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抄袭泛滥又如何 微信还死不了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3

报价宝综合消息抄袭泛滥又如何 微信还死不了

  摘要 : 虽然看起来微信很难活下来,但实际上,抄袭问题还不至于让微信动摇根基,只要处理得当,问题会迎刃而解。

  科技行业有这样一种公司,在很多有情怀的人眼里,这些公司没有格调,没有节操,不屑与之为伍的,这些公司破坏了行业规矩,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甚至很难理解这些公司为何能活下来。但这些公司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活的有滋有味。比如手机行业的小米,更典型地还有腾讯。

  从早些年的PC端到近两年的移动端,腾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得罪了不少人。PC端抄袭别人的产品(比如英雄杀、QQ飞车、CF穿越火线、超级旋风等等),到了移动端的微信,由于管理不规范导致公众账号抄袭泛滥,得罪许多草根账号。维权难、辟谣难搞得草根账号怨声载道,而且这个趋势愈演愈烈。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怒气随时可能暴发,微信可能将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是,实际上,就像在一开始说的,虽然看起来微信很难活下来,但实际上,这些问题还不至于让微信动摇根基,只要处理得当,问题会迎刃而解。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抄袭并不是微信一个平台的问题,是普遍现象。说微信公众号抄袭泛滥,这一点无可辩驳,但如果说微信是唯一一家抄袭泛滥的平台,显然是片面的。抄袭现象实际上是目前的普遍问题,在新浪微博上,某一位草根用户想出的段子、拍到的照片,很快会被复制粘贴,有点良心的还在末尾加一下原作者,许多账号都是直接抄过来当原创。而且,微博上的维权不比微信简单,也是要靠投诉,经历漫长的流程。如果非要说微博与微信有区别,可能就是在原创的形式上,但抄袭本质上都是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样是抄袭现象严重,新浪微博经历了5年的发展,也没有爆发所谓的危机,微信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二,利益不死,公众账号不灭。微信公众账号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平台,或者说是用户,有用户的地方就有关注,也就有利益。而且,由于用户更加垂直,微信更容易实现商业化,所以,只要用户还在,公众账号的利益就存在,大部分账号也就不会舍弃微信这个平台。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微信俨然成为主要的社交平台。第三方数据显示,微信的用户量达到6亿,微信月活跃用户为4.38亿,用户短时间内不会大量流失,而且很难有平台可以取代微信,大部分草根账号不太可能脱离微信。

  此外,微信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除了社交之外,微信逐渐成为新闻、信息交流平台,公众账号的重要性被分散,风险也就被分散,所以即便公众账号不满,对微信也不足以致命。问题的关键还是微信能不能安抚这些账号,有没有能力管理侵权问题,把对公众账号的伤害降到最低。

  实际上微信是有能力管理公众账号的。8月,“微信十条”发布,微信开展了自查自纠,并对微信公众账号进行了整治,封停假货公众帐号3万个,每日封停欺诈广告1000万条。整治之后,微信的用户体验改善了很多,目前基本不会出现发布造谣新闻、集赞活动等内容的公众账号,这说明微信对公众账号有管理能力,问题出现的原因或许是前期为扩大用户,吸引草根账号,采取了较为粗放的运作模式。而如果微信处于战略需要,收紧对公众账号的管理,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抄袭问题。

  评价:

  说抄袭普遍存在,并不意味着抄袭应该被纵容;说草根账号短时间不会脱离微信,并不意味着草根账号不重要。草根账号对抄袭问题的不满是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轻易窃取,谁都无法容忍。微信虽有能力管理公众账号,但不意味着微信可以高枕无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更何况草根账号的愤怒已经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微信完全有可能失去现在的一切。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2020-05-07 19:57: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