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究竟是如何吃饱饭的?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0

报价宝综合消息中国人究竟是如何吃饱饭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短史记(ID:tengxun_lishi),作者:谌旭彬。虎嗅网获授权转载。

问:《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里,关于袁隆平的说法是对的吗?中国人是怎么吃饱饭的?

先说第一个问题。

这篇热文(以下简称《请暂时遗忘袁隆平》)关于袁隆平的描述,大体是这样子的: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我们目前吃的大米没有几个是袁老爷子的产品,这是真的……这点恐怕大家都没想到吧……我们也没想到……我们以为现在吃的大米品种起码一半是袁老爷子的,事实上并不是……袁老爷子有数据可查的品种只有这几个。这大都没有大规模种植。我们甚至还查了老爷子的公司的一些育种,同样遗憾,大都没大面积种植,我们可以这么说,基本上我们没多少人吃过老爷子的米,是不是和我们大家想的不大一样?不该是这样呀!和我们预期的相差甚远,然后我们不得不从头开始查询。因为我们抱着一丝希望,哪怕这些品种不是袁老爷子的,万一是运用了袁老爷子的技术呢?但是结果又让我们很失望……”(原文如下图,文字格式有所不同)

图:热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对袁的负面表述(可点击放大)

这段叙述,犯了比较严重的逻辑错误。

第一,袁隆平在水稻研究领域的历史贡献,与“我们目前吃的大米没有几个是袁老爷子的产品”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关于袁隆平的历史贡献,可以参考1982年出版的《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中的相关表述:

“1960年春,他开始了早稻常规育种的试验,……1964年,开始这项(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终于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水稻。经他耐心培育,这株水稻居然有了收获。同年冬,他把实验数据加以整理,写成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在《科学通报》1966年第4期上发表。……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李必湖,风尘仆仆来到海南岛,寻找野生稻。他们深入农村,四处调查,终于在一片沼泽地里发现了一株奇异的稻子,……他如获至宝,精心培育,连续几天蹲在田里,给“野败"授粉。终于获得了少量而珍贵的种子。‘野败不育株’的发现,为三系选育成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1971年春,袁隆平等的科研工作得到了组织上大力支持。农业部和湖南农科院先后把杂交稻列入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农科院召开协作会,成立协作组,与湖南农科院共同组织这项研究工作。于是,全国几十个科研单位,使用上千个品种,做了上万个杂交组合,与“野败"进行回交转育。1972年,首先在江西、湖南取得成功,江西萍乡农科所育成了第一批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继之,广西、湖南科技人员张先程等先后找到了一批优势强、花药发达、花粉量大的恢复系。终于完成了三系配套,育成了首批杂交水稻……随后,又在全国有关单位协作下,逐步解决了繁殖制种的技术问题。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条件。现在,由袁隆平等首先开始,经过全国协作,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强优势杂交水稻,已在全国开花结果,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短短六七年间,我国累计播种面积已达2亿5千多亩,增产稻谷267亿斤。”

上述历史贡献,与我们目前吃的大米品种是否挂在袁隆平名下,完全是两码事。

图:1982年出版的《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

其次,《请暂时遗忘袁隆平》一文,得出“我们目前吃的大米没有几个是袁老爷子的产品”这一结论的逻辑,也是错误的。

该文得出此种结论,依赖的是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关于“中国水稻品种/系谱”方面的统计。具体的依据,是如下两图:

图:国家水稻中心所统计的“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

图:国家水稻中心所收入的“选育人”为袁隆平的水稻品种

《请暂时遗忘袁隆平》一文据此得出结论:

“我们以为现在吃的大米品种起码一半是袁老爷子的,事实上并不是……袁老爷子有数据可查的品种只有这几个,这大都没有大规模种植。”

图中绝大多数水稻品种,国家水稻中心有具体的种植面积统计。具体到“选育人”为袁隆平的五个品种,其审定年份与种植面积如下(1983年~2010年的逐年累计):

(1)二九南1号A(1979年):无具体数据。

(2)威优49(1985年湖南审定):超过1881万亩。

(3)南优2号(1979年陕西审定):超过266万亩。

(4)威优48(1989年湖南审定):超过1842万亩。

(5)威优64(1985年湖南审定):超过17796万亩。

“选育人”为袁隆平的威优64,在“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中位列第三,说它“没有大规模种植”,是说不过去的。只不过,相比排名第一的汕优63(超过93963万亩),二者的种植面积,确实相差甚大(排名第二的汕优64的种植面积超过19370万亩,略多于威优64)。

真正严重的问题,是《请暂时遗忘袁隆平》一文,刻意忽略了汕优63、汕优64这些杂交水稻品种,与袁隆平、李必湖等人所发现、培育的“野败”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国家水稻中心都为其制作了“谱系树”。

推广面积排名第一的汕优63,其谱系树如下:

图:汕优63的谱系树

排名第二的汕优64的谱系树如下:

图:汕优64的谱系树

简言之,《请暂时遗忘袁隆平》一文,关于袁隆平的评价,不但建立在一种错误的逻辑之上,而且还存在着对材料的曲解(该文对水稻领域其他学者的介绍,也存在不少错误,限于文章篇幅与个人精力,不再赘述)。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很难具体量化,自可见仁见智,但不该拿错误的逻辑,与曲解的材料,来推导得出。

再说第二个问题。

学者胡靖认为,人均粮食供给量不得低于248.56千克/年,才能在理想的按需分配状况下保证每个人的生存安全,若低于此值,将会发生绝对的粮食危机或者绝对饥荒。

学者胡守溢在综合考虑了中国的人口比例、膳食营养标准、食物结构、消费习惯等因素后,加权计算认为中国人均粮食的最低安全保障是370公斤/年。

以上数据均属“最低保障”。另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人均粮食达到每年400公斤”作为粮食安全指标之一。

那么,中国人究竟是哪年吃饱的呢?下面这张图表可供参考:

原图表注释:图中人均粮食产量是用粮食总产量除以总人口得到;1949~2004年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5~2010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根据该图表,可以看出:80年代初是中国人均粮食年产量的一道分水岭。此前,仅有少数年份的人均粮食年产量略突破了300公斤;此后,人均粮食年产量虽仍有起伏,但始终未曾跌破300公斤这个关口,甚至在多数时候接近400公斤。

这种上升,主要得益于粮食总产量的提升。而粮食总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制”(俗称“分田到户”)的实施。

下面,是1978年之前,中国人均粮食年产量的几个重要节点:

1950年,239公斤。

1956年,310公斤。

1960年,217.3公斤。

1970年,289公斤。

1974年,300公斤。

1977年,297.7公斤。

下面,是1978年之后,中国人均粮食年产量的几个重要节点:

1978年:318公斤。

1984年:390.3公斤。

1998年:412公斤。

2003年:333.3公斤。

2010年:407.5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人均粮食年产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人均粮食年占有量”,至少还需考虑到粮食的进出口问题。

比如,1950到1960年,中国连续11年粮食净出口,年均出口粮食219万吨,粮食净出口量占同期粮食产量的1.3%。当时的“人均粮食年占有量”,是略少于“人均粮食年产量”的。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成为粮食进口国,并大体持续数十年。此一时期的“人均粮食年占有量”,是大于“人均粮食年产量”的。具体趋势如下图:

由上表可知,1960年~1967年,中国曾出现一个进口粮食的高峰,每年进口的粮食约为400万吨~500万吨。1973年~1976年,也曾以每年200万吨~400万吨左右的规模进口粮食。而真正的粮食进口高峰,始于1978年,其中某些年份甚至高达1500万吨左右(进口数减去出口数)。

略言之,中国人之所以在80年代得以渐渐能够吃饱饭,主要依赖三大因素:

(1)“分田到户”。解放了之前被禁锢的生产力。

(2)杂交水稻(也包括化肥)等科学技术,带来了可观的粮食增产。

有统计显示,1986年,中国的杂交稻种植面积尚只占全国稻谷播种总面积的27.71%,但“过去10年(1976年~1986年)中国因种植杂交稻而增产的稻谷估计达49百万吨”。平摊到每一年,在年粮食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左右(以1982年的年产量数据计算。当然,这不是一个严谨的计算,1986年之后,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所占比例当更高)。

(3)进口粮食。1982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000万吨,进口粮食约为1500万吨,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3%(这里取了进口峰值,其他年份的比例当小于此数)。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进口粮食的4.3%,还是杂交稻增产的1.5%,对80年代的中国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们意味着:新增了数千万人的口粮。

当然,因为并未突破脆弱的小农经济,中国当时的“人均粮食产量”,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表: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粮食产量”(部分)

这种差距,迄今仍无实质性的改观。

注释

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委会,《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 现代第4辑》,1982年,第1658~1659页。

以上统计,均见于国家水稻中心。网址:http://www.ricedata.cn/variety/

汕优63谱系树网址: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01174.htm

汕优64谱系树网址: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00587.htm

转引自:曹宝明等/著,《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第07页。

胡守溢,《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估计及成本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第5期。

公茂刚,《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第166页。

表格引自:袁富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137页。

何桂庭、朱希刚、J·C·弗林、阿曼达·戴、K·帕拉尼撒米、顾焕、张景顺,《江苏省杂交稻和常规稻技术的经济分析》。

表格引自: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统计资料 1990》,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第43页。




2018-08-14 10:3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