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健康养老 2019居家智慧养老生态发展白皮书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9

报价宝综合消息聚焦健康养老 2019居家智慧养老生态发展白皮书

前言

家庭智慧养老即居家智慧养老,是指用物联网手段搭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智慧养老属于老龄科学的范畴,将智慧城市延伸至智慧养老,是发展创新城市养老服务业的必然趋势。物联网时代,将智慧资讯科技应用于养老服务中,可实现老年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快速对接,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

智慧养老的目的是用技术手段,化解老年人面对的多样化养老风险,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产物,是解决中国养老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的一剂良方。 为全面解读当下智慧养老的业态以及新技术的应用,CSHIA研究院、《智慧家居》杂志、数智网、智慧头条APP共同联合释出《2019居家智慧养老生态发展白皮书》。

一、居家智慧养老的概念

1.1智慧养老的概念

智慧养老是养老服务的资讯化发展,利用物联网、智慧云端计算等技术,实现各类感测器终端和计算机网络的无缝连线,打造面向居家老人、社群及养老机构的感测网系统与资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复、医疗卫生、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援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

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也被称为“全智慧老年系统”,即打破固有的时间和空间束缚,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高享受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又叫候鸟式养老,资讯化养老,是中国式养老的新形式。 智慧养老包括智慧助老、智慧用老、智慧孝老。智慧助老:主要是指用资讯科技等现代科技技术帮助老年人;智慧用老:是指利用老人的经验智慧,帮助老年人实现人生的第二青春;智慧孝老:全面应用包含供老、料老、伴老、顺老、敬老、耐老、祭老、防啃老、防扰老9个智慧支援模组。

居家智慧养老的最大优点是最大程度地解决空巢老人寂寞的问题,提高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1.2智慧养老的定位

从服务功能上定位:居家养老服务、社群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

1.2.1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群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而不是入住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借助“互联网+”,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将智慧化的产品和服务引入到居家养老中去,为老年人提供及时、高效、便捷、智慧化的养老服务。

大多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一般会选择该模式,养老服务则成为该模式是否完善、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点,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三大类。根据服务的性质分为福利性和市场化的服务,其中未来将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细分市场,将集中在由居家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一体化服务。

1.2.2社群养老服务

社群养老主要是指由-或开发商开发的养老地产。养老社群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群,组成专门由老年人聚集的社群环境,由社群的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社群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采取改建、扩建、新建等方法,整合社群既的有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形式,配备资讯化系统和智慧化装置,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美国比较成熟的社群养老模式是“地产销售+配套养老设施”的开发商模式和CCRC社群运营模式。

国内主要有四种养老地产的开发机构:传统地产开发商、保险资金、地方-/慈善基金和外资机构等,各类机构都是以远郊或景区的地产开发为主导,在小区内嵌入老年配套服务。虽有各种开发机构,但国内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养老地产模式。

城市的居住区域以生活社群为单位,每个社群一般配置有基层社群医院,社群养老、托老机构等养老资源,形成了一定的资源集合优势。

1.2.3机构养老服务

机构养老是指将老年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助的方式,将老人集中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中养老的模式。

常见养老机构有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面临资金不足、养老床位紧缺、专业人员缺乏等限制。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居家智慧养老的机遇与挑战

2.1养老服务的现状背景分析

2.1.1智慧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

养老服务是指国家和社会以发扬敬老爱老美德、安定老年人基本生活、维护老年人生理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服务的总称。

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易诱发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生理性疾病;城市交通工具密集,对老年人出行会产生很大隐患;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一般是独居生活,发生紧急情况时呼救和寻求帮助困难,更增加了各种风险发生的严重性。老年人口密度的增加势必会对城市养老问题带来更大的压力进一步增加城市老龄问题的复杂性。

目前,智慧化家居在我国智慧养老领域涉及的应用较少,各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物联网将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从2012年开始倡导、试点,国内的智慧养老产业已经脱离早期“盲目摸索”的阶段,2017年开始进入全国推广阶段,目前已经进入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的有序扩张阶段,参与角色阵营从地产、国企、保险到装置商不断扩大。

2012-2015为摸索期,2015年-2017年左右为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培育期,2018-2020年左右将是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成长期,预计2020年以后是成熟期。

国外:2005年为该领域的分水岭,1998-2004年是起步期,2005年后为发展时期。目前,智慧化养老已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慧养老机制,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实现了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发展。

国外智慧养老更侧重于智慧家居的具体应用,如环境辅助、日常护理、预防监测等,让老年人在家中获得移动性帮助和非突发性疾病的预防。

2.1.2 目前养老服务的模式分析

传统的养老服务方式,无论是居家养老、社群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停留在人工养老服务的阶段。当下传统的养老服务多为点对点或包对包的模式,仍然是粗放型经济的产物。

(1)所谓点对点的服务模式,即老年人在家中接受上门服务,如请一个钟点工或保姆一对一进行服务。点对点的服务模式针对性较强,能够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但成本较高且需要较多的人力服务资源。

(2)包对包的服务模式是指将老年人集中在一起,提供统一的养老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实现规模效应,但服务半径有限并且难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传统养老模式无法适应需求,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目前的技术支援已经为智慧养老奠定基础。

2.1.3 智慧养老服务的模式分析

智慧养老体现了养老服务由人工化向智慧化、自动化的转变,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便捷性与准确性,是我国养老服务业与时俱进的表现。相比于传统养老,智慧养老的显著特点:一是大资料收集储存,二是需求发现与智慧化决策,三是服务从供给端精准投放到需求端。

智慧助老用资讯科技等现代科技技术帮助老年人智慧孝老全面应用包含尊老、顺老、伴老、料老、供老、耐老、祭老、防啃老、防扰老9个智慧支援模组。

智慧养老的模式,是为了打破点对点、包对包两种固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包对点的服务。一边连线著个人,即服务点,另一边连线著各式服务终端,即服务包。这样就可通过网络技术和资讯科技,实时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护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益和质量。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可以对即时发生的养老风险和养老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准确地将讯号传递至服务商并迅速做出反馈。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讯号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将老年风险后果发生的损害性降至最低。同时,智慧养老模式对老年人更易操作,特别能满足高龄老年人及残障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2.2 传统家庭养老VS居家智慧养老

家庭传统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优势是透明、方便、安定。养儿防老作为一种传统观念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灵魂深处。这种传统的观念保证了中国养老模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与其它养老模式相比,家庭养老自然是最具方便性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家为基础,吃在家、睡在家、用在家、自在在家、自便在家、自由在家。同时,家庭养老也能为老年人带来晚年生活的安定感,同时从成本角度来说,传统家庭养老的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家庭传统养老也具有很明显的劣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流动以及人均寿命提高等因素,家庭赡养的经济压力不断加重。在这样的家庭人口结构下,家庭养老具有着保障功能的脆弱性。同时,在养老的中后期阶段,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失能、失智情况的出现,家庭养老在专业养护方面缺失。再者,对于家庭养老来说,国家的规范和调整力度不够,家庭养老社会规范空白。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养老和“互联网+养老”仅能够解决传统养老模式中的问题,同时利用大资料、云端计算等技术能够使养老变得人性化,多样化和高效化。搭载网络、社群和机构的三维养老服务,可以全方位满足养老物件的健康需求,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

智慧养老和“互联网+养老”通过改变资讯交流传递方式、整合多维度资料,提供视觉化的分析和多方位的决策管理、实时监控养老物件,实现终端视觉化、完善医护过程管理,提升管理过程视觉化,对存在的各种问题一一破解,智慧养老和“互联网+养老”势必给养老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传统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现实养老需求。子女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大部分老年人由于传统观念、经济收入以及养老机构自身的弊端,不希望离开所熟悉的居住环境和熟人圈去选择机构养老,然而居家养老能够较好弥补两者的不足,因此成为老年人比较青睐的主要养老方式。单智慧养老担心个人隐私泄露,物联网目前的技术瓶颈,缺少人际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专案复杂度高,-投资成本高,服务人员紧缺,个人负担成本高。

2.3 智慧养老产业分布

2.4 产业链分析

智慧养老产业链:上游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与平台、中游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运营、下游智慧健康养老物件。我国智慧养老已形成包括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等智慧硬件制造、智慧养老管理资讯系统整合服务、智慧养老平台服务运营等在内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

鉴于智慧养老目前仍在起步发展当中,加上此行业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的介入,此阶段暂时还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对想涉足智慧居家养老的中小型企业是一个积极的讯号。

养老产业链覆盖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娱乐享受需求和理财规划需求及其关联关系,养老产业能否长效发展取决于养老产业链能否合理衔接。

产业链上游为原料和能源等资源供应商,中游为提供养老用品和提供养老场所的养老用品供应商、养老房地产商和养老服务提供商,下游是个人和机构消费者,其中养老机构通常跟养老服务提供商重叠,为个人使用者提供服务,养老支援产业提供的服务则贯穿整条产业链。养老支援产业贯穿养老产业链各部分,在养老产业链各部分都起著辅助作用,为养老地产、养老用品和服务提供有效支援。

养老产业由于其产业链长、涉及的领域广,因此不仅是我国人口结构决定的社会福利问题,也是未来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涉及八个大的子产业模组:养老住宅,养老软件及资讯系统,护工培训,福利器械,综合性医护服务,文化生活,老年金融,家政及其他服务。

2.5 智慧养老产业宏观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看,不断加快的老龄化程序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直接使得国家在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等方面,面临不断攀升的人、财、物压力。

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导致我国人口的高流动性,间接阻碍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因此,在“十三五”这一新时期,采取有效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从结构上优化养老金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财务准备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对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规模尚没有官方的计算结果,但包含了几点共识:一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涉及领域较多,发展前景优越;二是全国各地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积极进行探索;三是-扶持力度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涉及领域来看,目前已经涵盖居家养老的方方面面。根据行动计划,目前中国智慧养老服务领域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 慢性病管理。重点发展病情监测、档案管理、个性化评估、趋势分析、诊疗建议、异常预警、紧急救助、康复服务等。

● 居家健康养老。重点发展健康体检、居家环境监测、远端看护、亲情关怀、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等。 ●个性化健康管理。重点发展资讯采集、健康计划、健康教育、健康跟踪、病情诊断、风险筛查、健康资讯查询等。

● 互联网健康咨询。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线上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诊后跟踪等。

● 生活照护。基于互联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配餐代买等智慧便民服务和关怀照料等养老互助服务。

● 养老机构资讯化服务。重点发展机构内老年人的无线定位求助、跌倒监测、夜间监测、老人行为智慧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防走失、视讯智慧联动、门禁系统联动、移动定位、消费娱乐等。

● 医养结合智慧助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群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其中90%以上的老年人要在社群居家养老。因此,紧密联络居民住户的社群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整体而言,智慧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养老成为中国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人们正通过物联网、云端计算、大资料、智慧硬件等新一代资讯科技优化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支撑体系,由政策规范、金融资本、技术产品和人力资源四个要素构成。

政策规范:核心是推动地方-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提高对居民的服务补贴标准,目的是提升居民对健康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扩大健康养老服务的消费市场。

金融资本:引入金融机构,创新投融资方式,为智慧健康养老社群建设提供资金支援。

技术产品:开展技术产品检验检测,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技术产品目录。

人力资源:建立健康养老人力资源数据库,提供社群智慧健康养老人力资源服务。

2.6 -扶持智慧养老产业政策规范

国家规范智慧养老系统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制定智慧健康养老装置产品标准,建立统一的装置界面、资料格式、传输协议、检测计量等标准,实现不同装置间的资料资讯开放共享。优先制定适用于个人、家庭和社群的血压、血糖、血氧、心律和心电五大类常用生理健康指标智慧检测装置产品及资料服务标准。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流程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智慧健康养老资讯保安标准以及隐私资料管理和使用规范。

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方面,其具有多样性,不同城市不同公司打造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内容不同。平台建设将采用社会资本运营,-通过购买服务支援智慧养老运作,平台建设将按照-的要求和老人的需求设计,做到线上有大资料架桥、线下有专业团队服务。

智慧养老对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养老”成为近年来-档案的高频词汇。-支援智慧养老发展。

2011 年国务院释出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建立老龄事业资讯化协同推进机制,健全老年人生活状况监测系统。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慧化养老”的理念,鼓励支援开展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

2013 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地方-要鼓励、支援企业和机构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创新。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2017年2月,工业和资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在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群,意味着智慧养老驶入发展快车道。

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了要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了对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政策支援与肯定。

建立100个智慧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制定50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基本普及。-单位包括: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华龄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中心、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

2.7 智慧养老的不足与挑战

我国的智慧养老面临资金不足、养老床位紧缺、专业人员缺乏等限制。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居家养老与智慧养老进一步结合,成为养老产业的重要选择。

健康与孤独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智慧养老的两大痛点。孤独:老年人大多数有着生活照护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城市家庭规模要比农村小,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子女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无法为老年父母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

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定位不清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终端装置技术滞后、服务质量亟须提高等问题。“智慧养老”除了要在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设立准入门槛、加快搭建平台、整合提升服务资源。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要在“智慧养老”服务用地、设施、养老服务人才扶持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从事“智慧养老”服务业,使“智慧养老”在政策引导下,逐步形成-、投资者、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老年人群体多方共赢、健康发展的产业化规模。

其次,要加强医养结合政策的落实。建议以医养结合政策落实为契机,重视试点推广,加强医养结合在“智慧养老”中的具体实施,采用医疗机构与社群合作、医疗机构义务支援、居家医养护延伸等方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将医疗、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延伸到家庭。规范医疗护理专案、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医疗服务价格,并积极纳入医保支出范畴,切实解决目前“智慧养老”在服务内容上的瓶颈问题。再次,要建立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利用大资料分析技术等科技手段,以社群居家“智慧养老”机构管理资讯网络平台为支撑,以“建立老年人资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健康管理”为基本服务内容,介入各种终端健康监测产品采集并整合老年人安全、健康相关资讯,将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康复中心、家政服务、急救服务与个人、家庭随时随地连线起来,建立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老人一方面对智慧养老产品相对认可,另一方面可接受服务价格实在不高。老人对养老服务价格预期主要受计划经济长期形成公共服务福利惯性、现实状况下公立养老服务价格严重扭曲、老人退休后普遍收入不高。

价格低预期制约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也客观上表明了养老企业采取交叉补贴商业模式的合理性,也解释了老年服务企业会员制、租赁制价格扭曲不能反映相对稀缺性变化,供给方和需求方都会受到误导。在扭曲的价格下,市场无法得到成长。

为了在复杂而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和经济中确保有效合作,必须确定合理且动态价格。-如果想确定市场主体地位,应该从恢复合理服务价格开始,同时辅以长期强制护理保险。

以下是非老人侧的其他原因

政策壁垒

打破智慧养老企业进入养老领域的政策壁垒。目前养老服务是公共物品,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或者通过-购买服务形式而成为供给方的企业,目前面临的障碍之一就是注册难。想要进入养老领域,或成为-采购清单的合格供应商,或注册社会组织。否则在招投标过程将无缘进入被采购名单。

养老与医疗资料共享壁垒

打破传统医疗与养老的资料共享政策壁垒。只有实现养老资料与医疗资料的实时共享,智慧养老才能在医养结合上释放出巨大的优势。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一系列的智慧养老服务专案都与医疗密切相关。

-投资成本高、个人负担重

较之国外较为完善的智慧养老机制,目前我国居家智慧养老还处于发展期。面临着智慧养老服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智慧化用工成本高等一系列需要财政解决的问题。

居家智慧应用碎片化、研究技术不成熟

我国的智慧养老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围绕养老方式和模式、养老体系建设方面展开。相比较国外的智慧居家侧重于技术和应用,功能研究过于简单化。此外,核心智慧技术储备不足,智慧养老软硬件发展滞后,设施装置创新不足。目前国内“智慧养老”关联性较弱,产品与系统难以达到互联互通,且资料的精确度、可靠性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

智慧养老服务缺乏法律法规支援

智慧养老服务缺乏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支撑。国内由于智慧养老兴起时间较短,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其产业发展。一旦出现个人资讯泄露、产品失控损害健康、维权无依等一系列问题会影响使用者对此的信赖度,进而不利于居家智慧养老产品及产业发展。

智慧技术服务人员紧缺

智慧养老采用云端计算、大资料等资讯科技要求相关服务人员的专业性、智慧性强,除了要具备老年人基本健康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紧急急救等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智慧系统的操控和资讯资料处理等数字化技能。但是,能够同时具备这些综合能力的服务人员少之又少。

传统养老的不足

人工养老服务有其面对面、直接性、互动性的特点。但以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领域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来看,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

缺少统一的统筹管理中心

建立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中心。智慧养老需要利用技术和资讯手段,收集和整合各方面的养老服务资源,设立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中心,对养老服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中心主要有两方面的职能:一是规划,即统筹、整合及管理各方养老服务资源,协调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群养老及“安老”、“养老”与“享老”的资源分配,规划布局养老社群建设,二是监管,即制定养老服务相关产品、行业、产业标准,对养老服务进行质量控制与监督,提高养老服务业的执行效率与实施效果。

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建设

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服务、运营等领域探索研究应用、检验等标准规范,并在专案运营过程中不断完善,打造权威、实用的标准规范体系。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基金建设

为优质的智慧健康养老专案提供资本支援,促进资本与健康资源、养老资源、运营管理资源等的深度融合。

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技术的研发推广

在技术应用端拥有诸多问题,软硬件及资讯化较弱的情况下,企业继续大力发展人才、重投资智慧养老事业。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企业智慧健康养老解决方案的资讯科技应用水平低。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

在“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

机构社群养老服务的限制

机构和社群养老服务的提供也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传统意识束缚、资金短缺等问题而受到种种限制。

装置监测资料的精准度

目前因为技术问题,资料的精确度、可靠性不足,会影响使用效果及使用率。

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

“养老新常态”的到来也凸显出养老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的困境。2015年之前,中国养老需求急速旺盛,然而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却高48%。个别机构“排队等床”,供不应求,多数机构“有床无人”,养老机构和企业游走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困难重重。因此,改变养老服务结构失衡和适应“养老新常态”的关键在于加强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平台搭建

碍于企业规模、运营压力与资金成本,中小型企业在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方面一般来说比较吃力。

平台成本高。通过横向比对,目前市面上相对成熟的服务平台搭建成本均比较高,基础平台搭建的费用在10万/年左右,而定制平台则为30-50万/年不等。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开发周期长。即使企业本身具备开发能力,要从零开始开发到完善为一个成熟的平台需要极长的周期,在迅速变化的市场来看,此举所需的时间成本太高,不利于企业快速进入市场。匹配度不高。智慧养老需从搭建平台入手,同时配合智慧终端硬件方可实施。两者需同时进行,缺一不可。而目前市面上,可同时提供平台+硬件+软件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少之又少,有平台的没有硬件,有硬件的未必可提供平台。若企业分别从两家供应商购买平台和硬件,中间必然涉及资料对接及匹配度的问题。因此,选择一个性价比高、软硬件齐全、平台成熟的解决方案是目前中小型企业介入智慧养老行业的最佳选择。

2019-09-01 08:55: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