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数据看清明节背后的“不冷清“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8

报价宝综合消息从大数据看清明节背后的“不冷清“

  愚人节刚过,清明小假期就接踵而至。虽然两个节日没差几天,但带给我们的感受却大相径庭。说到愚人节,我们总是报以调侃娱乐的态度;而提到清明节,大多数人却是“谈节色变”,似乎这个日子里有着太多禁忌。以传统观点看,相比于清明,愚人节似乎有着更好的人缘。但当我们透过朋友圈去了解公众在这两个节日的舆论脉搏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指数大PK清明节不冷清

  根据QQ浏览器微信大数据对这两个节日的分析排行看,清明节当日的相关文章数并不逊色于愚人节,甚至在热点指数上要高于愚人节34左右%。在文章内容上,愚人节当日的话题多集中于整蛊搞笑,而清明节受传统风俗与假日情绪的交织,在内容上也更为丰富,情绪表现上也相对多元,其中不乏对清明节的美好期待和外出规划。

  图一:QQ浏览器愚人节、清明节当日微信热文指数PK

  不放假的愚人节“全民总动员”

  来源于西方的愚人节也称“幽默节“,顾名思义就是互开玩笑、愚弄欺骗的日子。在中国愚人节虽然没有特定假期,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期待。“愚人为乐”这种放松和娱乐的方式大胆刺激,不仅适合喜欢新鲜事物和挑战的年轻人,也为急需释放情绪的职场人士提供了一个发泄口。4月1日期间,QQ浏览器微信热文区被各种搞笑整蛊的内容充斥,上至企业下至庶民,无不为之“愚乐至死”。

  可见,即便愚人节没有实质性好处,但这种“自娱自乐“的情怀依然博得了大众的好感。

  图二:愚人节期间QQ浏览器微信热文内容

  清明小长假“喜似悲来”

  每每提及清明节,首先浮上我们脑海的便是“祭祀”“扫墓”等词汇,整个节日氛围显得悲伤与压抑。在这种“既定情绪”下,即便拥有三天小长假,似乎也挥之不去这种淡淡的哀伤。与此同时,清明节的定调也在不断的提醒着人们,这期间不适宜去玩乐,否则就显得不够崇敬,甚有亵渎传统之嫌。

  实际上,大众对于清明节早有新的看法,尊总敬祖之下是人们难掩的喜悦之情,这种“偷着乐“情绪在朋友圈里却得到了印证。在4月5日的QQ浏览器微信热文中,除了一些对生死的思索与祭奠,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更在意的是如何在春日里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图三:清明节期间QQ浏览器微信热文内容

  清明节为何国人只能“偷着乐“

  古往今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有着自己的固有形象。它们若非喜天同庆便是压抑逼人。大众除了喜悦和悲痛之外,仿佛不能有第三种感情,比如说搞怪和戏谑。清明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攸关生死的重要象征,被捆绑的情绪枷锁便显得更为牢固。为此,人们在清明节表现出的“偷着乐“,除了受社会习俗的制约,还有来源于自我心态的限定。反观愚人节,即便没有假期,人们依然能自娱自乐,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心态调整的重要性。

  就在我们被“清明情绪“所绑架的时候,却殊不知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去享受是理所当然,祭祖与快乐从来不曾矛盾。更何况如今大多数的中国人的心态早已放平,与其巧借托词遮遮掩掩,不如坦诚相待,事实上诚恳才是对传统的真正尊重。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2020-02-12 13:5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