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时代,碳还是要烧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8

报价宝综合消息云时代,碳还是要烧

  买卡带、屯CD、抄歌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厚厚的DVD包和相册一样,被彻底淘汰,不过,我们总可以安慰自己,和被网络流媒体消化的实体碟片一起消失的,还有不再生产的白色垃圾塑料唱片盒,不再过度包装的歌单、海报而被解救的大树,不再需要从工厂到商店长途劳顿燃烧汽油。

  然而一切都不会凭空消失,那些随处可听、随时可看的娱乐片段,并不是真的存在云里,你猜,那些储存着越来越多内容的计算机数据中心,需要烧多少煤?

  去年,绿色和平组织预计,在两年内,信息技术的用电量将达到所有电力的7%-12%,而其中的21%将用于数据中心。随着美国新-的继任,鉴于特朗普对环保基本无视的态度,推动科技公司投入科技的环保的重担,几乎都要落到各大公司自己的头上。

  科技公司的能源承诺

  对此,各大科技公司都做出了相应的程度,苹果宣布93%的操作都是通过再生能源支持;谷歌表示,明年将达到100%是用再生能源。虽然并没有像前两家漂亮的数字,其他的科技公司也给出了相关的回应。Facebook,最新的数据是35%的数据中心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亚马逊到年底,将达到40%的可再生能源;微软说,他们的数据库用了44%的可再生能源。

  其中,微软和谷歌还用了“碳中和”这样的名词,这两家公司除了使用可再生能源之外,还表示,将进行碳补偿,繎碳补偿并不能阻止能源的消耗,但是进行碳中和的公司,将资金揉入到一些对环境有补偿作用的项目中去,从理论上来说,中和了负面碳排放的危害,对环境进行补偿。这些基金可能被用作清洁能源的发展、购买,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或者改建老旧建筑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的环保标准。

  当然,对于处于补偿心理的“碳中和”行动,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比如英国记者、作家、著名环保人士George Monbiot就认为这是一种宗教宽容的变种,用忏悔的心态减轻自己的负担,却并不会带来什么实际的效果。事实上,所谓的碳中和行动,的确不能有效地阻止那些燃烧带来的危害,功常常不能抵过。

  其他的大公司都普遍倾向直接购买可再生能源来为他们的数据中心充电。清洁能源的来源有很多种,不过,人们最常见的在屋顶铺设太阳能板、或者装个大风车进行风力发电的做法,并不实际。大型的清洁能源项目产能最高、效率最高的生产地点,通常是数据中心几英里以外的地方。

  ▲欧洲风力发电产业

  因此,他们大多偏向从大型的风能或者太阳能发电厂直接批发购买能源。然而正如谷歌在能源报告中解释的那样,除了欧中拥有相关的能源批发条例,其他的地方,都没有类似的条件,并不允许公司与公司间直接进行能源的输送、购买。

  在别的地区,他们会通过能源部门购买一些类似“清洁能源点数”的东西,也就是说,通过能源部门购买清洁能源,虽然不知道输出到科技公司数据中心的电力是通过什么来源发电的,但是理论上来说,当地的能源部门提供给他们的能源的占比,就是能源部门获得的清洁能源的部分。相比“碳中和”的理论,通过能源部门直接保证一定比例的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更加直接。一些情况下,当地的-为了留住这些大公司、符合他们的能源需求,甚至会为了他们开发清洁能源,顺便惠及当地的整个环境。

  ▲Solarcity采用完全太阳能供电的小岛

  这些-与公司间的互惠行为,不仅环保、也同时带来了经济效应,谷歌的报告显示,再生能源有时比传统的发电方式更省钱。从商业角度看,风力、太阳能这些能源并不会损害其他市场的利益,和其他制作企业并不产生冲突。

  科技公司的能源期许

  清洁能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的稳定性,直白点说,就是风不会一直吹、太阳不会一直有,而传统的煤炭发电则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持续、稳定。此外,不论是风力发电还是太阳能,都有它独特的地理环境的限制,在有些地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潜力并不大。这些都是这种对环境危害极大的方式迟迟不能被淘汰的原因。

  对跨国企业来说,虽然他们的总量使用清洁能源的百分比在持续上升,但是在那些再生能源使用不便的地方,他们就会提高有清洁能源的地区的使用量,来弥补数字的不足,但是对于前者,并没有直接抑制环境破坏的作用。

  以美国的弗吉尼亚州为例,大约70%的互联网流量要通过该州,但是垄断当地电子资源的道明尼资源公司,主要通过煤炭发电,而通过他们发售的再生能源不仅量小、价格也是前者的好几倍。

  当然非化石能源的问题并非无解,比如特斯拉的电池生意,或将从制造、成本等各方面改变锂电子电池的产业。在弗吉尼亚,亚马逊也在当地资助了一家太阳能发电厂,将在Accomack县建造一个新厂,预计在明年提供21万兆瓦的电量。

  更多的问题,还存在于这些大公司无法监控的设备生产、制造环节,如果能深入制造企业的源头,那么更多的环境顽疾将得以解决。苹果已经在今年宣布,要求供应商承诺使用清洁能源。不过,将所有的压力都放到科技公司的头上,是不是不太公平?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2020-02-03 17:5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