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资料时代的金融行业:如何辨别资料金矿与垃圾?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3

报价宝综合消息大资料时代的金融行业:如何辨别资料金矿与垃圾?

当大资料应用在金融行业中越来越普及,我们注意到,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商业决策,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为了充分发挥大资料应用的潜能,实现最大效益,金融机构需要掌握两门必修课:对资料质量进行辨别和不断强化资料处理能力。

大资料时代的金融行业:服务更深入、更精准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4.8%。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资料,大资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这个时代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主题。

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大资料产业加速发展。根据赛迪顾问研究资料显示,中国大资料产业受宏观政策环境、技术进步与升级、数字应用普及渗透等众多利好因素影响,2018年整体规模达到4384.5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8070.6亿元。

尤其是自2015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大资料在各行各业渗透的速度加快。金融行业是大资料应用的理想场景之一,大资料应用也在逐步深入中,从常见的产品设计、前端销售延伸到监管风险、流程改进等更为复杂的领域,为金融机构的商业决策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例如,在产品设计方面,金融机构利用大资料为不同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差异化产品,优化客户体验,同时提高客户粘性。在前端销售方面,大资料可以完善客户画像,辅助精准营销。在监管风险与内部控制方面,大资料的应用广泛,在不同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各有特色。

在大资料的助力下,金融行业的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服务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大资料成为助推金融服务下沉的重要工具。在此情形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拥抱金融科技,与各类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利用大资料技术革新风控流程,提升其在反欺诈、风控模型、贷中预警、贷后管理、流量筛选等风控场景上的业务能力,满足其转型零售金融业务的实际需求。

实践表明,相较于传统风控将金融行为、账户行为和个人金融行为进行关联,围绕客户所做出的基础性工作,大资料风控实现了传统金融交易资料、客户基础资料同客户行为资料、关系资料、装置资料、生态化资料的有机整合,帮助金融机构更加深入地了解使用者,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大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在资料质量的基础上

大资料应用带来金融服务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提升,是建立在资料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尽管大资料应用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成效已远超过往,但与人们的长远预期仍相去甚远,究其根源在于资料质量参差不齐,不准确或无效资料的使用容易导致金融机构决策出现偏差,甚至业务风险上升。因此,对资料进行辨别、筛选就显得很有必要。

从资料来源来看,金融机构需要明确资料是否来源于真实业务场景,是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传统金融交易资料、客户基础资料本就源于金融机构自身的资料沉淀,资料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但资料维度过少,对金融机构进一步了解客户帮助有限。

近年来,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或直接介入金融服务场景,或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支援金融服务落地,其本身也沉淀了海量使用者借贷交易资料。这些资料同样来源于真实业务场景,对有志于开拓零售金融场景的金融机构而言将是有益的补充,能够帮助缺乏零售金融经验的金融机构快速了解行业特点,在业务开展中少走弯路。

不同于金融交易资料,客户行为资料、关系资料、装置资料、生态化资料等并非产生于金融交易场景中,业内将这些区别于传统金融资料的有价值资讯统称为另类资料。另类资料的异军突起,为金融机构解决信用评级和辅助决策等痛点问题开启新思路,驱动一些金融机构与场景服务商达成合作,或者直接跨界到具体业务场景生态中。

另类资料的来源与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个人产生资料(Data generated by individuals),包括社交网络资讯、产品评价、搜寻记录、购物喜好等;商业过程资料(Data generated by business process),包括商业运输、信用卡使用记录、预定资料、购买资料等;感测器资料(Data generated by sensors),包括卫星资料、GPS定位资料、车辆轨迹、个人运动轨迹等。

对金融机构而言,直接跨界到具体业务场景中获取另类资料的成效不大,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依靠外部渠道。一些有足够实力的金融机构选择与互联网巨头搭建合作平台,进而实现对使用者行为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但这种合作往往是双向性的,而不是多向性的,这意味着资料孤岛仍然存在,金融机构获取的资料维度不一定足够丰富。

有些金融机构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或资料服务商合作,但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和资料服务商并无真实业务场景,资料来源于与场景服务商的平台合作,同样要解决资料维度问题,只有具备多渠道合作资源,才能确保资料来源的丰富性。无论是与场景服务商搭建平台,还是选择同金融科技公司、资料服务商合作,若非直接从真实业务场景中获取使用者特征,均需要对原始渠道进行检查和识别,以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不受干扰。

大资料应用的精准性还取决于资料处理能力

确保资料质量只是基础,如何实现大资料应用的精准性,还取决于相关机构的资料处理能力。金融机构每天都会产生大量金融交易资料,以银行业为例,波士顿咨询公司曾有报告指出,银行业每创收100万美元,平均就会产生820GB的资料。这些交易资料就像个金矿,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具有价值,只有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产生效益。

过去,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资料量虽大但使用深度不高,资料应用技术的响应速度不够快,资料实时性不强,同时还面临IOT、移动端、CRM资料繁杂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都成为了阻拦银行业通过资料驱动业务升级的拦路石。

在转型发展零售金融业务后,另类资料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金融机构对另类资料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与传统金融交易资料相比,另类资料规模与传输量更大,资料获取、传输速度更快,资料种类更为复杂,对金融机构资料处理能力的要求有增无减。金融机构需要面对大量看似无意义甚至无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有用资讯或结论。

但由于不少金融机构对于分散式计算、机器学习类和深度学习类基础平台的掌握与应用依然比较欠缺,导致这些金融机构无法从容应对大资料处理带来的压力。目前,市场上有发展比较成熟的供应商,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与定制开发,对金融机构来说,最可行的方案就是通过购买这些产品与服务,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技术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涉及资料采集与获取、资料储存与查询、资料处理与计算、资料探勘与学习、资料理解与应用、资料管理与扩充套件等诸多方面,对相关技术供应商的算法优化能力、非标准化知识挖掘能力和高度智慧化计算能力均有较高要求,金融机构最好选择实力深厚、熟悉业务场景的的机构进行合作,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来自“天机风控”,已获授权)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0-01-02 05:49: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