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千年《里护塘》之谜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7

报价宝综合消息上海千年《里护塘》之谜

古捍海塘、里护塘、钦公塘、彭公塘、人民塘、胜利塘、世纪塘……在东海之滨的上海浦东,曾经有一道道由西向东延伸的海塘。如今,这些海塘有的改建成交通干线,有的变身为城镇老街、商铺民宅,有的更是遗迹难寻,但它们像一道道年轮,见证了“浦东是从海里长出来”的史实,见证了浦东人一次次围海筑堤的壮举。

浦东最早的一条海塘是古捍海塘。《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盐官有捍海塘堤,长百二十四里,唐开元元年重筑”。公元8世纪前后,海岸线推进到北蔡、周浦、下沙、航头一线,沿海人口逐渐增加。至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才有完整的海塘在民圩土堤的基础上重筑,后人称之为古捍海塘。

大团、惠南、祝桥、川沙六团、龚路、曹路、黄家湾一线的古捍海塘在建造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查阅史料,发现史家说法不一。据《南汇县志》《南汇水利志》记载,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为保护当时华亭县沿海下沙、浦东、横普等5大盐场免遭潮灾,筑成了内捍海塘,又称里护塘。

浦东名人黄炎培在主纂的《川沙县志》里提到:“老护塘始建年代,已无从确考。”1990年出版的《川沙县志》也引用此说,对老护塘的始筑年代依然没有定论。《云间志》是上海地区现存最早的志书,成书于南宋昭熙四年(公元1193年),由当时的华亭知县杨潜修纂。《云间志》在堰闸条中记载:“旧翰海塘,西南抵海盐界,

东北抵松江,长一百五十里。”但由于没有明确始筑年代和东西方向的具体位置,其所述的“旧翰海塘”,是否就是老护塘呢?

光绪《川沙厅志》水道卷按写道:“松属沿海地唐天宝十年前隶海盐县,后隶华亭,《云间志》所称旧翰海塘与今护塘界至合。”书中认为《云间志》所称“旧翰海塘”,应该就是如今的里护塘。

据北宋皇祐四年到至和元年任华亭知县的吴及《墓志铭》记载:“知秀州华亭,俱有能名……在华亭缘海筑堤百余里,得美田万余顷,岁出谷数十万斛,民于今食其利。”大概意思为:吴及在秀州华亭(即今上海)县当县令时,名气很大……他在上海靠海边修筑海堤百余里,得良田万余顷,每年出粮食数十万斛,百姓至今因此获利。海塘历来被浦东人民誉为“生命线”。华亭县令吴及带领百姓披荆斩棘修筑的老护塘,民间为纪念钦连修塘之功绩,改称“钦公塘”。

据此,有专家考证指出:吴及是北宋时的华亭县令,其《墓志铭》记他“在华亭缘海筑堤百余里,得美田万余顷”的正是这条老护塘。

1998年出版的《上海水利志》,集全市地理和水利专家的研究成果,对这个问题的考证终于有了突破。《上海水利志》谓:“老护塘‘今已查明,系北宋皇祐四年到至和元年吴及任华亭县令时所筑’。”2005年版《上海通志》也从其说,并将其称为“皇祐老护塘”。1998年版《上海地名志》也明确,皇祐老护塘就是《云间志》所述的“旧翰海塘”。至此,关于老护塘的千古之谜终于破解。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2018-09-09 18:3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