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了19年 支书倒下了——记荔波县水瑶新村支书覃红建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1

报价宝综合消息干了19年 支书倒下了——记荔波县水瑶新村支书覃红建

28岁的覃振鸳已经在父亲身边呆了一个多月。这是她有记忆以来,和父亲覃红建呆得最久的一次。

2017年10月,53岁的覃红建查出胃癌。2018年8月5日,覃红建的病情加重,在荔波县人民医院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因为化疗,他的头发所剩无几,一年的时间不到,他的体重从160斤降到100斤,瘦弱得连坐起来都显得费力。

守在父亲身边,覃振鸳看到不少人来探望父亲,有村民,也有不少政府公务人员。几乎每天,都有好几拨人来到30号病床探望父亲。

从这些探望者的口中,覃振鸳听到了许多父亲当村支书的故事。

“不是有多么地惊天动地,却让我发自内心敬佩。”覃振鸳说,她开始明白,父亲曾经获得的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劳动模范等,原来有这么重的分量。

外来人当上村支书

(担任水瑶新村支书后,覃红建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父亲原本是荔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水捞村的村支书,为何要跑到条件更差的水瑶新村去当村支书?这是覃振鸳心里的一个疑问。

没有答案。但一个叫谢金山的人给她讲的故事,让她理解了父亲。

1998年,84户瑶族居民从瑶山乡搬迁到水瑶新村。

谢金山是这84户中的一员,也是水瑶新村第一任村主任。至今,他还记得刚搬来时的场景,一个大荒坡,上面修了不少石棉瓦盖的房子,每栋房子里面配一张木架子床和一台黑白电视机。

搬迁过来的第一个问题就难住了谢金山。

瑶族居民们,对新环境不适应,仍旧沿习在瑶山居住时的习惯,游走山上日夜打猎,一出去就是好几天。谢金山也曾想带着村民们开荒种田,但口粮又接不上。过惯打猎生活的瑶族人家,也不知道如何科学种田。一些瑶族居民因为生活不适应,甚至想重新回到瑶山。

谢金山一时半会也想不到解决办法。

就在这时,1999年8月,覃红建被选派进驻到水瑶新村担任村支部书记。

彼时的覃红建,是水捞村的村支书,在事业上也颇有建树,曾经杀过猪、挖过煤,在当地火车站承包一个货位,经营煤炭生意,可以说,他是周围村庄第一批致富的人。

覃红建的皮卡车也随同他一道,开进了水瑶新村。

十多年过去,人们还记得那辆墨绿色的老式皮卡车,长期呆在水瑶新村,义务接送村里的病人外出就医。而这辆车的主人,多次自掏腰包,改建办公楼、添置办公设备以及资助村里的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带头开荒手把手教种田

(2015年,覃振鸳在果园拍下父亲划船时的背影。)

覃红建到水瑶新村任职时,覃振鸳才9岁。她的童年生活中,鲜有父亲的身影。“我们需要他的时候,他都是在忙。”覃振鸳说,有时候会特别想他,有时候也特别埋怨他。

而从这一刻起,覃红建能陪家人的时间就更少了。

对于水瑶新村的村民们来说,覃红建是一个外来人。

村民的认同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谢金山说覃红建采用最笨的办法,“瑶胞们去做什么就跟着去做什么。”

这些笨办法包括跟着他们去打猎、追取蜂蜜、猎捕山鼠等等,覃红建在劳动中和村民们交流,动员他们放弃游猎,选择开垦农田。

村民们的观念开始改变,覃红建又号召大家开荒。和谢金山的办法不同,覃红建先去上级部门申请补助资金,这样一来,村民们在开荒的同时,也能保证不忍饥挨饿。

这之后,覃红建手把手教大家水田种植技术,从撒秧、栽秧、除草、收割到翻晒、入仓。

覃红建拿出3.5万元,为全村购买种子和化肥,开始大规模种植。

1999年,水瑶新村新开垦农田150亩,村民们第一次获得丰收。第二年,又开垦180亩农田,覃红建再次拿出5万元购买种子和化肥。

两年的接触,这个连当地语言都不通的村支书,获得了村民们前所未有的支持。

经常忙得回不了家

(被诊断出胃癌之后,覃红建的体重从160斤下降到100斤以下。邹凯 摄)

2000年,10岁的覃振鸳第一次不在家里过年。

“我们一家人都被接到水瑶新村过年。”覃振鸳说,这是她第一次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看到的情形至今印象深刻。

“即使是过年,他们吃的都是白菜,没有肉。”覃振鸳说,比我们村的日子艰难多了,村民们就光着脚在石子铺的路上走。

不过,日子再难,村民们看到覃红建一家时,都要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送给他们。

这之后,覃振鸳一家经常在水瑶新村过年,有的时候,是覃红建一个人去村里过年,“因为有的年轻人不回家,他是去陪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过年了。”覃振鸳说,一家人似乎已经习惯这种生活。

忙,是覃红建最常见的状态。

从2001年到2009年,他几乎牺牲掉了所有休息时间,谋划水瑶新村的发展。

3年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2001年,覃红建带领村民们向荒山开战,修筑引水渠3条,共计2.8公里,水窖22个,足够保证330亩农田的灌溉。

5年解决村庄的交通问题。2004年,覃红建又带领村民们修筑生产便道8.9公里,硬化移民新村4800平方米。

1年内重新修缮村民房屋。2009年,覃红建共筹集到7万元资金,动员村民们投工投劳,把84户瑶族居民的住房,从刚搬来时的石棉瓦房屋,全部建成青瓦盖顶的住房。

探索村庄经济发展

(父亲生病后,覃振鸳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邹凯 摄)

读大学的时候,覃振鸳又来了一次水瑶新村。

村庄的改变完全超过了覃振鸳的想像,干净的水泥路面,整齐的居住环境,村民们对着每一位进村的外来人微笑,点头示意。

“我开始能理解父亲了。”覃振鸳说。

不过,对于覃红建来说,村庄面貌的改变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覃红建动员年轻的村民们外出打工,但瑶族居民们此前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未有人有打工经验。

经过几个晚上的讨论,大家决定由村主任谢金山带队,带着40多名年轻人到浙江等地打工、学技术。“先是进过砖厂,后来还进过煤炭加工企业。”谢金山说,最后他们进了一家工艺品加工厂,一干就是好几年。

2014年,谢金山回到村里。仍然会接到一些老板的用工推荐,老板们一致印象是,这些瑶家的年轻人们勤快能吃苦,老实不惹是非。

和谢金山一样,当初第一批外出打工的村民们挣得第一桶金后,开始回到家乡发展。2017年,村民用自己挣的钱结合村委会争取来的100万元资金,建起了新房。

接着,覃红建筹谋村庄的实体经济发展。他提出联合相邻的4个村庄,每村出资2万元,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实施五村联合,创办山塘养鱼的村集体经济实体。覃红建把自己的50亩鱼塘拿出来,给予免交3年租金的优惠,以此扶持经济实体的前期启动。

当然,覃红建的思路远不止这些。

作为佳荣砖厂的股东,覃红建又协调砖厂让出股份,以水瑶新村申报省级扶贫帮扶项目款获得的80万元为本金,入股投资佳荣砖厂,按分红收成。这家砖厂承诺,扩建运营后无论亏盈,每年都按协议给水瑶新村定额分红10万元。

村民写联名信留下他

(谢金山在讲到覃红建的故事时,一脸凝重。邹凯 摄)

父亲越来越瘦了。

这是自2017年10月,覃红建被诊断为胃癌之后,覃振鸳每天都能感受到的事实。“我们把他送到广西的医院做手术,切除恶性肿瘤,但癌细胞已经扩散。”覃振鸳说,但做完手术的父亲似乎并没意识到这场病有多么严重,回家之后又跑到水瑶新村去了。

村主任何正金看到重新回来工作的覃红建,瘦了一大圈,脸色也不是很好。2018年4月,正是种桑养蚕的最佳时节,覃红建担心村民们对这一新引进来的养殖技术不熟悉,又亲自去教他们技术。

“一入村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回家,结果病情再次加重。”何正金说,被送往医院的前一天,他还在组织村委开会。

如今,覃红建的体重已经从当初的160斤降到现在的100斤不到。

何正金有些后悔,要是当初不挽留覃红建就好了,也不至于累出病来。早在2013年,覃红建曾提出自己任期满了,村庄的发展也走上正轨,想要离开。但包括何正金在内的村里的88名村民代表写下联名信,不让覃红建离开。

回忆起这个共事十多年的村支书,何正金的第一印象就是能干,而且答应群众的事,他说到做到,绝不推诿。

“即使是生病期间,他也不断嘱托要把村里的养牛场照看好,”何正金说,覃红建还自责自己这场病来得不是时候,引入资金在荒山上种李子树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敲定。

不断有人来看望覃红建,不少村民带着野蜂蜜,嚷嚷着一定要亲手送给覃书记,看着这些实在摆放不下的,村民送来的最珍贵的礼物,覃振鸳眼泪汪汪的。

她知道,这些都是父亲用近20年的时间赢来的。

文图:记者 田儒森 杨兴波

来源:贵州都市报、都市E家

编辑:皮亚丹

本文来自吃货独角兽,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2018-08-10 11: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