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失的亚马逊“领导力原则”:同情心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2

报价宝综合消息缺失的亚马逊“领导力原则”:同情心

  8月18日消息,亚马逊工作环境恶劣的报道引来业界强烈关注,贝佐斯昨晚亦罕见性地亲自回应报道。据彭博社报道,曾出书讲述亚马逊公司崛起背后的故事的记者史东(Brad Stone)今日撰文对此事发表意见。全文如下:

  员工在办公桌前哭泣、员工为了驱逐经理利用“反馈工具”进行恶意评论、癌症幸存者回归岗位却被列为“表现观察期”……《纽约时报》昨日一篇报道披露了亚马逊内部诸多“奇闻秩事”以及极不人性的工作环境,并猛烈抨击了公司领导者,将这家互联网公司推上舆论的风口。

  这对亚马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该公司CEO贝佐斯也罕见地亲自对报道作了回应。昨晚他向全体员工发了一份备忘录,表示亚马逊并不存在如报道所述的情况,并告知员工,如果日后当真遇到类似情况,请他们发送邮件向其人力资源部或是CEO反映。“这不是我所知道的亚马逊,我希望这也不是你所看到的。”贝佐斯写道:“我坚信,任何人都不会待在纽约时报文章中所描述的那种公司中,至少我会离开。”

  得到贝佐斯的回应,《纽约时报》至少有所慰藉。在笔者2013年出版的书籍《万事屋:杰夫•贝索斯和亚马逊时代》里面,有相似的残酷企业文化的描述,由于惹怒了贝佐斯的妻子,亚马逊书城里只有一星的评价。然而,如今似乎有了更多的事实支撑此前对这家残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叙述。求职网站Glassdoor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2%的用户表示支持贝佐斯,而会向亲友推荐亚马逊职位的只有62%——支持率远低于同行企业。

  科技以外的领域,尤其是在西雅图,如今已充斥着关于前亚马逊人传说的故事。这些故事大体都是关于他们此前在亚马逊受到的非人道对待。许多人甚至在受到创伤后出现应激障碍。他们正是《纽约时报》里描述的受害者,在进入亚马逊后的一到两年内便离职了,或者是放弃其股票期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前亚马逊员工和高管会出面维护亚马逊的利益。他们认为,亚马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值得为其效力的工作场所。那里不会容忍平庸,员工可以从中收获颠覆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为什么硅谷的创业公司,例如Uber,都喜欢想尽一切办法从亚马逊挖角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部门不同而经历不同。《纽约时报》所描述的情况与“工程师的天堂”亚马逊网络服务部(Amazon Web Services)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根据我对亚马逊公司现任及前任雇员的采访,由贝佐斯直接领导的部门,例如Kindle电子书、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子公司Lab126等,才是比较残酷的地方。

  总而言之,亚马逊的企业文化与其整体发展现状是分不开的。亚马逊是同行中独立无二的公司,唯有它能在在线零售业获得如此快速的增长,并持续不断地创新,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与其在同一时间发展起来的科技企业,例如AOL、Yahoo!、EBay等,早已日落西山。亚马逊的业务操作方式,及其高效能的发展驱使着众多高级的工程师和MBA排着队都想加入。但要指明的是,他们不是在应征入军,对亚马逊的文化并未有过多幻想,他们可以随时离开。

  其实本次对亚马逊最严重的指控是其对待女性员工的方式。

  对贝佐斯和其高管团队来说,一个可行的解决方式已摆在眼前:他们需要往所吹捧的十四条“领导力原则”里新增一点,而这第十五原则就是:富有同情心。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2019-02-14 03:43: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