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首款金属3D打印军用无人机获2018国际防务博览会创新奖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1

报价宝综合消息澳大利亚首款金属3D打印军用无人机获2018国际防务博览会创新奖

澳大利亚首款金属3D打印军用无人机获2018国际防务博览会创新奖

前不久,澳大利亚金属增材制造公司 Titomic 宣布与 TAUV 展开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 3D 打印的钛合金军用无人机。

这款坚固耐用的钛合金 3D 打印军用无人机原型已经入围了本周在阿德莱德举行的2018 国际防务博览会创新奖。在制作工艺上,除了 3D 打印的钛合金零部件外,无人机还采用了Titomic公司的冷喷涂工艺。

具体制作时,专业人员在腔室中使用由机械臂控制的喷枪喷射了钛粉末。当加热后,钛颗粒在表面相互碰撞,通过塑性变形在机械水平上粘合。钛合金材料提高了 3D 打印无人机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它便于外部安装,部署和执行侦察行动及相关军事任务。

该项目的获奖证实了 3D 打印技术在军用无人机领域的潜力。据权威机构统计,军用无人机市场在 2018 年的估值将达到 5.45 亿美元。而 3D 打印技术在改进性能和实现复杂形状的产品外观方面的优势将为军用无人机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尝试适用声波来辅助粘性液体的3D打印

最近,哈佛大学约翰·鲍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SEAS) 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3D 打印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声波从液体中生成一种具备前所未有的成分和粘度范围的液滴。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技术能够以按需滴墨的方式对无数种材料进行 3D 打印,并用于合成生物制药、化妆品以及光学和导电材料。

据研究人员表示,喷墨 3D 打印主要利用液体液滴形成固体,但它仅适用于粘度约为水的10 倍的液体。然而,生物制药和生物打印中使用的生物聚合物和载有细胞的墨水粘度至少是水的 100 倍。一些含糖的生物聚合物像蜂蜜一样粘稠,粘度比水高 25,000 倍。这些流体的粘度也会随温度和成分的变化而急剧变化,这也让优化 3D 打印参数以及控制液滴尺寸变得非常困难。

为此, SEAS 研究团队利用声波建立了这种独立于流体材料的 3D 打印系统,以通过粘性流体来形成可控大小尺寸的液滴。他们设计了一种能产生受限声场的亚波长声谐振器,它能够在 3D 打印机喷头产生大于正常重力条件下 100 倍的拉力。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产生一个声学区域,从喷嘴中分离微小的液滴。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包括蜂蜜、干细胞墨水、生物聚合物、光学树脂和液态金属等多种材料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达到特定尺寸时,可控制力能够将每个液滴从喷嘴拉出,并将其朝向打印目标喷射。范围从超过 800 μm的最大值到小于 65 μm不等。研究人员发现,声波振幅越大,液滴尺寸就会越小,这与流体的粘度无关。重要的是,声波不会通过液滴传播,使得该方法即使对于敏感的活细胞或蛋白质也很适用。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一旦技术成熟,它必将会对包括制药在内的多个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3D打印《死亡掠影》,体现极端惊悚艺术

现在,僵尸、恐怖题材电影在影院、电视午夜场中泛滥。所以,如果有艺术家会对死亡主题的创作题材感兴趣,想必大家也不会觉得太过吃惊。乔治·斯塔米诺夫就是其中一位。最近,这位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画家从网上搜集了各种非正常死亡形态的尸体图片,然后通过 3D 建模软件和 3D 打印技术,创造了一批以《死亡掠影》命名的系列 3D 打印雕塑作品。

在接受采访时,斯塔米诺夫向大家解释了作品的创作中的一些想法。事实上,《死亡掠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科学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对于人的死亡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文章中,我了解到人死后,身体某些机能还会持续活动,通过条件反射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因此,死亡时的身体姿态主要由死亡前的姿势以及后面的肌肉痉挛而决定的。我被这种形态深深地吸引住了。

于是,斯塔米诺夫开始尝试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了一批描绘人类死亡状态的雕塑作品。由于这些作品所体现的都不是那种平和而又安详的死亡状态,所以让人看着难免会不寒而粟。但是,它又规避了那种血淋淋的伤口或腐肉的表现形式,取而代之的是用一种抽象的艺术手法,真切地表现出生命在消逝之前的极度针扎与抗争,让人对死亡这个主题展开深入灵魂的思索。

先临三维3D扫描仪和3D打印机助张飞打印完成玉首剑的逆推重建

青铜的冶炼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青铜剑的制作在春秋晚期之后达到成熟。比较讲究的青铜剑会用玉质材料装饰,这种剑也被称为“玉首剑”。

一位文物藏家收藏有 4 块玉首剑上的玉器文物。由于玉首剑的青铜部分已经腐蚀殆尽,只剩下这四块玉。这也导致该藏家每次拿出这四块玉,别人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于是他把这四块玉首剑上的玉器文物拿到了张飞打印工作室,希望通过当今的科技手段,利用三维扫描和 3D 打印技术,实现一套完整的文物逆推解决方案。

在了解客户需求后,工作室的张老师使用先临三维 EinScan-Pro 扫描仪对汉代玉首剑上的玉器文物进行扫描,而后使用先临三维工业级的光固化和尼龙烧结 3D 打印机进行打印。并借此逆推重建出完整的汉代玉首剑。

具体操作时,张老师首先小心翼翼地将玉器文物逐一放置在转台上,使用自动转台扫描模式进行扫描。随着转台的转动,玉器的三维数据渐渐显示在屏幕上。只用了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 4 块玉器文物的 3D 模型就被非常精确地扫描出来。

接着,他将扫描好的三维模型数据导入设计软件 Zbrush 中,基于玉器的模型数据,逆推建模出玉首剑的模型。 在完成了所有古剑模型的建模后,便由先临三维的工业级光固化 3D 打印机 iSLA-650 Pro 和尼龙粉末烧结 3D 打印机 EP-P380 分别进行了玉器重建模型和古剑重建模型的打印。

对于尼龙材质打印的剑身和剑鞘,张老师采用“浸染”的上漆工艺。他首先打磨剑身和剑鞘,然后上漆时使得油漆渗入模型 2-3 毫米,以防止露底、并增加模型的模拟感。在一道漆干燥后,再进行反复的打磨、上后续的一道道漆。在上最后一道漆时,张老师用美纹纸贴出剑身上精细的格子图案,并喷出花纹效果。之后,他还对剑身和剑鞘进行了简单的做旧处理,让它具备了较强的层次感。

当剑身剑鞘和玉器的后处理分别完成后,张老师便对整体的玉首剑进行组装。一根金属杆被固定到剑茎、玉器和剑身中事先预留好的孔洞中,然后加以固定。当组装全部完成后,再进行仿古的绑线工艺,完成最后一道工序。至此,汉代玉首剑的逆推重建工程就全部完成了。





2018-09-06 21:3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