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ue.js前端工程师提出新UI开发方法论,要促进设计师与工程师更紧密的协作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9

报价宝综合消息Vue.js前端工程师提出新UI开发方法论,要促进设计师与工程师更紧密的协作

赵锦江在网络上昵称“勾三股四”,是一名网页前端开发工程师,他近日在一场活动中提出实验性的UI设计方法“Atomic Design+”,重新诠释前端开发的分层设计架构。

图片来源: 

图/iThome

使用者界面设计(User Interface, UI)的开源框架Vue.js,其核心团队成员赵锦江,日前在一场活动中提出实验性的UI设计方法“Atomic Design+”,是基于目前主流的方法论Atomic Design,重新诠释前端开发中,由小元件到整体页面呈现的分层设计架构,目的要让UI设计师与前端工程师能更紧密的协同合作,而非现今常见的作业流程中,由设计师先画好整体UI,再交由工程师来开发的情景。

Atomic Design是现今主流的方法论,将网页设计架构,由小到大分层为原子(Atoms)、分子(molecules)、有机体(organisms)、样板(templates)与页面(pages)。若要更具体对应到设计流程,不可拆分的原子等同于基本的HTML元素,如表单标签、输入框、按钮等;分子则是由多个原子组成,如前述元素组合成搜寻字段;而多个分子能合成有机体,如网页最上方的header,通常包括品牌logo、主导览列表和搜索字段等;多个有机体又能构成网页的样板,最后再加入网站内容、动画进行微调,来完成整个网站的开发。

不过,赵锦江认为,设计网站的最小单位应该改为字段(field)更恰当,“既然UI就是为了展示信息,那我们不妨从提供讯息的角度,以网页中的每个功能作为原子的概念。”由于字段是能体现功能的最小单位,所以在新的Atomic Design+架构中,设计流程架构改为从字段开始,一层层往上组合成群组(groups)、卡片(cards)、区块(sections)、页面(pages),以及App应用程序。

赵锦江提到,新架构是将基本元素融合到每一层中,如颜色与行距(color & spacing)、字型样式(typography)、动画(animations)、导航(navigations)、装饰(decorations),在设计最小单位时就要纳入考量,并在往后的每一层中体现连贯的风格。比如说,在设计搜寻字段时就要考量到区块颜色、字型、图样风格等,在设计主导览列表时也要一并考虑下拉式页面的动画风格等。

因此,赵锦江认为理想的开发情境,是由设计师与工程师协同合作,从底层开始就相互讨论,一层开发完再到下一层,来减少UI设计与最终网页呈现的落差,以及工程师开发完成后必须不断修改的问题。“如果这种方法能实现,不仅每一层的协作方式,甚至每个人需要具备的能力、整个团队结构都会产生改变。”

尤其,现在设计师与工程师大多为分开独立作业,未来若能具体推广这个开发方法,“也许设计团队跟前端团队可能重新回到一个大团队。”目前,赵锦江的团队也尝试用此方法用来开发网页。

除了新兴设计工具走向线上协作与云端管理,UI开发也更重视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双向沟通

赵锦江在网络上昵称“勾三股四”,是一名网页前端开发工程师,从2007年毕业于中国西安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学系,就从事前端工作至今,先后曾在傲游浏览器(Maxthon)、手机淘宝和阿里云工作,同时也是前端设计框架Vue.js核心团队成员;而他在网络上也不吝于分享网页开发技术与经验,其GitHub账号有上千人追踪,微博也累积上万名粉丝。

“身为前端工程师,很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把设计师的想法变成现实。”赵锦江在活动中表示,现行UI设计工具实际应用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这也是现今有越来越多UI设计软件兴起的原因,除了常见的Photoshop之外,也出现了如Sketch、InVision、Marvel、Axure、Adobe XD、Zeplin等软件,能让设计师依据不同设计需求去挑选适合的软件来作业。

对此,赵锦江也整理出开发UI设计图档最常碰到的几个问题。比如说,设计工具的自动化丈量,理论上已经标注非常详细,但是,却不一定会符合前端工程师的需求,尤其图片与文字都有外框,是应该采用文字高度与边框的距离,还是采用文字框与边框的距离?就是在开发过程需要厘清的。

又或者,许多设计师喜欢用色块加上透明图层来显示颜色,但工程师却不一定能运用工具,直接量测到图层叠加后的颜色,反而需要透过截图才能测量,这就是UI设计工具不够友善的地方。

还有,在Bootstrap的数据库中具备所有文字标题的大小(heading level),但图片本身却有很多种理解方式,除了字号固定之外,每种heading level的排距,是要算上方heading level的下边距,还是下方heading level的上边距?还是各占一半,或以某种比例分配?那分配好之后,又是属于内边距还是外边距?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决定了开发过程是否能顺畅进行,如果资讯不能透过设计稿传递楚,就需要额外花时间理解。

此外,现在的设计几乎都走向响应式网站,在浏览器中,用户可以根据喜好来来调整页面呈现的高、宽度,使用者界面也可以动态滑动,但设计过程使用的画布却是固定尺寸,这也让网页开发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沟通来调整页面。赵锦江也特别指出,近来手机屏幕尺寸也越来越多元,这也对软件启动画面的设计,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

要克服现有设计工具的局限,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双向沟通很重要,赵锦江表示,现今普遍协作方式,通常是由设计师先完成设计稿,再交由工程师开发,部分较复杂的设计,会多增加“设计还原评审”的流程,也就是工程师开发完程式、尚未与后端串接之前,先提供给设计师回馈意见并修正。不过,多数设计师与工程师仍多为分开作业,没有达到充分沟通。

这种单向协作方式,可能无形中限缩的创新的可能。比如说,设计师因为担心想法难以实现,可能在没和工程师沟通的情况下,直接去找其他网站已经做到的设计作为参考。当设计师逐渐习惯这种设计思维之后,就可能局限了原本的创意,也减少了工程师技术创新与突破的机会。

赵锦江表示,上述这些普遍存在于设计工具与工作流程的问题,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兴的设计工具与方法论来改善。比如说,内部团队正在尝试的Atomic Design+方法论;或是目前新兴的设计工具,大多已经能在浏览器中执行,部分也与云端结合,提供云计算或储存的功能,来更快的线上协作与交付演示,还能轻松管理版本,这是传统设计工具不具备的场景。“不过,工具是一方面,也要鼓励设计师真正拥抱真实的环境,不然有了工具,设计师还是按照旧有思维来思考,问题就没有真正解决。”

2019-09-13 00:49: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