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天心绞痛按这两个穴位能保命吗?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2

报价宝综合消息高温天心绞痛按这两个穴位能保命吗?

五大因素伤身更“伤心”

1.空调房内外温差大

人体的血管遵循热胀冷缩的原则。夏季气温升高,血管舒张,血压随之降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教授彭锐提醒:如果最近觉得自己血压比平时低不少,可以向医生咨询一下是否需要酌情减药。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还是要按照原来的治疗方案进行。

他解释说,在过去,一年当中夏天确实是人的血压较低的季节,一些轻度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不需吃药,血压也可以达到正常,但现在随着空调的普及,夏天户外和空调房内温度可能相差10摄氏度,室内的气温和春秋季节差不多。假如不规律服用降压药,从炎热的户外一下子进入凉爽的室内,血管迅速收缩,血压波动更为剧烈,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2.熬夜抵抗力下降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热,不少人喜欢晚上在外乘凉、吃夜宵。彭锐提醒,长期熬夜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中医讲究春夏要养阳,阳气帮助人体抵御外邪。古人认为,阳气对人的重要性,相当于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在夜间,阳气处于闭藏状态,但熬夜则让身体总处于“工作状态”,未能充分“休养生息”,易造成阳气耗损。

偶尔熬夜,第二天上学上班感到疲劳、无力、嗜睡,就是因阳气受损了,不能正常地升发、推动大脑去高效地工作,但这种情况一般很快可恢复。如果是长期熬夜导致阳气长期受损,除了整个人疲劳乏力,还可能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皮肤改变、早衰、性功能下降等问题,轻者容易感冒,重者甚至患肿瘤的风险会增加。

3.冷饮喝多耗损阳气

为什么夏天这么热,还需要养阳?彭锐说,因为人们为了度炎夏而贪凉,容易耗损阳气。

比如吃冷饮、冰西瓜,就容易伤及脾胃阳气,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下降,出现大便不成形、腹泻等症状。另外,脾胃功能受损,出现脾胃气虚、阳虚,还容易整个人四肢乏力。所以,夏天要防止不良饮食习惯耗损阳气。如果冰冻食物吃多了,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食物来中和一下,“冬吃萝卜夏吃姜”的道理就在于此,比如滚汤时加入一些姜片,吃些葱、蒜等也可以。

4.情绪太激动易“伤心”

彭锐说,夏季医院里各类心脑血管急症和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就诊人群明显增加。“夏天,人的阳气本来就是蒸腾在外的,白天上班半夜熬夜,阳气一直浮越在外,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因此,心脑血管患者要注意,夏天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激动了,要提醒告诫自己“缓一缓”。

5.运动过度耗伤阴津

夏天不适宜做过于剧烈、长时间的运动,否则出汗过多会耗伤阴津。可以进行游泳、骑车、快步走等比较舒缓的运动,晚上比较凉快时可以跑跑步,以3~5公里为宜。

彭锐建议,做运动不要“独沽一味”,每个人最好多学几种,从激烈的到轻缓的,根据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运动。

中年男性养生首补肾?错!养肝排第一男性一旦过了“而立之年”,健康状况就开始滑坡。比如身体发福,体力、精力衰减等。此时,该为健康做点什么呢?一些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补肾,事实是这样的吗?

"胃癌候选人"有6大征兆 7类人最易"踩雷"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匿,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如下的一些表现时,应该提高警惕: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反酸和烧心;呕血、便血、黑便;贫血;腹部包块;不明原因的消瘦。

相关新闻

  • 小小穴位就能解决小病小痛
  • 揉小天心,速止夜啼
  • 夏季儿童发烧 试试推拿降温
  • 冠心病患者要随身带上哪些药?应急药物能够挽救生命
  • 提防心绞痛晚上发作 心绞痛发作应如何处理
  • 头痛心绞痛该怎么办?这些救急穴位可知道
  • 你是特禀体质?按摩三大保健穴位养生
  • 晕车需早作准备 中医按摩4穴位轻松解决

精彩图集

躲不掉的“中年危机”

夏天热水泡脚益处多

三伏吹空调 要爽不要空调病

预防老年痴呆常按5个穴位

血栓遇到了“死对头”

揭开海参的营养真相

这几种食物让血管“抽筋”

长寿秘诀:爱读书、会喝粥

夏季控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直通车热门点击排行榜
  • 1花椒生姜泡脚有神奇功效 老人睡觉十大禁忌
  • 2鸡蛋有助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一天最多吃几…
  • 3世间最健康的饮品是什么?你每天都能喝到…
  • 4小心 你吃的可能是垃圾零食
  • 5米饭加辅物,营养更全面
  • 6味精加热后真的有毒吗?
  • 7愿处方信息早日全面共享
  • 8老人搂个抱枕睡得香
  • 9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出汗?妙招帮你度过…
  • 10如何科学选用太阳镜

迈向健康中国2030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电话:010-65363613/14

邮箱:health@people.cn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2018-08-05 17:3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