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驾驶未来已来 计程车大货车的无人时代最快将在2020年开启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1

报价宝综合消息自动驾驶未来已来 计程车大货车的无人时代最快将在2020年开启

自动驾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它正在快速地推进以及实现商业化。正像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说的那样: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

近日,戴姆勒和博世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此次博世、戴姆勒与英伟达的联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开发自动驾驶计程车。按照计划,明年下半年,联盟就会让自家的自动驾驶计程车测试车队在加州落地。

戴姆勒、博世和英伟达的动作并不算快的,自动驾驶计程车的生意早就有人捷足先登了。

早在去年11月,谷歌旗下的Waymo 就做到了没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最近,Waymo 更是大批量采购了6.2万辆克莱斯勒Pacifica,用于测试自动驾驶计程车等场景。

Waymo宣布,将在今年商业化其无人驾驶计程车业务。

通用Cruise的自动驾驶计程车在2016年就开始在旧金山测试了。不过,目前通用Cruise的自动驾驶还离不开安全驾驶员。明年,通用Cruise的自动驾驶计程车也将开始正式投放。

自动驾驶率先商用的为何是计程车?

整体来看,目前限制自动驾驶发展的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仍然是技术有待突破,二是高昂的成本也让自动驾驶实现商用难之又难。目前自动驾驶汽车仍过于昂贵,如果应用于私家车,考虑到较低的利用率,实在是划不来。而计程车的利用率远高于私家车。

自动驾驶计程车意味着不再需要司机,汽车不会像人一样会感到疲劳,除了充电的时间,自动驾驶计程车几乎可以不间断地工作。相比于家用汽车,计程车在自动驾驶上的边际成本更为低廉。

自动驾驶无论是接驳时间还是车辆使用,效率相对于传统计程车都要高。车辆效率的将会使单位用户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这就使自动驾驶计程车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在传统计程车行业中,司机的劳动力成本可以达到总成本的50% – 70%。高额的人力成本已经迫使Uber、滴滴出行等网约车企业加紧布局无人驾驶计程车业务。

而且,自动驾驶将来势必与新能源汽车相结合。电动车的运营成本比传统内燃机车要低很多。如果油价将来上涨,那么自动驾驶计程车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自动驾驶计程车的实际商用将会从固定路线开始,这将会大大降低落地的技术难度。不仅是出于技术能力的考虑,固定路线会使自动驾驶计程车更加安全,这有利于运营商稳扎稳打,逐步拓展业务。

自动驾驶计程车一旦投入商业运营,其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因为这样一来,自动驾驶计程车将会更便捷地积累数据,进行场景学习,从而逐渐提高对各种路况的适应能力。这也将为自动驾驶计程车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突破固定路线的限制做准备。

自动驾驶计程车的商用能帮运营公司积累更多经验,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当地交通环境,从而提高调度运营的能力。

商用的实现也意味着资金的回流。众所周知,自动驾驶的研发十分烧钱。商用将使平台获得资金补充,支持下一步研发。

另外,自动驾驶计程车商用的实现将会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

自动驾驶计程车将提供一种公共的自动驾驶提供体验,公众之前的疑虑将会在实际应用中逐步消除。

同样接近商用的还有长途货运无人驾驶。

在中国的长途货运行业中,司机人工成本可以达到总成本的30-40%;在美国则可以占到50%。

长途货运交通事故发生率高,而且多为司机使用手机、疲劳驾驶等人为原因。长途货运行业对司机的资质要求高,而且工作强度大,符合要求的司机相对稀缺。

长途货运行业路况多为环境相对单一、封闭的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实现相对市区交通难度较低。

目前,中国也有一家公司获得了英伟达投资,研发以高速公路及港口集装箱运输场景为主的L4自动驾驶技术。计划于2019年进行大规模路测和商业化试运营,2020年实现全面商业化。

自动驾驶计程车谁会获益?

目前看来,现阶段自动驾驶在商用场景的应用比私人场景要有不小优势。无论是计程车还是长途货运,交通环境相对简单、路线相对固定的应用场景都为自动驾驶的尽快商用提供了可能。

对于自动驾驶来说,先入局者将会获得诸多优势。优胜者在数据、技术、算法方面积累的优势在未来将随着商用的实现而进一步被巩固,这也迫使自动驾驶企业在初期盈利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仍然要加快布局。

随着汽车工业的日益发展,拥有汽车的门槛在不断别降低。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道路资源有限,中国人不可能人均拥有一辆汽车。计程车或分时租赁这样的共享经济将会越来越普遍。

汽车共享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冲击私家车市场,汽车厂商也会间接受到影响。

美国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当无人驾驶汽车应用普及,私家车的数量将会下降43%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共享经济越来越欢迎,私家车市场的萎缩是必然的。

不过,私家车市场的萎缩并不意味着整个汽车市场也会出现随之缩小。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后,会推动自动驾驶计程车服务行业的繁荣。

私家车量大,但在绝对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闲置状态,使用寿命也因此在10年以上。而在共享经济中,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得到充分使用,其寿命也会随之显著缩短。

共享汽车的更新速度加快有望弥补私家车方面的损失。目前很多传统车企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变化。通用汽车、日产汽车、戴姆勒等传统车企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计程车车队,进军出行服务市场。

将来自动驾驶计程车的落地无疑会加快这一进程。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传统车企很可能不仅不会因为私家车减少而受损,反而可能通过出行服务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最近宝马和长城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MINI系列新能源车,就是在瞄准中国未来的出行服务市场。未来车企最大的客户可能不是私家车主,而是计程车运营商。

自动驾驶计程车的落地将会使多方受益。收益最大很可能将会是谷歌、通用、百度这样的自动驾驶平台提供商。

除了这些平台提供者,数据服务提供商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自动驾驶计程车将会很依赖以语音交互为主要形式的人机交互方式。亚马逊的Alexa,苹果的Siri,谷歌的Assistant有望接入自动驾驶车辆,分享蛋糕。国内阿里旗下的斑马智行也推出了斑马语音交互系统。

语音交互不仅可以承担人机交互的任务,还可以和出行之外的众多服务场景相连接,这其中蕴含着十分广阔的商业空间。

高精地图的提供者,如谷歌、苹果、百度也将从中获益。实际上,高精地图的储备情况很可能会直接决定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范围。

以Uber、Lyft、滴滴为代表的运营商将会在自动驾驶计程车的布局中获得不小的优势。这些运营平台拥有庞大的车队,在无人驾驶计程车来临之前就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另外,这些运营平台的路线、车辆、乘客之间的匹配能力也是其他企业难以具备的。

接下来的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自动驾驶计程车商业化过程中。车厂、零配件企业、自动驾驶公司、运营服务商以及数据服务提供商都将会参与到这一新蛋糕的角逐和分配的过程中。





2018-07-20 16:3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