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市试办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惹争议,台北市资讯局出面说清楚更多规划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2

报价宝综合消息北市试办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惹争议,台北市资讯局出面说清楚更多规划

台北市和新创业者合作,从4月12日起在信义区健康服务中心试办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

台北市在4月12日和卫福部、新创业者业安联手试办“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初期先在台北市信义区健康服务中心试办,市长柯文哲预告下周将扩大在12个行政区健康服务中心登场。不过这几天实名制口罩贩卖机试办却引发不少争议,包括口罩贩卖机台数量不足、销售时间有限、需人员从旁协助,遭质疑为政治作秀,还有民众使用多张卡片超额购买,以及民众健保个资可能外泄等等。对此,台北市资讯局出面澄清,也揭露更多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在开发及整个身份验证、交易的程序。

此次北市和业安合作试办的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以自动贩卖机在北市健康服务中心销售实名制口罩,以减少人工方式销售口罩,身份查核、收款、口罩领取等流程投入的人力,并疏解民众购买口罩大排长龙的情形。

目前在信义区健康服务中心部署的3台实名制口罩贩卖机,民众只要插入健保卡,完成身份查核、实名制口罩购买资格验证,就能以非现金支付,在1到2分钟内购买口罩。但贩卖机销售时间并非24小时,平日(周一至周五)销售时间为早上8点半到晚上6点半,例假日为早上8点半到中午12点。

从4月12日开始试办,到4月13日结束为止,台北市-统计,一天半的时间共售出约1,500份口罩。而根据北市府在4月12日对使用贩卖机的民众作出口调查,144份问卷中,约8成5的人对口罩自动贩卖系统感到满意,但民众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如贩卖机台口罩容量太少、插卡位置过高、流程不熟悉、机台位置及排队动线等等。

目前在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试办的阶段,先以一周的时间进行压力测试,并搜集口罩销售各项数据。台北市长柯文哲指出,未来将视第一阶段试办成效,配合中央-的防疫政策调整。他日前受访时还进一步预告,下周将扩大部署至12个行政区健康服务中心。

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为口罩实名制1.0加强版

台北市过去和民间业者合作推动智慧城市,由市府提供实验场域,开放有兴趣的业者提出申请,由业者投入资金及技术,在实际的场域中测试技术或商业模式可行性,例如台北市和业者过去合作的智慧城市专案,包括智慧路灯,以及和远传电信合作的5G网络应用,今年还和台湾智慧驾驶公司联手,将展开国产自驾巴士的道路行驶测试等等。

这次的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试办,也沿用过去北市推动智慧城市的专案模式,台北市提供场域,合作业者提供设备及技术,通过小规模进行PoC概念性验证,以验证技术或商业模式可行性,评估专案的成效,并提供业者在实际场域练兵的机会。

参与专案的台北市资讯局长吕新科指出,此次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是在柯市长的指示下,由副市长黄珊珊带领跨市府单位,包括卫生局、台北市立联合医院、资讯局等单位,和中央的行政院资通安全处、卫福部、健保署,与民间新创业者共同完成,约花费3个星期开发,当中最大挑战在于介接健保署的口罩实名制系统,所幸获得健保署资讯团队的支持,开发API让自动贩卖系统介接健保署系统。“不论在资安、口罩配额、系统介接方面,这项专案是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的成果”。

吕新科认为,实名制口罩的推动,对我国在武汉肺炎的疫情控制、防疫上,扮演关键的作用,而不论是实名制口罩1.0、2.0,或是将来将推动的3.0,都是限期购买、预购的概念,其中涉及身份的核实、每人购买配额确认,再到支付、领取口罩等作业,而在口罩实名制1.0里,这些销售作业都是由药局人工处理。

“口罩自动贩卖系统目的为将流程中涉及的人力降到最低,相当于实名制口罩1.0的加强版、延伸,利用智能化科技辅助实名制口罩销售”,他表示。

至于外界质疑台北市试办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当疫情过后,这些贩卖机反而造成浪费。吕新科首先澄清,这些贩卖机为业者租用,未来若疫情过去,能够回复机台至原本的功能,不会造成过度资源浪费。至于市府在这项专案中投入多少成本?“目前和厂商采用试办计划,主要费用都由厂商支付,目前倾向由市府负担一部分的变动及运作费用,但这部分最终还要等到扩大落地至12个区才会定案”,他说。

改装自旧有贩卖机

这套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所使用的贩卖机台,是由业安和贩卖机业者合作,改装旧有的自动贩卖机而成,利用外挂模组改装,将一般贩售食品的自动贩卖机,改装为实名制口罩贩卖机,搭载屏幕,后端连线至健保署资讯系统,可即时查核购买者身份,查询口罩购买纪录,并支援Apple Pay、Google Pay、Line Pay、街口支付,以及悠游卡、icash等非现金支付工具。

面对外界的诸多质疑,业安强调,实名制口罩贩卖机并非从头制造,未来武汉肺炎疫情趋缓后,口罩贩卖机可回复成一般贩卖机,不会产生浪费。另外,对于外界批评台北市-花大钱,他们也在脸书上澄清,这项试办属于北市智慧城市一部分,因此所使用的软件、贩卖机都由该公司承担支付,-并没有投入金钱。至于口罩贩卖机产能是否足以应付大规模部署,业安未正面回应,但现阶段足以应付北市在12个健康服务中心的部署。

而在4月12日实名制口罩贩卖机正式试营运后发生的一些问题,引发各界的关注,业安坦言上线初期确实发生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开发时间太短,正式环境无法进行压力测试,目前正努力改进中。

业安也指出,他们的目是是改进系统直到真的可用,解决药局密度分配不均的问题,药师销售口罩的过卡、收钱、分装口罩的三大问题,已能解决前两项问题,分装口罩还有待有人力资源的公司协助处理。

需人力从旁协助、贩卖机营业时间受限

记者实际走访信义区健康服务中心,观察民众使用贩卖机购买口罩的情形,3台口罩贩卖机集中于服务中心在松廉路的入口,贩卖机成品字形部置,其中一台贩卖机因机台内口罩销售完毕,等待补充口罩,室外约有十位民众排队等候,因民众首次接触口罩贩卖机,可能不熟悉使用方式,现场特地安排专人协助操作。因口罩贩卖机仅能使用健保卡,一旁还设有人工柜台,接受外籍人士用居留证购买口罩。

以自助为主的自动贩卖机,理论上应可以减轻人工销售负担,但从现场安排多位人员协助来看,确实在试办阶段,一些小地方反而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在场从旁协助。

举例来说,当民众用悠游卡购买口罩时,现场人员提醒会有两声“哔”,第一声“哔”仅代表为悠游卡建立连线,第二声“哔”才是完成扣款,不少民众听到第一声哔误以为已完成扣款,结果导致扣款失败,最终没有成功购买口罩,这些使用上的小细节需要专人协助。为避免误会,台北市长柯文哲已表示,未来口罩贩卖机将改为一声“哔”完成扣款。

另外,由于贩卖机认卡不认人,为避免民众使用多张健保卡购买口罩,现场也由专人劝导民众,一次排队仅能使用两张健保卡在贩卖机买口罩,必需再排一次队伍,才能使用另两张健保卡再次购买。

原本北市健康服务中心和一般的健保特约药局一样,每天口罩配额为200份,北市在健康服务中心部署口罩贩卖机后,考量到自动贩卖机销售效率,中央-提高贩卖机的口罩配额,3台贩卖机一天配额900份口罩。

对于口罩贩卖机为何没有24小时销售口罩,吕新科则解释,贩卖机每日的口罩配额有限,口罩销售完毕,当天即无法再提供口罩,另外,贩卖机仍由健康服务中心员工人力补充口罩,加上安全考量,目前贩卖机设置在服务中心内,因此需配合健康服务中心的上班时间。此外,串接健保署实名制口罩系统的API,也会在每天晚间11点失效。

民众健保资料不落地

目前,实名制口罩1.0是在各地的健保约特药局,开放民众使用健保卡,过卡完成身份验证后购买口罩,身份验证在健保体系下完成,而台北市试办的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民众则是以健保卡,在第三方业者的贩卖机,线上串接健保署系统进行身份查核,不免让外界担心民众的健保或个人资料遭第三方取得。

对此,吕新科表示,每台贩卖机透过台北市-的闸道,再介接到中央的数据库,整个过程都是经由安全通道达成,第一阶段是贩卖机先透过电信业者MDVPN,建立安全通道连到台北市-的云端机房,再透过防火墙及特定的通讯埠约定,和健保署的API串接。

他表示,自动贩卖系统和健保署系统的串接过程中,只做必要资料的存取,自动贩卖系统的健保卡卡机透过安全通道连至健保署的系统,只能得到资料查核的结果,例如个人身份的确认、实名制口罩可购买的份额,贩卖机才启动后续付款、口罩领取程序,完成后再回写在健保署的资讯系统,注记该民众已经购买口罩,过程中不涉及个资的交换,不涉及个资落地的问题。系统只会纪录交易编号,及交易的金流资料。

为了降低接触感染的风险,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也整合了非现金支付,降低人和人接触的风险。

至于目前试办口罩自动贩卖系统,现场还是人力协助,吕新科表示,这是因为系统的成熟度,以及民众对实名制口罩贩卖机使用的不熟悉,需要人员的辅助,理想的目标是未来整个口罩自动贩卖机的程序优化到一定程度,降低过程中需要人工介入的比率。

如同-推动口罩实名制1.0、2.0,到即将推出的3.0,提供民众多元的口罩购买方式,他认为,实名制口罩自动贩卖系统未来若能纳入中央防疫体系中,将可补足人工销售口罩的不足,成为-多元防疫体系的一环。

2020-04-15 10:48: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