左三)就曾经跟资深传媒人吕秉权(左一)交流拍摄纪录片的心得。

此外,现时拍摄纪录片所需的器材和门槛较以前的低得多,但拍摄纪录片是否跟摄影一样,都要讲求“精准的一刻”呢?其实,我觉得这并非必然的,尽管有些“镜头”真的好像“一去不复回”,不过若拍摄者在举机拍摄前仍未预备好,情景再珍贵也拍不到理想的效果。再者,今日错失的画面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或许改天预备充足才拍,并加点耐性,你有可能拍到其他与别不同的片段。

DCFever:刚才你说过拍摄纪录片要投入情感及对事件要有所了解,但这不怕纪录片在太多“前设”下拍摄,因而产生了既定的主观立场,失去中立性吗?

黄肇邦:这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其实拍摄纪录片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玩意,社会绝大部分都是主流媒体,而纪录片之所以出现及可以生存,是因为它能够在主流以外发现和还原到一些真相,反过来补充主流媒体的不足。尽管近年有大量短片在社交网站出现,不过随着观众对这些只有十数秒,或三两分钟的纪录片接触得多的话,他们就会明白有时真相和立场不一定可以在这些影片内即时找到,而是需要观众自己加以分析和理解后再作判断,故“有相有真相”、“有片有真相”不一定完全成立的。

黄肇邦最新拍摄的纪录片:《延长线》Connection

DCFever:最后,拍摄纪录片需要涉及庞大的器材投资吗?

黄肇邦:现时大家拍摄的器材大同小异,单反机、无反机,甚至是旧款的 DV 机都可以拍到不俗的效果。不过,相对画面质素和技术来说,最多人忽略的,往往是声音。因为声音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来引导观众的吸收,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和资源在收音方面,藉以加强声音在纪录片内的感染力。

黄肇邦 简介

2010年于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毕业的黄肇邦,是本地最具潜力的年轻独立电影人。首部纪录片《舞回路》描写街舞青年醉心舞蹈的故事;第二部纪录片《子非鱼》则借着鲜鱼行学童的眼睛,展示单非、双非儿童处境;其最新作品《延长线》则透过一个家庭三代女性的视角,描绘珠三角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社会现况。


一展身手:第八届香港流动影片制作比赛
内容 “香港流动影片节”始于 2007 年,旨在推动年青一代以流动镜头追寻自己的梦想,为他们将来踏足流动或电影业界作出准备。今年,第八届香港流动影片节的主题为“流金岁月”,参赛作品长度必须为 30 秒至 10分钟,比赛由即日起至 12 月 29 日接受报名,有兴趣一展所长的朋友,记得把握这个机会了。
比赛网站 http://mobilefilm.hk/2014


2017-12-31 04:5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