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的动力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2

报价宝综合消息学习的动力

有次在家长平台看到一则求救贴文,原来是某妈妈希望孩子在暑期里修读英文会话。怎料孩子百般不愿意,纵使孩子清楚知道自己英文底子甚弱,需要将勤补拙,然而这位妈妈每次提起上课的事时,孩子都会借故离开,更糟糕的是母女关系因此而变差。这位妈妈希望孩子能好好把握暑假黄金档期,但又怕弄巧反拙,故希望“各路英雄”出手相助。

我好奇地浏览这则讯息的回应,发现部分父母认为孩子不知父母恩,很同情这位妈妈的经历;更多的父母认为这位妈妈“怪兽家长”上身,强迫孩子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建议立即放手,让孩子体验失败,她才会珍惜学习的时光。

自我决定论

看罢百多个回应,我觉得只靠一小段家长的讯息,很难辨别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然而我想的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劲呢?要答这问题,或许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德华‧戴希(Edward Deci)和里查莱恩(Richard Ryan)的自我决定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可以找到答案。

两位教授认为,内在动机来自于 3 项关键的需求,包括:
① 自身能力的肯定(Competence):孩子是否相信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活动?能否对外在环境有操控的感觉,以及选择与自己能力相若的活动?
②自主性(Autonomy):孩子是否可以自行作出决定,而不是受到强迫、威胁或非自愿而去做?孩子是否能掌握自己的感觉?
③人际关系(Relatedness):孩子是否感到在某个环境中有充足的接纳、支持、理解及关爱?能否与相关的人如老师、同学或父母产生情感的连结?会否有足够的情感支持,让孩子继续勇于面对困难?

激励有法

若家长需要激励孩子,不妨参考以上的理论。例如孩子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性,家长可给予孩子较多的选择权,例如补习英文,让孩子选择那一所补习中心,那一类教学形式适合自己,或自行选择喜爱的英文书等。让孩子感到有较多的操控,减少被强迫的感觉。若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不妨先协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从小处着手,慢慢建立孩子的信心,继而培养孩子的能力感。若孩子渴望寻求别人的认同,父母不妨多称赞孩子,给予情感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及支持,又或给予相关能力的模仿对象,让孩子从“偶像”身上学习。

记得一位小学校长勉励学生时曾说过:“今天不识明天识,只要肯做始终识”。努力勤奋当然重要,然而父母能针对孩子真正的内在需求,“努力有法”,这会更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勇敢地克服自己的困难!

2017-12-24 12:45: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