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秉铨:愿得英才三千数 高峰深处共研寻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31

报价宝综合消息冯秉铨:愿得英才三千数 高峰深处共研寻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最高的成就是什么?著作等身、开宗立派,或许都是上乘之选,但冯秉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著书立说固然可喜,但“愿得英才三千数,高峰深处共研寻”更加可贵。冯秉铨是我国著名电子学家、教育家,同时还是新中国无线电电子学科的奠基者之一。

冯秉铨自小熟读四书五经,16岁那年,冯秉铨连跳两级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成为物理系第二级16名学生之一。 1935年,冯秉铨在燕京大学完成硕士学业,25岁的他成为当时岭南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此后,冯秉铨不断深造,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经过两年多的拼搏,冯秉铨终于“啃”下了博士学位,并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班的无线电实验课讲师。在很多同学看来,当时的冯秉铨无疑是哈佛一颗学术新星,前途一片光明,而冯秉铨却拒绝了国外优越的环境,毅然选择回国。

1958年,冯秉铨主持研究全国领先的模拟电子计算机。接着他又主持研制俄汉电子翻译机,经大量筛选后用了3000个电子管和1000多个晶体管以及14万粒磁芯,该机于1960年国庆节试机成功。

1958年,冯秉铨还承担了在华南工学院重建无线电工程系的繁重任务。其时该系只有一个电工学教研组,而当年除了招收了四个专业的新生之外,又调来了100多名用来充实教师队伍的尚未毕业的本科生。冯秉铨不避艰辛,殚精竭虑,率先在主持科研项目的同时,一面授课,一面培养青年教师。5年间,他先后讲授了“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脉冲技术”、“电磁场理论”、“无线电发送设备”、“天线”、“电子计算机初步”、“振荡理论”、“声学基础”等课程,编写了《高频传输线及其应用》一书,用作讲义。从而为重建无线电工程系做出了显著贡献。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冯秉铨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他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参与制定了《1978-1985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1980年3月6日,冯秉铨逝世。为繁荣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冯秉铨,将永芳在我国科学发展的历史中。

作者: 锺艳平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2018-08-23 06:3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