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里金融鲇鱼效应持续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7

报价宝综合消息阿里金融鲇鱼效应持续

  阿里巴巴如果推出“信用卡”的话,早就习惯了在淘宝上购物的你,是否会有兴趣来一张?这不是玩笑,可能很快就要变成现实。“虚拟信用卡”即支付宝的“信用支付”功能,虽未上线但早已成为业界焦点;中秋即将来临之际,淘宝保险平台又牵手安联保险,推出的“中秋赏月险”,赚足眼球。

  布局移动互联“信用卡”

  阿里金融将推出针对支付宝个人用户的“信用支付”这一消息,已经传了小半年。

  “信用支付”是阿里金融针对个人消费者推出的一项金融服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后买东西可以先赊账,然后再慢慢还钱。阿里金融会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挖掘每一个支付宝用户的信用情况,再根据具体的信用等级,提供不同的信用支付额度,初步的设计是在 200 至 5000 之间。“信用支付”主要面向移动领域,首要解决的是用户移动支付的需求,而非信用支付的需求。

  阿里金融负责人胡晓明曾透露,今后用户使用支付宝时,无需绑定银行卡就能凭信用额度消费。支付宝将根据淘宝用户交易数据,对用户进行授信,额度初步确定在1元到5000元不等。也许一开始,你的信用额度只有数十元或一两百元,但随着消费者使用信用支付并及时还款次数的增加,额度会慢慢增加。而在信用支付服务中,资金仍然是由银行垫付,支付宝只是提供一个通道,并通过一些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银行一起开拓业务并获得赢利。

  虽然阿里官方一直避免将这一新业务定义为“虚拟信用卡”,但由于该产品拥有授信额度和免息日、还款日等,无论是操作方式还是盈利模式上,都与信用卡如出一辙。比如,信用支付的用户可获得最长38天的免息期,还款日为用户生日,逾期后收取基准利率50%的复利罚金。

  据了解,支付宝将向已签约的商户每笔信用支付交易收取服务费,费率与信用卡大额一致,即淘宝和天猫都是1%,优惠期为0.8%。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得到信用支付额度后,只能在淘宝、天猫等阿里系购物网站消费,并非全网通用。

  据悉,“信用支付”的首家合作银行为上海农商行。此外,阿里巴巴旗下的重庆商诚担保公司将对支付中的所有信用金进行担保。如果有客户违约,他们会垫付资金,并负责催缴。

  当然,“信用支付”的使用也有诸多限制。首先,“信用支付”的使用场景仅限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其次,如果支付宝余额中还有余钱(包括余额宝),以及绑定的银行卡快捷支付还有刷卡额度,都不能使用信用支付。

  阿里信用5000元的透支额度主要定位于小商户和普通网购消费者。因此,外界也普遍预计,该业务推出后,很可能会像余额宝一样,在学生、普通打工者等草根族里迅速获得青睐。这意味着,一旦“信用支付”上线,支付宝既可以坐收渠道费用,又可以像余额宝一样增强用户黏性。

  但与此同时,面对着各种质疑,阿里“信用支付”的推出也面临着多重压力。因为这中间涉及大量与合作银行及监管机构沟通、网银系统对接以及压力测试工作。此外,如何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也是电商企业最为关注的。

  无论淘宝还是天猫,都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池。仅去年“双11”一天时间,天猫就为支付宝贡献了191亿元的交易量。眼看着今年的“双11”又要来了,一旦“信用支付”上线,上海农商行的资金池能否胜任庞大的信用支付需求?此外,每次“双11”,都出现过银行网银系统因为使用人数过多无法应付甚至“失灵”的状况,上海农商行的网银系统是否足够强大?这些都是必须考量的因素。

  当然,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信用支付”带来的最大威胁或许是潜在客户群的流失。

  “赏月险”高调亮相

  无独有偶,就在淘宝信用支付即将推出的消息沸沸扬扬时,已经上线3年的淘宝保险平台首次在媒体面前曝光。首次露面,淘宝保险就牵手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中秋赏月险”的噱头赚足了眼球。

  安联财险人士表示,“赏月险”完整的报备名称是“赏月不便险”,除对应的人身保障外,赔付的是因不能赏月造成的心情损失。依据“赏月险”的设置,其分成两档。其中一档投保价格为20元,若被保险人在赏月城市(上海、广州或深圳)由于天气原因看不到月亮(即阴天或雨天),可获保险理赔50元;第二档投保价格为99元,赏月城市从3个增加到41个。如果被保险人所在赏月城市由于天气原因看不到月亮,即可获保险理赔188元。相应赔付金额会汇至被保险人的支付宝账户内。

  此外,无论哪个档次被保险人能否看到月亮,在赏月险中都还能获得10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障,第二档的被保险人则还能获得一盒品牌月饼。

  此险种一推出,立即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成为热点。有网友戏言,中秋看不到月亮也没啥失落了,至少经济上有补偿;但也有些网友则陷入纠结:买了“赏月险”,中秋是期待月亮出来还是不出来呢?

  而合作双方同时表示,发布这款产品的用意之一是为了尝试互联网与保险的融合创新。

  “只有在互联网上,保险公司才能借助网络运营,推送这种创新险种,因为如果换成线下渠道, 赏月险 这种区域属性异常明显的险种肯定无法销售,因为技术要求、推广成本过于高昂。”安联财险副首席运行官宋玄壁表示,这次安联收集了过去20年的中秋天气数据,在此基础上做出精算模型,在网络销售时也选定了地域、发售时间与总量,分散风险。

  他透露,“赏月险”是安联强化电子商务战略的第一步,未来安联财险会融合互联网的需求推出更多产品。而淘宝保险总经理姜兴表示,淘宝保险未来还会推出类似“爱情保鲜险”、“单身险”等颇有趣味性的险种。

  早在三年前,淘宝保险就已经成型,发展至今,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等22家国内知名保险公司都已进驻该平台,同时涵盖了车险、购物保障险、财产险等多个门类数百个险种。

  数据显示,淘宝保险上线3年后,平台上完成的交易笔数超10亿,但其中用户网购时同步购买的运费险占比达到50%。目前,淘宝保险平台上的日均投保量已超过200万笔。

  正如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所称:“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一旦市场准入政策限制得以突破,科技企业将快速抢占市场,对于传统金融业形成势不可挡和毁灭性的冲击。在这一领域,目前保险业正在做的网络销售也仅是行业的第一步。”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未来与保险行业的深度融合,业内普遍认为,与机票的代理商销售制度类似,互联网的加入,有可能让保险的销售越过代理人的门槛,对于目前的代理人制度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是颠覆还是融合?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是一般的物理网点做不到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表示,近期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纷纷成立电子互联网金融平台。

  民生银行刚刚公布的中报显示,其非全资附属公司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加银资产)作为资管计划的资产管理人,代表资管计划与其他7家公司一起签订了拟成立民生电商的合资协议,加银资产(代表资管计划)出资人民币18.3亿元,占注册资本30亿元的61%。而据不完全统计,四大行2013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高达250亿元,农行在2013年6月成立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实验室”。除了四大行以外,招商银行先行打造“手机钱包”理念,提出“移动金融生活一站式开放平台”。

  中国平安设立互联网投融资平台陆金所,推出个人投融资服务“稳盈安e贷”,并以子公司平安数据为业务系统平台,集团文档、财务、电话中心的共享度已达到55.6%、100%和72%。

  与此同时,券商也在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对其经纪、资产管理等业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华泰证券积极尝试基于互联网的理财业务和营销业务转型,光大证券取得业内首家客户证券资金消费支付创新业务试点资格。根据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在创新大会上的发言,公司正在统一部署建设综合理财服务平台,构建综合理财服务的账户、产品和服务体系。

  “在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商业户融资方面,互联网金融体系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旦这些互联网金融体系做到成熟,传统的金融体系很难与它抗衡。”平安陆金所副总经理黄黎明称,随着金融业务模式的转变,未来一定会出现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生态的情况。

  谢平也指出,互联网金融经过一年多时间获得较大、较快发展,央行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也给予互联网金融正面评价。

  新进入的鲇鱼积极猎食,一方面使得原来的鱼群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但更有之前墨守成规的鱼群设置种种屏障。

  日前支付宝“主动”停止线下POS业务,矛头直指银联。银联动议其成员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之后,在2014年7月1日之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对已介入银联网络的,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融机构的线上交易通道。这意味着,在线上交易环节,银联也要“雁过拔毛”。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第三方支付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一种模式,截至目前,央行公布了250张支付牌照,在线下支付领域,银联占据90%的份额。在线上,中国银联虽已推出线上支付平台,但是总体份额不足50%。

  在监管层面,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瓶颈就更多。目前互联网金融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几乎不受到监管制约。但是对比银行的监管环境,随着互联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模式不断丰富,势必受到监管的制约。8月,多部委组成的互联网金融调研小组已经开始着手调研各地互联网金融企业情况。

  海通证券的分析师指出,传统金融机构具有牌照优势,并且随着混业经营的发展,银行在资产端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互联网金融没有相关金融牌照,开展资产业务受到钳制。此外,即便在获得牌照后,在资本和监管双重制约下能否发挥互联网便捷、灵活善于创新的特点还不得而知。

  因而,业界也认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将逐步融合,实现从闭环运行到O2O(on line to off line,线上到线下)的渐进过程。在阿里金融闭环系统里,没有人可以撼动阿里小贷的竞争优势。非闭环生态下,在利用线上有限数据的同时,为了管控风险,也必须调查积累线下数据。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2020-01-30 19:53: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