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后研究员求职好心酸科技部端药方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1

报价宝综合消息博后研究员求职好心酸科技部端药方

(中央社记者朱则玮台北15日电)科技部缩短博后研究员补助最多6年,盼为产学界注入活水,并透过年轻学者养成及在职培训计划等配套措施,协助博后研究员多元发展,更快找到理想工作。

科技部近期修正“科技部补助延揽客座科技人才作业要点”,其中,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总补助期间订为最长为6年,并把计划内以聘用1名博士后研究员为原则,藉以激励年轻博士后研究人员及早启动研究生涯规划,投入职场或学界教职等工作,并针对目前已经受科技部补助4年以上的博士后,提供有2年的缓冲期。

科技部官员表示,依国际惯例,博士后研究是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中有限期地专门从事相关研究,是学术生涯的阶段而非永久职业,各国均无长期补助的设计。

据科技部统计,每年科技部计划经费申请约10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月薪超过新台币5万8000元。但不少人员一待就是好几年,甚至超过10年也大有人在,把博后当成正职工作,一旦计划结束后,很多人年纪都已经迈入中年,错过求职的最佳时机,加上如果没有好的论文或表现,要再找工作就变得很困难。

成功大学研发长谢孙源向中央社记者说,长期担任博后研究员,容易让人怠惰,不思索进步或进行前瞻研究,导致竞争力越来越低,对这些研究员反而“有害无益”,科技部提出6年的限期条款,等于强迫这些人在期限内努力表现,提出好的研究成果或是论文,吸引企业或大学等单位目光,进而加以延揽。

谢孙源表示,一般博士后研究员大多待4年,就会被学界或业界看上,限期政策让人才更有危机意识,愿意学习进步,其实要找到好出路6年时间绰绰有余,就看用心程度而已。

除了长期的博后研究员问题外,学界也面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有些教授申请多达3个博后研究员,有些连一个都申请不到,科技部订出的新政策,要求教授申请第二个博后研究员,需利用配合款支付研究员至少一半薪水,可有效平衡资源分配不均问题,避免一个教授拥有多个博后研究员的状况。

谢孙源说,以国外数据来看,平均担任时间博后约3.5年,台湾不可能一下子缩短到3年,6年已经算是有足够缓冲期可以因应,不过,政府也可透过一些配套措施,协助这些博后进入职场,像是引介他们到国中小担任AI等课程讲师,不但能提升学生科学教育,也能让博后有个暂时的安稳工作。

各国补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作法虽有不同,但均有总补助年限规定,平均博士后研究总补助年限为3年。例如美国科学基金会补助上限在5至7年间、俄罗斯大学补助期间为1至3年、英国科学院补助年限为3年、日本学术振兴会补助年限为3年等。

不过,台湾每年平均产出大约700名的流浪博士,除了少子化、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之外,校园里的专任教授人数越来越多,也同时减少了年轻学者拿到正职工作的机会,更让博后研究员常常面临求职关卡。

曾担任谢孙源博后研究员2年7个月时间的洪绫珠,由于表现优异,获得新创公司青睐,被挖到AI相关产业的隆宸星公司担任资深经理。她说,博后研究员在世界各国都“不是个安稳的工作”,有些人是为了做研究,有些人则是当作过渡期的工作。

洪绫珠说,虽然订出年限可以让人才流动到业界学界,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想要专心做研究,以生技产业来说,一个实验可能就需要1年、2年时间,还不一定会成功,这些人在还没有做出研究成果前,就得开始担心后路,可能反而让他们无法专心工作,加上台湾遇到少子化问题,教职缺额越来越少,也让很多想继续做研究,不愿投入职场的人才,只好离开台湾,这是主管机关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为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多元发展,科技部去年开始启动“重点产业高阶人才培训与就业计划”,连结企业能量,提供博士级产业训储精英一年期的在职培训,希望将博士人才引导进产业界,预计3年培训千名跨领域创新博士级人才,进入300家企业实习,透过实习机会替履历加分,协助博后研究员更快找到理想工作,为业界注入新能量。(编辑:林孟汝)1070815

2018-08-15 13: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