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重型坦克的末代尝试:集机动、防护和火力一体的752工程坦克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0

报价宝综合消息苏联重型坦克的末代尝试:集机动、防护和火力一体的752工程坦克

作者:铁匠君

冷战当中,苏联陆军留给世人最大的的印象就是被誉为"钢铁洪流"的机械化装甲部队。"西方-81"军演展现出当中几乎一周内平推整个欧洲的强大军力,几乎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强大的陆地武装力量,尤其是坦克方面。在游戏《坦克世界》当中我们也能通过对战来体会攻防兼备的苏联坦克带来的压迫感,但很多时候,玩家更喜欢法国的顶级重坦AMX-50B,这种高爆发伤害的车辆在短时间内倾泻的伤害对于临战之时的攻击来说尤为重要。但实际上,苏联坦克也并非没有发展过采用摇摆炮塔和装弹机的坦克,例如本文要讲的752工程就是这样一款兼顾机动、重量、爆发的均衡性坦克。

防护强大的IS-4最终因为超重问题被苏联被早早撤装

而火力强大且相对均衡的IS-7更是因为超重和复杂的问题被直接下马

一提到苏联7字打头的坦克计划,那么众人多半会想起游戏当中的701工程(IS-4重坦)和703工程(IS-3重坦),如同这些一样,752工程是苏联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机械厂的产物。在上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同时列装了IS-3和IS-4两款重型坦克,而更强大的IS-7重坦也在测试当中。但此时的苏联坦克设计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重坦的防护仰仗厚重的装甲,但装甲又反过来通过制约动力的方式影响作战效能,在重量和防护的均衡性方面正在奔著二战德国"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死循环发展,尤其IS-4和IS-7这两款超过60吨的重型坦克。因此苏联坦克设计师得出一个结论,重型坦克50吨以上的重量会通过影响动力和灵活性的方式进一步影响作战效能,为此在新重坦的设计方面,应该在50吨的严格限制之内,尽可能考虑防护、火力和机动灵活性的均衡性发展。

美国M103重型坦克在研发期被苏联情报部门称之为T-43重坦,由于对情报估计过高,也导致了新重坦专案的加急上马

与此同时,根据苏联情报部门从西方得到的情报,美国正在着手开发全新的重型坦克,代号T-43(苏联人自己起的代号,也就是后来的M103重坦)。根据从西方陆续得到的相关讯息,苏联高层认为原本装备的D-25T坦克炮已经不能满足对付美军未来的T-43重坦,因此急需开发全新的重型坦克来应对美国坦克的潜在威胁。为此在260工程(即IS-7)下马之后,苏联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机械厂在全俄运输工程部的要求下,开始了代号730工程、752工程和777工程的重坦设计。

730工程就是未来的T-10,不论开发还是列装都比后两者更早一些,为此最初列装的T-10依旧沿用D-25T坦克炮

1952年6月,在全俄运输工程部的要求下,苏联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机械厂开始了超越前者和对手的重坦设计。由第2特别设计局着手开始设计,最初由IS-3坦克的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巴尔智(Михаил Фёдорович Балжи)负责主持设计,在1953年2月之后则由基洛夫厂的副总师帕维尔·帕夫洛维奇·伊萨科夫(Павел Павлович Исаков)接手负责。在任务下达的第二年,也就是1953年6月,第2特别设计局向全俄运输工程部提交了关于发展新型重坦的设计,不过此时与其说设计还不如是提案:第一种代号752工程,设计理念更接近与旧有的IS-3;而第二种777工程的设计思路则与新列装的T-10重坦相似。

在设计之初,第2特别设计局全体人员的设计思路就是在满足重量和火力均衡性上,各项效能全面超越T-10重型坦克,而且在实际的设计当中他们也做到了。由于此时复合装甲尚未诞生,因此第2特别设计局只能在装甲钢上下功夫,为此他们特别针对坦克的各部分进行了攻击的差异化分析,找出薄弱位置和易攻击位置进行加强。752和777工程的采用了船体车身设计,装甲大量采用了整体铸造工艺、前装甲采用了圆弧形的倾斜装甲,厚度在215毫米到90毫米之间均匀过渡,并且在装甲薄弱位置专门采用了更大的倾斜角度以增加等效厚度,以减小这两种不同装甲厚度之间实际的防护性差距。正面整体等效在260毫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更重的IS-7更优秀。

752工程的船型车身线图

原型设计中的752工程炮塔沿袭了苏联传统的鹅卵形炮塔,采用了铸造工艺和倾斜装甲设计,正面厚度为260毫米,侧面和尾端也有150到115毫米不等。而且考虑到人机效能,炮塔被人为增大了一圈,以增加战斗室体积。

而在侧面防护性上,752工程侧装甲上部采用了125毫米的倾斜装甲,而倾斜的侧装甲下部则只有60毫米,但整体等效依旧高达150毫米,可以在任何角度防御二战当中德军的88毫米Pak 43反坦克炮。这一防护水平达到了当时各国坦克装甲设计上的巅峰,毕竟要知道752工程的重量仅有45.3吨,与IS-3重坦是一个重量级,防御性上却达到了IS-7这类70吨重坦类似的效能。

752工程的装甲设计

说到侧装甲,其实752工程的侧装甲下部分完全可以设计的更厚,以增加防御性能,但由于悬挂系统限制所以停留在60毫米层面。752工程履带设计采用了扭杆悬挂,总共6对负重轮,前方为诱导轮,后方为主动轮。半长扭杆悬挂沿袭自前辈IS-7和T-10,扭杆长度不及车身宽度一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对车身容积造成的影响,增大内部容积,增加成员舒适度。但整体效能上不如全长扭杆,越野舒适度也略欠火候,为此752工程还专门为悬挂设计了一层辅助用的液压助力。

752工程的车身线图

动力方面,752工程采用了T-10重坦上用到的12缸V-12-5型柴油发动机,动力可达700匹马力。发动机和带液压助力的单流传动变速箱位于车身尾部,排布方式与T-10接近。在动力和悬挂方面,可以看出752工程设计上趋向保守。根据第2特别设计局技术人员的测算,在使用V-12-5发动机的情况下,重量仅有45.3吨的752工程越野时速可达每小时30公里,而公路时速则高达每小时50公里。752工程的内油箱可以支撑其在公路上奔驰最长250公里,足够支撑一场战斗,超过这个里程就只能通过外油箱或者后勤补给加油的方式来维持续航了。

图为T-10的动力和传动结构,发动机纵向布置,两侧为散热器,后方为单流传动变速器,而752工程与T-10动力结构类似

照搬T-10的V-12-5柴油发动机是哈尔科夫机械厂生产的4冲程12缸直喷水冷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与T-34和IS-3的发动机属于同一系列

火力方面是752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我文章标题称其为"东方50B"的原因。IS-7的失败证实了在坦克上照搬海军主炮所带来的局限性,尽管口径、穿甲能力都足够优秀,但体积增大的缺点造成了坦克炮塔内部空间的缩水,而且更大的130毫米分装炮弹即便采用了半自动装弹机,其装填效率依然令人发指。IS-7的优势在其大量劣势面前也就不难想象其为何下马。这也就逼着苏联重坦继续在122毫米口径上继续"挖掘"潜力。

IS-7上用的130毫米S-70主炮是从舰炮改进而来,这也造成了体积和弹药上的双重问题,不过沙什穆林如果不用130炮的话就只能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D-25T,只能说是没办法的妥协

而针对122坦克炮的进步一研发则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1949年,苏联第172设计局火炮设计师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齐鲁利尼科夫(Цирульников 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就带队设计完成了新型122毫米坦克炮的原型设计,称之为M62坦克炮。在1953年完成了在火炮研究试验场的测试,并于2年后交付部队。此时尽管M62坦克炮还在研发测试阶段,但752工程就决定计划安装这种新式的火炮。M62-T2坦克炮与传统的D-25T坦克炮相类似,依旧采用了线膛炮设计和分装药的炮弹构型,但管身更长,达到了46倍口径,在发射普通高爆杀伤弹时,初速可达每秒950米,发射次口径的穿甲弹时则高达每秒1500米。但由于采用了高效率的液压缓冲装置和多冲击孔的炮口制退器,因此后坐力相对较低。

替换D-25T的M62-T2坦克炮,尽管在游戏中烂的要命,实际上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原始思路的设计当中,752工程的大脑袋配合车身内部的弹仓可以实现40发的炮弹弹容量。但说实话,不论122毫米的M62-T2坦克炮还是130口径的C-70坦克炮,分装药弹体都十分巨大。以常规穿甲弹为例,M62-T2坦克炮使用的53-BR-472穿甲弹仅弹头就重达25.1公斤,发射推进药也有10公斤重,而在苏联坦克炮弹当中配发基数更大的高爆杀伤弹则更重一些,53-PF-472高爆弹比起上文的穿甲弹还要重2公斤。即便装填手有"麒麟臂",也难以在高强度的前线战斗当中保证火力的持续性。为此,装弹机也就成了必须的选择。

M62T2采用分装弹,弹体硕大,因此即便装填手有麒麟臂也很难在战斗中保持火力持续性,图为57-VBR-742炮弹

与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装弹机不同,1953年设计的752工程能参考的装弹机设计并不多,国内能借鉴的也就只有IS-7坦克上使用的半自动装弹机。与之相同,第2设计局也为752工程想到了半自动装弹机的设计,弹头和药筒位于固定输弹机构当中,分别通过输弹机构输送,使用时装填手需要将弹头和药筒分别先后两次搬运到输弹托盘当中,通过链条的两次装填完成整体装填过程。这种装弹机尽管在选择和上弹方面仍旧需要装填手介入,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装填,但依旧降低了装填手的工作强度,对于坦克的火力和作战效能都大有裨益。

752工程后视线图里可以看出炮弹排布方式,弹头和药筒分别位于输弹架当中,可以持续输送到炮膛位置

在另一种设计当中,为了更好的安装自动装弹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装填,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机械厂的第2特别设计局还为752工程专门设计了一种苏联坦克上几乎未曾见过的设计:摇摆炮塔。这种摇摆炮塔由旋转底座和可以上下活动的炮塔组成,火炮固定在炮塔上。但与后期美、法独立于车身之外的炮塔不同,752工程的摇摆炮塔接近一半位于车身之内,以降低车身高度,减小车辆正面投影面积以增加防护效能。按照文献记载,752工程的摇摆炮塔内部有装弹机、输送机和部分炮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动装弹机的雏形。按照后人猜想,752工程可以在自动装弹和人工选择辅助装弹当中自由转换模式。

752工程的摇摆炮塔设计

由于摇摆炮塔的炮塔可活动,因此防空机枪也就随之做出了改变,换成了体积和重量都更小的SG-43中型机枪。摇摆炮塔、重型坦克、260毫米的炮塔正面防护以及自动装弹机的加入,这几乎就是可以媲美游戏中AMX-50B的存在。但是摇摆炮塔的固有属性依旧存在,由于苏联重坦车身普遍过矮,因此这种摇摆炮塔设计会一定程度上占用宝贵的车内空间,减少载弹量,影响人机工程性,同时对俯仰角来说也构成了极大的阻碍。再者在苏联"核常一体"的作战模式之下,摇摆炮塔的密封性问题会在放射性尘埃面前被无限放大。因此,即便摇摆炮塔再好,苏联人也只会看看,而不会列装应用。

俄国网友将摇摆炮塔版的752工程建模与《坦克世界》中其余三款采用摇摆炮塔的重坦:AMX-50B、T-57和KRV对比,可以看出同为摇摆炮塔和自动装弹机的情况下,752工程的体积要比前三者小得多

尽管如此,保守的半自动装弹机明显不是苏联坦克工程师所倾向的最终选择。在另一张设计图纸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自动装弹机设计。这种装弹机与后世T-64的自动装弹机很接近,同样采用分装弹体,定角装弹,弹头和药筒分别位于坦克炮塔两侧竖直排列。装弹时,装弹机选择特定的弹头和药筒,从竖直转向为水平输弹角度,然后通过两次推弹过程将炮弹装入炮膛。这种自动装弹机的设计大幅降低了坦克装填手的工作强度,但也随之造成了弹容量的下降,原有的40发弹容量降低至28发。

752工程一个版本采用了自动装弹机设计

此外由于弹头和药筒位于炮塔周围,如果想开启舱门操作机枪的话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自动装弹机版的752工程采用了类似IS-7的遥控炮塔设计。遥控的KPVT防空机枪位于炮塔舱门处,可以由车长遥控,可也探出头手动造作射击。

无论炮塔如何设计,752工程都由4人操作,包括:驾驶员、车长、炮手和装填手,驾驶员位于车身前端,其余三人则位于炮塔内,其中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左侧,装填手位于车身右侧。车长和驾驶员都有一套光学窥探系统了解周围情况。

尽管前景一片大好,但实际命运总是坎坷的。1953年6月,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机械厂将第2特别设计局的两款设计:752工程和777工程提交之后,全俄运输工程部要求对动力布局先进的777工程进行设计修改,以改变其车辆外观,并制造一个十分之一大小的木制模型。但对于752工程的指令却再没出现,也就相当于752工程在与777工程的选择当中落败下来。在日后一段时间当中,第2特别设计局围绕着777工程进行了多项改进性设计,最终也没能列装部队。

777工程的木制模型。从752工程和777工程对重量和防护性的均衡性要求来说,这已经是之后一段时间主战坦克的发展模式了

大约在1954年年底,所有关于752工程和777工程的研发设计都停止了,原因很简单,贵且复杂。在那之后,苏联启动了T-10升级专案,换装了源自752和777工程的M62-T2主炮和更强大的V-12-6发动机。进入60年代之后,伴随着反坦克导弹的兴起使重型坦克丧失了仅有的装甲优势,沦为远端支援火力。而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出现也使得重量相当于中型坦克的主战坦克可以兼顾机动性和防护性优势,重型坦克的时代随之终结。从此之后,苏联几乎再没有研发过重型坦克及类似兵器,T-10M也就成为了苏联重坦的末日之花。

现实中的430工程,其后继型432工程和435工程分别为T-64主战坦克的复合装甲和115滑膛主炮做了技术验证,是火力、防护和重量的均衡性典范

作为兼顾重量和防护性的752工程和777工程来说,其设计理念已经在向未来主战坦克的模式靠拢。也正是因为苏联对坦克防护性和机动性的均衡性发展,才有了752/777工程和未来的430/432工程(T-64的原型,后者运用初代复合装甲以减重增防护)这样均衡发展的坦克。现在的我们,仍然可以在T-64身上找到当初苏联坦克设计师均衡性发展的影子,了解到他们曾经的努力。
2019-10-06 12:5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