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卫视新剧重播率为零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6

报价宝综合消息一线卫视新剧重播率为零

不难发现,经得起多轮播出的电视剧似乎年代都有一些“久远”,《亮剑》《西游记》《仙剑奇侠传》,几乎每个假期我们都会和它们“见面”。

但现在的情况确实,爆款易有,经典难现。一些所谓的大IP、大制作,一般在首播之后,热度就已经被消耗殆尽,留给观众玩味的余地少之又少,经典难成的现状让我们不禁发问,现在的电视剧常看常新怎么就这么难?

现象|量大质低,经典难现

每年拍摄剧集数量巨大,这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能被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质量过关的一部分。

著名导演郑晓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年拍摄1.5万多集电视剧,能播出去多少?只能播出8000多集,实际上一半的戏是播不出去的,那不就有一半的浪费吗?”

即使经过质量筛选的8000多集,也很难经过重播的检验。以2017年为例,经过二轮播出的剧多为首轮收视冠军剧,更多的电视剧经过首轮播出后就石沉大海了。

而“过气”的二轮剧,基本也只能在三四线卫视“露露脸”。更夸张的是,三四线卫视几乎到了无新剧播出的地步。

三四线卫视播出的二轮剧,基本都是从一线卫视首播后下沉而来。再反观一线卫视,甚至已经出现了0重播率,新剧播出一轮就直接下线,这无疑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虽然三四线卫视由于资金不足、平台知名度低等原因,不得不选择播出二轮剧,但它们并没有“坐以待毙”,一些卫视甚至通过二轮剧的排兵布阵,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大IP,大制作,大明星砸出来的玄幻剧、偶像剧,都市剧、谍战剧更受二轮剧播出平台的欢迎。

根据数据显示,家庭情感类、战争谍战类在二轮剧播出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0%,而偶像言情类由于首轮发酵充分、购剧成本高等原因,在二轮剧中的占比仅为18%。

(图片来源于Vlinkage)

数量大,投入高,质量低,只能在流水线上生产“爆款”,却不能制作出历久弥新的“经典”,这样的现状早已成为电视剧行业发展的顽疾。

原因|急于回本,竞争加剧

著名导演关锦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影被资本操纵的太厉害了。”可电视剧行业又何尝不是呢?之前导演曹盾在接受采访时就曾透露,原本四十集的剧,在投资方的要求下,“不得不往里头玩儿命地灌水”,撑到80集。

资本大量注入影视市场,影视被资本操纵,被放在第一位的不是剧集质量,而是变现能力。不良的市场导向,使大多数团队都用流量加大IP的模式,追求回报速度。

这样的模式下,影视公司纷纷追赶潮流,而不是引领潮流,同类型的剧扎堆出现,同质化严重。热点往往来得快,去的也快,紧追热点赶工而成的电视剧,自然和“良心剧”扯不上什么关系。

求速不求质的现象,与一线卫视之间竞争的加剧不无关系。各大卫视纷纷斥巨资购入头部资源,削尖了脑袋抢夺首播权,一部剧集的失败就会拉开差距。

但大IP剧具有自带话题的特性,成绩好,带来的是口碑,成绩差,带来的是流量,不管结果偏向天平的哪一端,对于播出平台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一方面是卫视平台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网络平台步步紧逼,可以说重塑了电视剧的观看习惯。由于网络即点即看的特性,不存在几轮播出的说法,这对于卫视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卫视进行二轮播出时,相当于用旧剧与新剧竞争,观众在选择时自然会更倾向于选择网络,这也侧面佐证了二轮剧为何在以中老年为主要受众的三四线卫视有深厚的土壤。

越来越多的剧集甚至选择只在网络播出,《白夜追凶》《拜见宫主大人》等优质网剧相继出现,这无疑更加剧了台网之间的竞争,各大头部卫视颇有“骑虎难下”之感。

值得反思的是,大剧背后的影视公司并没有看上去那般风光,其利润并没有那么丰厚。

广电总局张宏森透露,“中国的影视公司有14389家”,可盈利的公司不超过200家,不到总数的1.4%,一些大剧将70%以上的预算都用来请流量明星上,近六成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甚至还比不上旗下艺人的片酬,用在剧集本身的预算有多少可想而知。

其实拨开流量神话的表面,还是有很多良心剧等待被发掘,唯流量论并不是打造“爆款”的唯一选择。

流量演员加盟的玛丽苏剧固然能吸引一时的目光,但代价却有可能是整个平台的口碑,不迷信流量,潜心创作是一部经典诞生的前提,而打破大剧“一轮游”的现状,让每一部高投入的电视剧都有成为经典的资格,则需要整个行业跟着艺术创作走,而不是在市场中随波逐流。

本文来自广电独家,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2018-03-26 10:34: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