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着就要创造点什么 哪怕再辛苦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9

报价宝综合消息活着就要创造点什么 哪怕再辛苦

《重版出来》剧照

哪些职业表面光鲜靓丽,实际上却苦哈哈

在网上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点赞最高的回答有民警、医生、模特、程序员、上不了片尾字幕的影视幕后制作人、非重点大学非热门专业的中青年教师等。

说到这个,微信公众号“格十三”的作者十三姐肯定要吐吐苦水。

刚开通公众号的时候,格十三的粉丝只有可怜巴巴的两位数,十三姐一个人吭哧吭哧地写了一年,不做鸡汤,不跟热点,一个不落地体验了“掉了一半头发+胖了十几斤+没空管孩子+没有休息日+白天上班晚上码字+不懂运营+涨粉很慢”的心酸过程。

为什么公众号编辑、运营们都把自己戏称为“公号狗”,原因已经很明显了,实在太累!更唏嘘的是,很多下海做公众号的人都是退役转型的媒体人,没钱创业,又没啥别的技能,只好试试做公号,埋头写推文,前途未明,真有“丧家之犬”的感觉。

当然了,也是这样一份工作,让一部分失业的媒体人实现了财务自由,甚至创造了新的事业。

格十三如今有几十万粉丝,篇篇文章10万+,也有了底气拒绝那些不喜欢的广告投放。毒舌电影衍生出了一家影业公司,进军电影产业内部,而新世相开始跨界到线上英语教育领域。

如果说这是因为他们入局早,享受了微信公众号的红利,他们肯定不会同意。格十三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坊间很多人都说红利期已经过了,做号越来越难了,可她还是做出来了。

答案也许要从创造本身去找。最近,微信发起了 “创造者说”分享计划,邀请微信创造者分享自身故事,探讨关于创造的多元价值。

滑动浏览“创造者说”,长按扫码了解更多

去做一件你喜欢的事,并努力做好它

曾看过一篇关于山区支教活动的报道:孩子们在支教老师的引导下,人生第一次上艺术课、音乐课和通识课。在一堂梦想课上,一位三年级的女生偷偷告诉支教老师,她最大的梦想是写作,已经“想了一年”。

她想做的不是作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光鲜身份,只是单纯而热烈地想要“写作”,这大概是一名优秀的创造者最初的模样,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并且做好了把兴趣当成一项需要“热情与耐心,用力而缓慢地穿透硬木板”的工作的准备。

做公号,写作是最基础的工作。

“老鼠什么都知道”,最初是一个没什么人知道的漫画自媒体,作者海带没有刻意通过“做号”的套路去经营公众号,只是怀着“去做一件你喜欢的事,并努力做好它”的心情去画漫画,坚持适合自己的领域和说话方式。

但坚持并不一定会凑效,更常见的情况是,做公号做了好几个月都没有起色,粉丝没来,爆款也不见踪影,头发倒是少了一些,还要不要坚持下去?

海带工作图。海带说,这张图片里的多数资讯都是真的:笔记本的使用方式,驼背的尺度,以及无需回头就自然流露的日常烦恼。

海带坚持了下来。画了90篇漫画之后,“老鼠什么都知道”在朋友圈刷了很多次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漫画表达,带有明显的哲学气息,却不会令人觉得艰涩和卖弄,总能令人会心。

你可以说这是作者的才华创造的——这毫无疑问,但海带一直提到“耐心”两个字,公众号能成功需要时间、运气以及耐心。

海带说,做公号还要有“反经验直觉”:“旧的修辞和结构很容易就失效了,你是继续重复,还是打算试试别的呢?事实上,如果你对某些东西过于熟练,那么一定在什么地方,有人已经开始厌倦了。人都是会厌倦的,在这前提下,唯有保持耐心,或者说平常心,比其他人提前厌倦,并且主动寻找新的办法。”

创造者君霖

6岁的“小画家”君霖可能是最不缺“新办法”的公众号作者之一,她总能在公众号上遇见新的朋友。

从5岁开始,君霖在妈妈的指导下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君霖涂画录”,画自己的梦,画自己遇到的日常小事,还运营了一个绘画专案叫《我遇到的人们》。

无论认不认识,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把自己的故事和照片发给君霖,她会根据描述和照片,为来信者创作一幅肖像画。截至目前,她已经画了“2436个偶遇的人”。

《我遇到的人们:一天的朋友们》

很多人只是在网上聊天认识却从未见过面,但君霖感觉,“他们每一个人现在都是我的朋友了”。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尤其是与一些画家、艺术生的交流,君霖也提高了绘画的技艺。今年她还在读者的帮助下找到了办个人画展的场地。

所以,君霖一直觉得微信登陆界面那幅画太孤单了,“那个人好像很不开心似的”。她觉得,我们在微信上,并不是一个人孤独地面对世界,你可以这里遇到很多人,开启一个更宽广的人生。

在社交网络时代,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人有了更多互相联络、一起协作的方法。

在微信生态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

“老鼠什么都知道”和“君霖涂画录”的故事,只是微信生态中万千个创造者故事中的一个。

微信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因为产品做得多么完美,而是因为在这个生态里,像海带和君霖这样精耕细作的创造者,一样有机会创造自己的价值和品牌。

斯坦福大学教授谢德荪(Edison Tse)在《重新定义创新》一书中将这种创新机制称之为“源创新”:这种创新的关键不是产品的功能、外观、成本、定价、渠道等,而是如何帮助人们“从无到有”地达成欲望,创造新的价值。

从微软到Google,整个硅谷的崛起,都是因为源创新;从北京海淀区后厂村到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一大批成功的互联网大企业也是因为源创新。而微信生态不仅在创造新的价值链,而且在这条新的价值链上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价值链,给更多人带来价值。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

在众多创造者中,新世相堪称典范。创始人张伟很早就开始做公众号“世相”,2015年中时已经累积了50万订阅使用者,但这些心血因为封号而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几个月后,“新世相”上线,重新出发。

但新世相不是旧世相的重复,依旧文艺的气质下,有更多锐意进取的野心,一上来就通过“逃离北上广”“地铁丢书”等活动策划迅速爆红,旧读者回来了,新订阅也源源不断。

据新世相透露,这三年来,新世相故事后台已经积累了300万则使用者故事,这是他们不断扩充套件内容产品形态的底气之一。同时,新世相内容生产、营销能力、商业化能力完成了组织化的过程,也为新世相稳步开拓新的内容业务提供了系统支援。

新世相的头像,关心文艺与新媒体的你一定见过这幅画。

现在,新世相的内容形态包括图文及视讯,如综艺、故事短片、网剧等,逐步建立起一个丰富的内容产品体系。靠内容积累了品牌和使用者的新世相,也开始为自己的使用者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一个标志是上线了以英语为主的互联网教育产品。

另一位引领潮流的创造者,也依托微信生态不断进化。2014年,在纸媒工作多年的媒体人陈植雄与何君辞职,做起了公众号“毒舌电影”(后来更名“sir电影”)。

此后几年,整个微信朋友圈几乎都看过他们出品的影评。毒舌电影最早的一批员工可能都没想到,他们创造的这个名字,有朝一日会出现在院线大片的字幕中。

毒舌电影创始人何君(右)与陈植雄

这一切都源于微信生态,成长于微信生态

前几年全球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喜欢讲“用新技术赋能从业者”,但真正能够将其实践并且成果丰硕的公司并不多。微信“创造者说”计划,只展示了这些弥足珍贵的成果的一小部分。

根据《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的权威资料显示,2018年,微信带动了223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小程式带动 182 万个就业机会;与此同时,2018年有81%的初创组织拥有小程式,64%拥有企业平台企业主体。而张小龙提出的愿景——“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让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他的价值和品牌,也在微信实现了。

微信2019主题片:活着就创造点什么

今年5月16日,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多了一门研究微信创新的课程,该校战略与创业教授朱利安·伯金肖(Julian Birkinshaw)表示,“微信代表着全球创新的先进水平,是创新创业人士都该关注和研究的样本”。同时,微信生态的创新也是一种保守,因为它最大程度地坚持了互联网的本质——开放而平等,自由而协作。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人要成为人,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通向开放社会。只有在开放的生态里,创造才能体现出价值,让人们获得更丰富的生命感。

在微信,少数派也能影响多数人

了解更多创造者的故事

2020-01-03 21:2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