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们挑选一块手机屏幕时 我们应该关注什么_使用者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06

报价宝综合消息当我们挑选一块手机屏幕时 我们应该关注什么_使用者

我们经常在买电视时会听到“买电视其实就是买个屏”之类的论调,但在与普通消费者接触更多的手机上,屏幕似乎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我们或许更多会注意到这块屏幕是否是全面屏,屏幕尺寸多大,但是对屏幕材质、屏幕素质、对眼睛是否有伤害却没有那么关心。要知道,是否全面屏只是屏幕很小的一个特性,远没达成购买一款手机的充分条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手机屏幕上还有哪些特性值得我们关注吧。

全面屏与异型屏

在当前市面上最流行的、最广为人知的屏幕名词,或许就是各大厂商力推的全面屏了。从提出全面屏概念的第一款手机小米MIX开始,大家都对全面屏保持着非常高的新鲜感。从提出全面屏概念到做出异型全面屏(刘海屏、水滴屏),再到挖孔全面屏和真·全面屏。手机屏幕的形式完成了整代跃迁。有不少使用者感到疑惑:全面屏不就是把屏幕做得更大一些了吗?这对使用者来说不就是换了个大屏幕的手机而已吗?

▲全面屏手机已经占领了市场

手机屏幕的尺寸的确是一个关键,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屏幕比例的改变和屏占比的提高。先是在显示比例上,万年不变的16∶9比例得到突破,达到18∶9,这让屏幕变得更加细长,在保持宽度不变的情况下,相同的页面会显示更多的内容,连桌面图示都要比之前多出一排来。

对于喜欢看电影的使用者来说,使用18∶9屏幕比例的手机看电影的体验也要比16∶9屏幕比例的手机更好,原本的额头与下巴改成了屏幕,这让18∶9手机在观看画面比例为16∶9的电影时能够完整显示,就算是观看画面比例为21∶9的电影,浪费的面积也要比16∶9手机浪费的面积更少。

在手游的表现中也是如此,现如今不少手游厂商优化了游戏显示,开始支援18∶9的比例,全面屏手机在保持纵向视野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了横向视野,这让玩家在进行游戏时可以获得更多的游戏资讯,所以对于手游玩家来说全面屏手机也要稍胜一筹。

其二是屏占比的提高,这让手机可以在相同尺寸面板下容纳更大的屏幕,这也是与此前所说全面屏手机与大屏幕手机的最大不同。这其实很好理解,在以往只能容纳5.5英寸屏幕的手机上现在可以放下6.2英寸的屏幕,如果还是保持以往的比例,使用者要选择6.2英寸屏幕的手机则必须选择6.2英寸的机身,这无疑对手感和携带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也正是由于全面屏手机的屏占比提升,现在市场上的主流手机都有超过6英寸的屏幕,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全面屏的搭载也挤压了手机正面的空间,很多手机取消了实体按键,转而变成了手势操作,操作方式没有之前的物理按键直观,无形中增加了学习成本。而对于那些异形屏手机来说(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使用者需要担心的是常用App是否对此做好了适配,顶端的盲区是否会遮挡住应用内容,造成不好的体验。不过以目前来看,大部分App都会对全面屏手机做适配。再不济,使用者也可以在手机显示设定中开启“去刘海”功能,以避免糟糕的使用体验。

LCD还是OLED

如果实在OLED屏幕诞生之初,我们来讨论OLED与LCD屏幕的区别,似乎还有些意义。三星从S1发展到了S10,OLED面板已经迭代多代,此时为何还要来探讨两者间的差别呢?这是因为随着OLED的发展,我们在许多搭载OLED面板的手机上发现了其使用了DC调光(LCD屏幕的调光方式)以避免对眼睛的伤害,并且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都为手机配备了护眼模式。这让我们认为有必要探讨一下当前市面上有关LCD与OLED屏幕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以便消费者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LCD屏幕手机或是OLED屏幕手机。

众所周知,LCD屏幕需要背光板照射才能显示,其原理是基于白色光线穿过彩色滤光器而产生不同的颜色,通过电流控制每个画素点的过光率,从而控制画素的颜色。OLED屏幕则是采用一种有机自发光材料,它无需单独的背光或者彩色过滤器,OLED屏幕中的每个画素都可以分配红、绿、蓝三种颜色,可以根据画面需要而进行显示。

▲LCD屏幕结构

在色彩显示方面,OLED的优势较为明显。例如在LCD显示屏上,想要完全遮蔽白光显示黑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是,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漏光的现象。OLED则得益于发光特性,可以在显示黑色是做到完全不发光,黑色的显示极为纯正。而在色彩的显示上,OLED拥有超广色域和几乎无限高的的对比度,在习惯了艳丽的色彩后,使用者或许很难再回到色彩略显平淡的LCD屏幕上去。

▲OLED 屏幕结构

OLED屏幕手机的占有率从2016年的13%上涨到2019年的61%,可以说是乘上了全面屏的“大船”。LCD由于背光层和液晶层的存在,导致其厚度要比OLED厚不少,不太符合现代人对手机极致轻薄的追求。再加上OLED屏幕和屏幕排线的材质均为柔软可弯曲的材质,因此可以使用COF甚至COP工艺加工,将屏幕尾端的排线或是排线和IC芯片都弯折到屏幕背后,从而缩小屏幕下边框。

以目前来看,采用COF封装工艺的OLED手机是最多的,它可以将排线弯折到屏幕背后,包括各大厂商主流的中高阶手机都使用了该设计。而比COF更先进的COP封装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屏幕模组,将排线和IC芯片都弯折到屏幕背后,是目前最先进的封装工艺,iPhone X和OPPO Find X是首先使用该技术的两款机型。

另外在当下最流行的屏下指纹方面,OLED屏下指纹已经商用了一段时间,指纹感测器发射的光线可以穿过薄薄的OLED屏幕。因为OLED屏幕自发光的特性,可以控制每个画素的发光状态,这将大幅降低干扰光源,使指纹识别更准确。

那么LCD屏幕呢,是否不能使用切割过的异型屏来提升屏占比?是否不能使用COF封装技术来减少下巴长度?是否无法搭载屏下指纹识别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市面上已经看到了诸如iPhone XR、魅族X8这种搭载COF封装LCD异形屏的机型,LCD手机也在肉眼可见地提升屏占比,但是从理论上来说,搭载LCD屏幕手机要追求屏占比显然是要比搭载OLED屏幕手机更难的,其一是LCD屏幕在外围必须使用遮光板来遮光,否则会导致漏光。

其二是封装工艺上虽然跨过了传统COG封装,开始使用COF模组封装技术,但由于市面上可以生产COF封装装置的厂商较少,大部分装置供应在OLED屏幕上,导致LCD供应量严重不足,反过来又制约了COF LCD屏幕的发展,导致应该去年爆发的COF LCD行情,基本也已经夭折。

▲三种不同的屏幕封装方式

不过手机市场总有例外,国内厂商努比亚就推出过一款搭载COB封装LCD屏幕的手机——努比亚X,我们刚才谈论了COG、COF、COP三种不同的封装技术,那么COB又是什么工艺呢?

COB产品主要用于商业照明市场,它将核心元器件直接贴上到基板,然后使用细金属线与基板焊盘紧密焊合,从而避免了单独封装的过程,这也让努比亚X的屏占比一举跃升至93%左右。至于最后LCD屏幕能否搭载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呢?虽然市面上的主流LCD手机都使用后置指纹识别的设计,但LCD屏下指纹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国内厂商敦捷光电和阜时科技都宣布已经解决光学指纹识别在LCD屏幕上的应用,不过距离面世商用还有一段时间。

可以看到在面对OLED屏幕的优势专案时,LCD屏幕正在奋起直追,那么在面对自身的缺陷时,OLED屏幕又有何改进呢?首先是OLED一直以来的烧屏问题,由于每个画素点独立发光,导致工作时间不一样,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某些画素点过早老化,从而留下“残影”的情况,这也是俗称的烧屏。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三星对屏幕常显的画素点进行主动移位,也就是让固定的图案隔一段时间之后偏移几个画素,防止同一画素长时间工作。而Apple则在iOS中加入了减轻屏幕老化的程式码,配合自动亮度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OLED屏幕烧屏的可能。

OLED一直以来还有频闪问题,因为OLED屏幕一般是通过屏幕的亮、灭交替来调节屏幕亮度,这种调节方式并不依靠调整功率,而是通过不停地点亮和熄灭屏幕来调节屏幕亮度,当点亮和熄灭的频率搞到一定程度,肉眼便无法看出来了,这种调光方式叫做PWM调光。不过在低亮度下,OLED屏幕频闪次数过低,人眼长期在过低的频闪下使用手机,眼睛容易产生不适和疲劳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某些手机厂商开始为其加入DC调光模式。DC调光则是LCD屏幕最普通的调光方式,它通过提高或降低电路功率来改变屏幕亮度。不过将DC调光应用在OLED屏幕上有一个问题,由于OLED屏自发光的特性,无需所有画素一直点亮,采用DC调光后电流或电压会让一些子画素出现损坏或衰退,从而影响色彩准确度。例如在夜晚使用DC调光的OLED屏幕,难免会出现偏色、显示效果不好的表现,但却对使用者的眼睛保护要好一些。总的来说,厂商在OLED屏幕上加入DC调光模式总归是不错的,可以让使用者在显示效果和护眼之间做个选择。

色彩与色准

我们经常能在厂商的释出会上或者测评视讯中看到关于屏幕的测试,其中sRGB、NTSC、AdobeRGB和P3四种色彩色域是我们最常见到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着重关注哪个标准呢?如果是对色彩有需求的使用者,应当选择覆盖哪个色域的手机屏幕呢?

sRGB、NTSC、AdobeRGB和P3标准都属于色域标准,他们是用来衡量装置能够显示颜色的区域范围。一块屏幕色域越大,那么它能够显示的颜色也就越多,色域越广,则代表它能显示的颜色更艳。其中sRGB 是由微软在1997年主导的标准,由于强大的使用者基础,这让几乎所有互联网上的内容都是以sRGB为准的,它大约可以覆盖35%的CIE(人眼可见颜色)。

Adobe RGB则是由Adobe公司定制,它在sRGB基础上增加了CMYK色彩,改善了青绿色覆盖,被广泛地应用于印刷行业,大概覆盖了50%的CIE。P3色域则包含了DCI-P3和Display P3, 前者是影视行业标准,后者则是Apple在DCI-P3基础上参考了sRGB而修订出的自己的标准,在白点和伽马值与DCI-P3有些不同,但是能覆盖的颜色大体一致。

▲CIE人眼可见的色域空间

最后的NTSC则是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在1953年订制,目的是为了给当时推出不久的CRT彩色电视定制一套标准。对于手机这类移动装置来说,最为适合描述屏幕色域的应sRGB、AdobeRGB和P3这三个,因为对于时刻面对手机屏幕的消费者来说,更希望看到创作者想要为我们创作的内容,而色彩表现一定是很重要的一环。至于专业消费者对手机的色域有特殊要求,还可以通过亮度、色温、灰阶、平均色彩偏离等引数进行参考,此处不做展开。

▲各种不同的色域标准覆盖对比

屏幕重新整理率和触控重新整理率

最后针对手游有要求的使用者,我们还想聊聊关于屏幕重新整理率和屏幕触控取样率的问题。这是因为目前市面上厂商在宣传时并没有分别给出重新整理率和取样率的数值,大多给出一个最高值,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简单来说,屏幕重新整理率就是屏幕每秒钟画面被重新整理的次数。就像我们看幻灯片,如果一秒钟播放20张连续的幻灯片,我们可能觉得有些卡顿,但是如果一秒钟播放30张幻灯片,看上去会稍显自然一些,如果增加到60张、120张,画面显然会变得更加流畅。屏幕触控取样率也与之相似,通俗理解就是触屏一秒对手指触控采集样本的频率,理论上取样率越高,其触控体验约灵敏越流畅。

对于手机来说,高重新整理率的意义在于肉眼可见的流畅感,120Hz屏幕每秒钟要比60Hz屏幕多一倍的画面,这让它们在日常使用中也要拥有更流畅的顺滑度,例如在滑动网页或者翻阅微博时,高重新整理率的屏幕明显会反应更迅速,视觉体验更流畅。不过在一些未经优化的应用和游戏中,体验不太明显。但屏幕取样率不同,取样率无需游戏的支援,系统底层和硬件配置决定了屏幕取样率的多少。

对于手机来说,精确且不撕裂的画面非常重要,而流畅且跟手的操作也是必需的,所以相比起普通屏幕重新整理率和触控取样率均为60Hz的手机来说,高取样率的手机在触控方面的优势是肉眼可见的。

从当前手机市场来看,市面上屏幕重新整理率最高为120Hz,例如雷蛇游戏手机和夏普AQUOS R,不过这类手机都比较小众。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支援90Hz的手机也有不少可以选择,例如ROG Phone和一加7Pro等机型。而在屏幕取样率方面,目前最高为240Hz,一般搭载在游戏手机上,例如黑鲨2和红魔3。不过较高的重新整理率和取样率会对手机电池和效能有所要求,会对手机的电池续航提出不小的挑战。

▲市面上首款屏幕重新整理率为120Hz 的手机——Razer Phone

▲夏普AQUOS R 屏幕采用了夏普自家的IGZO 面板,重新整理率高达120Hz。

小小一块屏幕,竟然还有如此多区别,这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是好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例如小编就偏爱LCD屏幕,色彩真实且无频闪,但也有人难以接受其寡淡的色彩和较宽的黑边。同时,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抛砖引玉,为大家选择手机时,特别是对屏幕有要求的使用者选择手机时提供参考,现在,你知道如何选择手机屏幕了吗?

2019-07-15 08:47: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