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宽聚合技术与光学收发模组的选择】迈向超高速以太网路的不同途径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2

报价宝综合消息【带宽聚合技术与光学收发模组的选择】迈向超高速以太网路的不同途径
图片来源: 

iThome整理,2019年6月

在资料中心的以太网路架构中,100Gb已经是现在进行式,400Gb则是未来的方向,但问题在于,是哪一种100Gb与400Gb?

由于发展路线与技术架构的不同,无论100Gb还是200Gb、400Gb以太网路,都存在着不同的型式。

100Gb以太网路的4个世代

以100Gb以太网路来说,便可分为3个世代。最早的100Gb以太网路是10Gb的“10线化”(10Gb×10),包括100GBASE-CR10、-SR10等,支援双轴电缆与光纤传输,以及从7米到40公里的连接距离,现在已经退出市场主流。

第2代的100Gb规格是以25Gb为基础扩展而来,是25Gb的“4线化”版本(25Gb×4),包括100GBASE-CR4、-KR4、-SR4、-LR4、-PSM4等十多种版本,支援双轴电缆、铜线背板与光纤传输,连接距离从1米到40公里,是目前主流规格。

第3代100Gb规格是50Gb的扩展,是50Gb的“双线化”版本(802.3cd-2018),包括100GBASE-CR2、-KR2、-SR2等,支援双轴电缆、铜线背板与光纤传输,以及1米到500米的传输距离,是目前主流规格之一。

第4代100Gb以太网路则是单线100Gb的规格,包括IEEE去年发布的100GBASE-DR(光纤传输),以及802.3ck小组发展中用于电子界面、双轴电缆与铜线背板的版本。

200Gb以太网路的类型

200Gb以太网路可分为3种版本。

第1种200Gb以太网路是25Gb的“8线化”版本(25Gb×8),只提供芯片到芯片电路板走线连接(200GAUI-8),允许的传输距离为25公分。

第2种版本是50Gb的“4线化”版本(50Gb×4),包括200GBASE-CR4、-SR4、-DR4、-LR4等,支援芯片到芯片电路板走线、双轴电缆、电路背板与光纤连接,最大传输距离从25公分到40公里,是200Gb以太网路的主流规格。

第3种版本,是以100Gb为基础“双线化”而成(100Gb×2),预定支援芯片到芯片电路板走线、双轴电缆、电路背板与光纤连接。

400Gb以太网路的不同类型

类似200Gb以太网路,400Gb以太网路也分为3种版本。

第1种版本是25Gb的“16线化”版本(25Gb×16),包括400GAUI-16与400GBASE-SR16,提供芯片到芯片电路板走线与多模光纤连接,允许的传输距离为25公分到10米。

第2种版本是50Gb的“8线化”版本(50Gb×8),包括400GAUI-8与 400GBASE-SR8、-FR8、-LR8,支援芯片到芯片电路板走线与光纤连接,最大传输距离从25公分到40公里,是400Gb以太网路主流规格。

第3种版本,是由100Gb“4线化”而成(100Gb×4),包括400GBASE-SR4.2、-DR4等,支援距离达500米的光纤传输。

少即是好——带宽聚合技术的选择

理论上,透过多线技术聚合多个传输通道,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高带宽,但考量到收发器模组与线路的复杂性与成本,使用越多的传输通道聚合,技术便越复杂、成本也更高。

所以当初10Gb×10版本的100Gb便是因为过于复杂、昂贵,难以推广,最后为25Gb×4版本的100Gb以太网路取而代之。事实上,这只是十多年前的10Gb时代,单通道10Gb规格战胜2.5Gb×4规格的重演。

类似的,换成100Gb以太网路,单通道100Gb版本的100Gb(如100GBASE-DR),又比25Gb×4版本更为有利,依IEEE的说法,单通道100Gb的成本,要比25Gb×4要便宜了40%。

在400Gb以太网路领域,虽然早期曾有25Gb×16的方案,但这显然过于复杂,实际上并不实用。所以目前400Gb的主流是50Gb×8与100Gb×4两种版本。

原则上,100Gb×4是达到400Gb规格的最理想选择,不过,目前IEEE制订的单通道100Gb以太网路规格(100GBASE-DR),以及以此为基础4线化而成的400Gb以太网路规格(多模光纤的400GBASE-SR4.2与单模光纤的400GBASE-DR4),最大传输距离分别只有100米与500米(400GBASE-DR4),所以一些厂商正在100Gb Lambda多源协议(MSA)下,发展传输距离可达道2公里以上的新一代100Gb以太网路(100G-FR、100G-LR),以及400Gb以太网路规格(400G-FR4)。

另一个重点:光学收发模组的选择

一直到25Gb与40Gb以太网路领域,都还有低成本的铜线连接方式可用(即使用Cat8缆线的25GBASE-T与40GBASE-T),不过到了100Gb以上规格,铜缆的适用性越来越窄,基本上是以光纤传输为主,铜缆仅能用在机架内短距离连接的场合。

而随着以太网路的持续发展,如何在提高带宽的同时,维持传输埠的部署密度与成本,也让光学收发模组(transceiver)成为另一个发展重点。

光学收发模组考量的重点,包括尺寸、功耗、散热与向下相容性。原则上,尺寸越小的光学收发模组,越有利于提高传输埠配置密度,因此,趋势是以尺寸较小的光学收发模组,取代较大型的模组,如在10Gb以太网路上,小尺寸的SFP+收发模组,最终便取代了早期使用的XFP、X2、XENPAK模组。

另一方面,随着以太网路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光学收发器用于传输讯号的能量也随之增加,连带也产生越来越多的热量,也让冷却与热管理越形重要。SFP+、SFP28之类的单通道收发模组,通常不需要特别的冷却机制,依靠为其他元件提供冷却的气流即可。不过对于4通道以上的光学收发模组,散热便成为重要考量。

如400Gb以太网路使用的QSFP-DD收发器模组,内含了8个通道,也就是有8束激光在模组内发热,也让冷却与热量监控,成为400Gb交换器的重要设计重点。

而对于制造商与用户来说,向下相容性是另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如QSFP-DD便是以相容于QSFP与QSFP28的优势,在架构上更具灵活性,而成为主要的400Gb光学收发器规格。

主流的光学收发模组规格

如前所述,10Gb以太网路早期曾先后有XENPAK、XPAK、X2、 XFP等多种主要光学收发模组规格,目前的主流是SFP+。

40Gb以太网路目前最常见的收发模组则是QSFP+,即4通道版的SFP+,另一种CFP模组目前已经很少见。

至于25Gb以太网路的光学收发模组是SFP28,50Gb以太网路则采用SFP56,都是单通道收发模组。

到了100Gb等级以上领域,100Gb以太网路主要的光学收发模组,是4通道的QSFP28,200Gb以太网路是4通道的QSFP56。

而在400Gb以太网路方面,最早使用的收发器规格是CFP 8,可支援25Gb×16或50Gb×8架构,后来则是QSFP与QSFP-DD两种8通道规格收发模组互相竞争,技术特性各有优劣,密度都能达到1U/36埠,就目前看来,应该是以QSFP-DD为主流,已有的400Gb交换器产品大都采用QSFP-DD。

 1   2   3   4   5   6 

2019-07-05 10:47: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