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捐款引发网民指责热潮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31

报价宝综合消息捐款引发网民指责热潮
  汶川大地震,震出了全中国空前的爱心。几乎所有企业的捐款数额,都是一次又一次地追加。
  
  这样的情景,汇聚成一股爱心洪流,令所有参与者和观察者感动。然而,对于一些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这股洪流却成了另一场灾难。他们被指责、被诘难、被质疑、被歪曲……捐款正在引发一连串事件,这些事件或许彻底改变了企业苦心经营良久的公众形象。
  
  王石:十元钱门槛不好过
  
  王石又一次陷入网友的包围圈中。上一次,是因为他的房地产"拐点论",这一次,是因为他的"捐款十元钱之说"。
  
  事情的缘起是万科集团宣布捐助200万元用于救灾,这个数额披露后,激起网友们一片"声讨"浪潮。在他们看来,房地产行业中目前最为成功的万科,理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王石在博客上的回应让事态有扩大的迹象,一场"口水战"在王石与网友之间展开。记者在"山在那---王石BLOG"上看到,王石几乎就每一个质疑进行了辩驳:
  
  200万元太抠门、太寒酸?王石回应称,对捐出款项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他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他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元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
  
  在他看来,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
  
  他还提醒网友说,不要泛慈善化,"似乎既然发生大地震了,一切都要围绕地震转才合适?"
  
  这样的辩驳很快引起了网友新一轮攻击,尤其是他在博客中说,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
  
  这更是让网上炸开了锅。有网友干脆将王石写成了"王十"。这样的激烈争论连王石的员工也感受到了压力。
  
  这两天,王石宣布万科将投入一亿元用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王石的态度也作了180度转弯。他表示"对于我博客上的言论向广大网友致歉"。他称,当时此番话还是值得反思的,"这段时间我也为我这句话感到相当不安。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分心,伤害了网民的感情。二是造成了万科员工的心理压力。三是对万科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马云:一元钱难倒英雄汉
  
  如果说,王石是因为捐款数额而陷入风波的话,那么马云却是因为"一元钱的谎言"而意外"中弹"。
  
  谎言来自一篇名为《马云为汶川捐款一元钱》的新闻。这篇新闻援引马云的话说,"对那些荧光灯下的慈善捐款,我觉得每次捐1块钱就够了"。
  
  然而,这句话是马云在200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却被网友张冠李戴地套在了汶川大地震上。
  
  "阿里巴巴不是这样的企业,马云也不是这样的人,"面对日益不利的外界舆论,阿里巴巴不得不启动危机公关,并于5月19日深夜发表声明。
  
  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马云在国外得知地震信息后当晚便号召全集团为灾区救助和恢复竭尽全力,并委托家人个人捐款100万元。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及员工捐款已达594.7万元,通过集团平台募集资金1650万元,"我们还将设立灾后重建基金2500万元。"
  
  一番紧急行动后,马云总算站住了阵脚,阿里巴巴也算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外企:都是国际铁公鸡吗?
  
  更多的枪头对准了外资企业。
  
  一条所谓"国际铁公鸡"排行榜的短信在手机上疯狂转发。在这条短信上上榜的有三星、诺基亚、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著名跨国公司。短信发送者称,这些大企业在中国"发大财而又不肯捐款"。
  
  甚至有网友偏激地说,在中国最赚钱的是外资企业,但国难当头的时候,站出来大方捐款的却是民族企业,因此号召大家"多买国货"。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三星不是已经捐了3000万元吗?短信搞错了吧!"一位收到短信的叶先生马上提出质疑。
  
  更多上榜或没上榜的外资企业开始为自己辩护。一位可口可乐员工干脆把自己的MSN签名改成了"可口可乐美国再捐130万美元,总数超过1700万元"。
  
  为什么捐了钱还成为指责的对象?捐款引发的一连串事件,其实都与捐款数额有关。一位网友在博客中说,有些人把慈善捐款当成了一种道德税,"这是'公众'逻辑下对慈善捐款的行为的扭曲---它已经成为一种单向的强制"。
  
  "硬性强迫哪个企业、哪个个人捐多少钱,那就意味着慈善已经变味了。"有关专家直言,无论企业和个人,无论是一分钱还是一亿元,它所表现出来的"慈善意义"都是一样厚重。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2019-04-25 06:17: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