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斗室”增创科人士互动交流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2

报价宝综合消息“创新斗室”增创科人士互动交流

创新科技有助香港经济已是近年共识,科研人员在产品开发的关键时刻往往要争分夺秒,通宵达旦。一个位置便利、汇聚创科人才的“创科住屋生态圈”不但可增加人员的休息时间,更可让科研人员互相分享心得,提升科研质素。最近计划兴建的“创新斗室”,正正是不少创科人士眼中认为,香港应该尽快出现的创科配套,这类在英美早已出现的“创科村”,除了可增强创科氛围外,也帮助通宵达旦制作的员工解决交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争取时间进行研发

吕衍卫(Tim)与他的拍档创业三年,公司 Heartisan 是香港科学园培育公司之一,正在研发一个可以同时量度心电图及血压的穿戴式装置,侦测心脏病,减低失救情况。

Heartisan 聘请了在大陆工作多年的菲律宾籍工程总监 Felvie Condrillon,他相信 Heartisan 的研发项目能够帮助他人,并且非常具潜力。Felvie 最初来港租屋的时候,试过多次被业主拒绝出租,即使 Tim 出面帮忙也没办法。他认同科学园需要一个住宿区:“外国人好难租屋,一开始只寻找‘㓥房’租盘,只要求租金可负担、方便及宁静,但业主不愿租给外国人,最后租到粉岭去。如科学园有宿位,就不用赶车回家,环境清静更可以集中工作。”

Tim 亦由于租金贵及分租人的生活起居等问题,由大埔搬到深圳福田口岸附近居住。他大部分时间要回到位于科学园的办工室工作,每天需过关上班,十分费时。“如果错过过关时间,要搭的士去罗湖再搭的士回家,不方便之余也分外劳累。”

曾于英国剑桥读书和工作的 Tim 指,“创新斗室”的项目概念和他在英国剑桥科学园的生活区相似。“做科研好多时想到个意念就好想做继续,不想因为要赶车而留待第二日再做。因为重新开始,往往要花好多时间构思概念,不一定有有灵感。如果住在园区就不同,做完走路回家也可。”

Tim 认为,以合理租金让园区内的创科人士合居在一个设施内,一来方便工作,同时亦可以与其他科研技术人员交流,获得第一手资讯,并且可扩阔人脉。

Tim认为,园区内的创科人士合居在一个设施内,既方便工作,亦可以让科研技术人员交流,扩阔人脉。

Tim 认为,园区内的创科人士合居在一个设施内,既方便工作,亦可以让科研技术人员交流,扩阔人脉。

宿舍营造创业气氛

科学园园区公司 Ampd Energy 致力研发更具效能及更稳定的能量贮存技术,其产品 Ampd Silo 以锂离子作为贮存能量的媒介。来自巴西的 Ampd Energy 共同创办人 Lucas Valente 表示,公司发展迅速,创意不断,全赖全球不同地方的员工无私贡献。他留意到不少海外人士来港后均面对不同的住屋及交通问题,如果可以改善这情况,相信科研质素将有所提高。“在准备来港工作前,我曾经在网上搜寻香港是不是有‘创科村’之类的设施或社区,因为人在异乡,遇到有共同创科背景的人可以有更多话题,生活在一起也有助于互相交流帮忙。”

事实上,外国人比香港人更难租到合适的单位居住。Ampd Energy 的商务总监 Guido Philips 来自南非,目前居住于大坑。他指,初时来到香港没有任何资讯及渠道找住宿,不像外国的科学园区,可以在网上预先作好安排,一开始也会感到徬徨。

Guido 认为,有合居住宿可以帮助留住人才,他亦相信当一班科研人员及初创企业人员住在同一个社区,可以营造创业气氛,擦出更多创新意念。

Lucas Valente 表示,创科村的设施概念在外国很流行,主要方便外地的科研专人简化寻找住宿的麻烦,香港亦应有相关设施,有助带来更多人才。

Lucas Valente(中)表示,创科村的设施概念在外国很流行,主要方便外地的科研专人简化寻找住宿的麻烦,香港亦应有相关设施,有助带来更多人才。

科学园建“创新斗室”助创科

今年年初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出在邻近科学园的位置兴建“创新斗室”,借镜外国共住及共用工作空间,营造创业氛围,让本地及海外的科研人员有更多时间交流,并专注创新科技研发。

2017-12-24 18:3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