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应用实例:靠空拍回传即时影像确保水库安全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1

报价宝综合消息无人机应用实例:靠空拍回传即时影像确保水库安全

苗栗鲤鱼潭水库。

图片来源: 

苗栗文化观光旅游网

无人机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例如娱乐、新闻报导、紧急救灾等等,现在,无人机空拍也被应用在重要基础设备的维护管理,国内已有业者运用无人机巡检水库的结构安全,以取代人工巡视,强化水库的安全管理。

这几年无人机的应用快速发展,除了机种客制化设计、价格降低,使得无人机的应用慢慢成熟,其他像是物联网感测器,如热成像、幅射、化学、生物,无人机透过物联网连接通讯,搜集各种数据。其次,GPS定位技术的精进,让无人机能够导航飞行路径、精准降落定位,而电池密度的提升,以延长无人机的飞行时间,电池轻量化也有助于无人机的更多应用性。

另外,图像处理技术包括支援3D深度感测、AR,还有人工智能让无人机自主飞行运作、避开障碍,让无人机能够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增加实用性。

目前无人机已应用在娱乐内容产制、新闻报导、紧急救灾上,例如灾害救援,民国99年北二高发生走山意外,高速公路因土石掩埋而中断,国土测绘中心就利用无人机从高空进行拍摄,产生正射影像、三维立体模型、数值高程模型,以快速掌握崩塌面积、土方量,作为调派挖土机具、人员数量的决策参考。

无人机也被应用在基础建设的安全管理上,例如对桥梁的空拍,确认桥梁结构的安全是否有疑虑。工研院也和台湾高铁合作测试,过去高铁的高架或桥梁巡检大多是利用夜间停驶时段,在高架轨道或桥梁下方行驶车辆,以吊臂或云梯进行人工检视,现在利用无人机空拍影像,白天就能进行安全巡检,并降低夜间人工作业的危险性。

靠无人机空拍检视水库安全

水库管理是另一个安全巡检的例子,承接水利署多项水库工程的黎明工程总经理黄贞凯在本周工研院ICT TechDay中分享他们如何利用无人机协助水库强化安全管理。

他表示,目前水利署列管的水库有200多座,这些水库依规定每五年须进行一次安全评估,由于水库的安全悠关民生,若水库的结构有安全疑虑,可能导致重大的灾情,因此水库的建造比照核电厂规格。在新的水利署长上任后,支持以科技协助水库管理。

黄贞凯指出,过去仰赖人工目视进行检查,可能因天气状况,很难数十年如一日的完成检查,常常有便宜行事的情形。以乌山头水库为例,集水区60平方公里,若有滥垦、盗采的不当行为就会导致水库淤积,加上水库的分支,过去仰赖人工乘船巡视易会有巡检上的死角。因此尝试以无人机空拍影像协助水库的管理。

黎明工程向水利署建议,使用无人机为水库进行安全巡检,搭配水库内布署的感应器,协助管理单位快速了解水库现况、拟定对策。

以无人机进行水库的安全巡检,需搭配后台的无人机管理系统,遥控器及地面站笔电,负责无人机的电子围篱、航点设定、航程管理、一键起降、断讯处理,而巡检影像管理平台,负责巡检影像如照片或影片的上传、调阅及权限管理。

黎明工程以位于苗栗的鲤鱼潭水库为例,该水库是一座滚压土石坝,坝高达96米,坝顶宽度为10米、坝顶长约235米。这座水库先前是以人工巡检,确认水库的安全,但受限于水库或周边的地形限制,增加人工巡检的难度。

鲤鱼潭水库的锯齿堰溢洪道为一大特色(图片来源:苗栗文化观光旅游网)

他们以4G控制无人机空拍水库,除了水库的定期安全检查,当豪雨、地震、台风过后,也能以无人机快速机动性的巡视水库的安全,以取代人工巡视。

利用无人机空拍影像,检查水库的土建构造物、周边边坡,例如上下游的坡面检视、溢流面检视、侧墙面检视、左岸边坡检视、观虹桥桥梁检视、锯齿堰堰面检视及桥梁检视。

鲤鱼潭水库的锯齿堰溢洪道设计,墙面的高低落差,过去靠人工目视定期巡检,现在透过无人机拍摄影像,后方管理单位可以即时检视无人机的影像:

“以无人机空拍执行水库的安全巡检工作,除了提供即时的影像资料外,也能作高精度的影像前、后时间比对,透过不断的巡查、检视确保水库的安全”。以大坝下游的坡面为例,如果下游坡面有异常植生茂密,可能就是出现渗水的情形,过去靠人工巡检可能便宜行事,站在坝顶从远处检视下游坡面,现在透过无人机空拍影像,比对前后期影像差异,作为判断的参考。

无人机空拍也能解决人工目视易受地形限制的问题,从高空拍摄可以较容易取得巡检影像。以鲤鱼潭水库的锯齿堰墙面为例,过去受到墙面高低落差影响,可能无法常常派人下去检视,现在,采用无人机可以随时检视墙面影像,即使正在溢流也能观察放水情形。

无人机所拍摄的影像回传到云端管理平台,空拍影像经过筛选、校正、拼接处理及储存,让管理者可透过平板电脑、手机或笔电检视影像,并且支援多点多载具的同步影像直播,让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即时的状况。

不只是外部结构,黎明工程也试着以无人机取代人工方式,检视水库内的送水管道,但黄贞凯坦言,因为水道内GPS讯号受限,现在还需要现场人员进行实地操作,未来无人机要在隧道或水道内,除了需要克服GPS讯号缺乏问题,也必须解决透过网络回传影像的难题。

2019-08-01 21:56: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