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不是药神》:中国人为什么用不上平价救命药?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7

报价宝综合消息《我不是药神》:中国人为什么用不上平价救命药?

上一部豆瓣 9 分以上的国产电影,还是2002年的《无间道》;时隔16年,我们终于再次等到了这个级别的国产片——《我不是药神》。

海报上笑得有多开心,影片里就哭得有多难受

电影里,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只是个卖印度神油的小贩,日子得过且过,直到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意外到访,让程勇的人生有了重大转折。

慢粒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癌症,需要依靠长期服用抗癌药物,以维持生命。而正版药费用太贵,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

可印度有一款仿制药,价格是正版的 1/20 ,疗效也基本无异;但由于并未得到审批,在国内属于“假药”,患者只能自己偷偷寻求代购途径。

这让程勇发掘了商机,它靠着代购这款仿制药,赚的盆满钵满,同时也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

原本只想赚取暴利的程勇,却在和病患、制药厂、警察的周旋过程中,陷入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

影片中有一段对白让人印象深刻。一位患有慢粒白血病的老妇人,对警察痛苦又无奈的哀求说:

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么?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么?

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格列卫是人类第一个分子靶向抗癌药,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升至 90% 以上。但它在中国的售价是 23500 元一盒,一般只能吃一个月。

格列卫药品,影片中称“格列宁”

在很多省份这一药物并未列入医保,无法报销,如果没有药厂的慈善减免的话,一年就需要 30 万。

普通家庭哪里承担的起?治疗费用过高,穷人得病了却买不起药、做不起治疗,只能等死。这又是谁的错?究竟谁有罪?

-1-

研发费用高

国外制药公司太黑心?定价太高赚黑心钱?如片中最大反派瑞士诺华制药公司代表,油腔滑调的,把几块钱成本的药卖出几万块,还振振有词。

但这种说法并不公正,医药圈流传着一句话:

靶向药之所以昂贵到要卖几万元,那是因为你能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

从发现靶点到 2001 年获批上市,格列卫的“出生”整整耗费了50年,诺华公司投资超过 50 亿美元。

从1997年到2011年,诺华公司一共在研发新药上投入了 836 亿美元,其中只有 21 种药成功获批上市。

几大药企在1997年~2011年的研发成本

如此高的研发成本,加上原研药的专利保护期一般为10年~20年。那么药企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专利费,也就有了一定的合理性。

更何况,与智能手机这样的大众消费品不同,针对罕见病的特效药,往往目标用户群体极其有限。

就电影中的慢粒白血病而言,发病率小于十万分之二,就算研发出特效药的药企垄断了全球市场,其用户规模也不过 15 万人上下;

对比之下,苹果公司却可以在将近 10 亿用户身上,平摊 iPhone 研发成本。

让所有人都用上天价新药,注定是种奢望。

但如果大家都和印度一样,不顾专利保护直接仿制药品,不让药企赚取足够的利润,那药企就很难有动力继续新药研发,到时只会让所有人都没有新药用。

这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结果吗?

当然了,电影中又或者生活中,买仿制药的病人都没有错。一个人当活命都难的时候,你对他做任何要求,都是强人所难。

无论是电影中的程勇,还是作为电影原型的陆勇,都是实打实的英雄,值得尊敬。

然而,药品专利、并非是国人用不上平价救命药的主要原因。最近十年,有大批药品专利到期;截至2014年,全球有 326 个原研药的专利到期,可以合法仿制。

像“天价药”格列卫在中国的专利,其实2013年就已经到期,可以制作仿制药了。

只不过,国内的仿制药很贵,价格要 4000 元左右,而印度代购只要 1000 不到,且国内仅限于一代药物的仿制,药效不如印度仿制药。

-2-

制药技术差

究其原因,由于药企能力的不足,在制药技术上,我们远不如印度。。。

和造手机、造车等行业一样,制药也是需要一整个产业链才能完成的事,拿做仿制药来说。

首先要把“正版药”研究透,之后找齐化工原料,拿去做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最后得到的有效成分,成为原料药。之后我们再把它提纯,加入药品辅料,做成真正的胶囊、药片、注射剂。

这其中的中间体、原料药,以及药品辅料等,主要是由全国四千余家中小型药企生产。

可我国大多数原料药和制剂药企,都是中小企业,其中很多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质量标准)和环保排污的要求都达不到。

2016 年 GMP 质量体系上线,环保严查运动之后,

这些企业的数量一下锐减将近一千家。

企业规模上不去,研发能力怎么提升上去?所以至今中国生产、和出口量最大的原料药,还是低端老四样:维生素、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抗生素。

这些“低端货”占据产能,同时带来原料药生产利润低下、高端品种依赖进口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原料药,我们甚至连药品辅料,都做不好。

药品辅料,就是淀粉、膜衣、崩解剂、黏合剂、胶囊壳等等,帮助你更好地咽药和发挥药物作用的成分。

别小瞧药品辅料的作用。一颗好的胶囊能够决定一粒药是在口腔、胃里还是肠道里准确地散开,进而直接影响仿制药的药效。

一颗糟糕的胶囊,则可能来自铬超标的工业明胶。

2014 年中国发生毒胶囊事件,

约 9000 万粒有害胶囊流入市场。

相比于美国 FDA 要求仿制药的辅料,达到和药品相同的标准,中国的药品辅料生产和使用基本上没有规范。

虽然早在 2006 年中国就出台过《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辅 GMP 标准),但这个标准是非强制的,疏于管理、无人监督。

再加上国内仿制药的审评标准混乱,我们造出来的仿制药,无法保证和原来药物效果一样。

2008年后,国家曾多次抽查了当时市面上合格的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进行“体外溶出曲线”的对比,发现几乎所有的国产仿制药,都和原研药相去甚远。

体外溶出曲线研究,可以在体外模拟人体对药物的溶解吸收情况。如果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溶出曲线差异太大,则疗效非常可疑。

还有,如果要审评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很可能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这一难关。

由于相关规定,中国的临床实验只能在获得批准的、数量有限、排期紧缺的“临床试验基地”进行。

这些基地大多同时又是三甲医院,仿制药难以搞出科研成果,他们的冷淡态度也就可想而知。

最难的是,因为当年的国家药监总局局长郑筱萸,受贿批准多种假药上市,导致此后的国家医药审批变得特别保守,让大量仿制药未能及时上市。

原国家药监总局局长郑筱萸,

因巨额受贿于2007年被执行死刑

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导致我国的仿制药行业,种类少、成本高、药效难保证。

-3-

国家在行动

不过,国家也并非没有在努力,2013年,中国出台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溶出曲线已经纳入了评价“药学一致性”的重要指标。

同时,在不断的降积压手段下,国内药品注册申请的积压项目,终于从 2015 年高峰时的近 22000 件,降到了 2016 年底的 8863 件,并在之后的一年中继续下降。

此外,政府已多次出面,向原产药企压低售价。截至去年,累计谈判成功药物共有 39 种,基本上降价幅度都在“打五折”以上。

以最成功的替诺福韦(Viread)为例。这是一种由吉利德开发的乙肝一线用药,进入中国时的价格是 1500 元 300mg * 30 片(一月量)。

替诺福韦药品

2016 年,替诺福韦的专利有效性被几家中国企业起诉。经过几轮复杂的拉锯,法院判决替诺福韦所有专利无效,大批国产仿制药挤进战场。

同年,替诺福韦参与了国家价格谈判,直接降价 67%,变成 499 元一个月,仅略高于印度版本。

2018年国务院公布,自5月起抗癌药物的关税将降为零,有望进一步降低抗癌药价格。

我们不能妄求中国的医疗现状,一夜之间就赶英超美。但愿能如程勇在法庭上说的那般: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





2018-07-07 12:3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