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庚医院展示智慧胶囊应用新成果,靠一颗可服用的IoT药丸即时监侧患者腹内压力变化,揪出高风险并发症患者及早治疗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5

报价宝综合消息长庚医院展示智慧胶囊应用新成果,靠一颗可服用的IoT药丸即时监侧患者腹内压力变化,揪出高风险并发症患者及早治疗
图片来源: 

摄影/余至浩

长庚医院研究团队近日对外展示一项智慧胶囊应用新成果,利用IoT通讯技术开发的数位胶囊,可用来检测重症病患身体腹腔内压力的变化,提供完整的肠胃道资讯,供医师即时做出正确的手术决定,以减少腹部腔室症候群(ACS)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让它从今年众多法人链接产学合作计划中获得优胜。目前该研究已完成动物实验,但尚未进到人体实验阶段,未来也打算申请FDA认证,展开临床试验。

以往不少重症病患,常常因为患有急性胰腺炎,或因腹部外伤或是发生败血症,容易导致腹内出现高压的情况,一旦肚内相对压力过高(腹内压力持续大于 10mmHg ),若没有即时开刀治疗,不只可能因体内血流不顺出现器官衰节或坏死的风险,严重甚至危及患者性命。

但以往量测腹内压力作法,大多以膀胱内的压力来间接代表腹内压力大小,护理人员通常须先经由导尿管将生理食盐水灌注到患者膀胱内,再以测量到的膀胱压力推估腹内压,但这种量测方式,不仅测得压力数据较不准确,操作也繁复且耗时,加上侵入式插管也容易造成病人不适,甚至可能引发膀胱感染的风险。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长庚医院研究团队想出了一新办法,就是要透过可吞咽的胶囊设备来解决。他们花了2年打造一套近端监测吞服型无感式科技系统PressureDOT,能以一颗数位胶囊来对于病人腹腔内压力的变化进行侦测,并定时回传压力资讯,让医师能够根据病况提供适当处置,避免延迟介入。

这颗3D胶囊的外观,就像是一颗白色的小药丸,不同的地方是,它里面装的不是药粉,而是精密的电子元件,长庚医院研究团队采用先进封装技术,将迷你PCBA电路板、微型感测器,以及天线与电池整合在单一封装胶囊体积内,因此可以做到更小体积,甚至只有指甲大小,方便病人吞咽。

相较于一般数位胶囊(如图右),长庚医院团队开发的智慧胶囊体积能做到更小(如图左),只有指甲大小,因此更方便病人吞咽。

负责该计划的林口长庚医院外伤急症科副教授廖健宏表示,跟现有市面上的内视镜胶囊功能相比,该胶囊虽不具有照相镜头,但却加入了压力和温度侦测能力,可提供即时且准确地的腹内压力资讯。且胶囊大小高1.2公分,宽0.8公分,也比内视镜胶囊小。

病人吞食胶囊,待其进入到胃部后,就会开始启动侦测,并每10秒记录一笔资料,接着透过蓝牙天线将这些讯息传到体外一个接收阵列搜集器再上传云端,他解释,因为是将感测讯号传到体外,相较其他通讯技术,蓝牙发出的无线电波,其讯号较不容易被人体遮蔽,且也较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以服用胶囊来进行腹压侦测的方式,廖健宏指出,相较传统的人工量测作法,其测量误差范围也相对较小,误差仅有正负0.1毫米汞柱(mmHg)内,而且能使用较长时间,来对于病患进行持续侦测,单一颗胶囊进入到体内后,约可使用6~8天,用完后会排出体外。

这些资讯传到云端后,透过App,医师就能在行动装置上即时查看病患体内的腹压数值、体内温度,并也能依据不同时间查看其压力曲线,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置,避免太早或太晚开。而透过无线传输技术,也能随时掌握胶囊在胃肠道中移动的状况与其相对位置,来帮助掌握患者病况。

目前该数位胶囊已完成了动物实验安全及功能性验证,但尚未进到人体实验阶段,他表示,目前在动物实验已获得不错的成效,接下来将会在美国提出FDA认证申请,待通过后就会进到人体临床试验,台湾方面,他说,之后取得相关许可认证后,考虑会先在长庚医院来进行临床试验,并优先针对加护病房患者来进行。

2020-11-05 18:5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