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岁摔断锁骨 1年花掉1000万 中国第一顶级品牌车手的爱与路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2

报价宝综合消息12岁摔断锁骨 1年花掉1000万 中国第一顶级品牌车手的爱与路

文娱价值官解读:

11岁学会“开车”,12岁锁骨摔断,训练费一年最多1000万人民币,在雷诺方程式等比赛中为中国屡屡刷新最高纪录,并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作为第一位顺利完赛、最终成功登上领奖台的中国车手,将程丛夫这个名字,刻在了中国赛车史上 。

撰文丨奈奈酱 编辑丨沈多

任何一项竞技运动,比的都是心理

2018年,程丛夫主要的任务是代表奥迪车队驾驶AudiR8 LMS GT3参加宝珀GT锦标赛、亚洲锦标赛,届时知名的欧美车手都会参加。去年,程丛夫曾经代表奥迪车队在这项比赛中拿到季军成绩。

今年程丛夫的目标非常直接——夺冠!

4月到11月,一个崭新的赛季期开始了,此前几乎半年时间,他都在备战状态。

为了这个赛季,程丛夫提前几个月就远赴欧洲进行体能训练、心理辅导、看大量比赛的录像进行分析数据等备战工作。想要夺冠,就要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在竞技水平外还要提高专注力。

程丛夫备战

程丛夫驾驶的封闭式赛车内,没有空调,在东南亚地区比赛时,车内温度高达60度以上,身上还要穿着防火衣、保护服,对赛车手的耐力、体力、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有赛车爱好者曾在知乎里提问:“赛车内部温度高,容易导致车手体能迅速透支?”程丛夫给予这样的回答:“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体能透支的唯一原因是车手在比赛之外没有保持良好的训练习惯,没有将身体素质提升到自己拟定的标准。比如说在去年奥迪R8 LMS杯台湾站,比赛时车内温度是65度以上。这对于所有的赛车手都是很大的挑战。庆幸的是,我前期的准备工作较好,没有影响比赛的发挥。”

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程丛夫每天保证进行2小时的耐力训练:“打网球和骑车也是我喜欢的运动。”在欧洲期间,因为自然环境好,程丛夫的训练时长会提升到4个小时左右。若是在奥地利的冬季,他还会加一些越野滑雪训练,一天滑3小时,爬坡高度在800米到1000米,长度距离有30多公里,这样的训练对体能帮助效果显著。

程丛夫在奥地利进行滑雪训练

体能得到保障,心理训练也要同时进行。任何一项竞技体育比到最后,冠军选手和优秀选手的差别可能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心理上。所以如何调整好心理和控制好情绪去应对比赛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对于运动员来讲,才是最大的挑战。

正式比赛开始之后,观众在看台上看赛车以300公里以上的时速呼啸而过,但坐在赛车驾驶舱里跑280与跑310时速的程丛夫,是感受不到区别的,“现在我们驾驶的赛车实际非常安全,它的压力和稳定性都非常好。所以,我们在驾驶过程中更多是关注赛车的平衡,同时追求把赛车开到极限,不会过多关注它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因为赛车,追求的就是极限——刹车做到最晚,加油做到最早,直线的速度争取最快,才是全场单圈的首选。”

程丛夫认为,赛车这项运动,虽然是一个人在驾驶,但他从不认为成绩是属于自己个人的,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数据分析、赛车的调整、轮胎工程师、车架工程师,整个团队的合作都直接反映在车手的成绩上了,这是一项团队合作才能创造成绩的运动。能否夺冠,除了自己的努力,也要看团队支持,和一部分运气的成分。

赛车手当然是职业运动员!

2016年,程丛夫遭遇人生中的低谷期。

如今回头看,他笑笑说:“对个人来讲,最大的进步不是在你人生巅峰的时候,而是在低谷的时候。因为只有在竞技状态和比赛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才能明白自己欠缺在哪里。”

和普通运动不同,老百姓对职业赛车运动的了解有限,对赛车手的身份定位更是模糊,有些网友质疑:“赛车手也算运动员啊?”不少人误以为,赛车手只是开车技术比一般人好,胆子够大而已,程丛夫告诉记者,赛车手不仅属于职业运动员,而且赛车也属于更复杂的比赛。

赛车手除了体能训练,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自律性。“你并不会因为一场比赛临阵磨枪,就能长足地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提升比赛成绩。身体的磨砺要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和积累,一点一滴地提高自身的体能和耐性。这就是自律的重要性。”程丛夫解释道。

赛车和其他的全民运动不一样,一旦参加专业比赛,每一年每个车手的车上训练,都有天数规定。除了比赛以外,车手接触车的时间并不多,由此可见,平时的身体训练对车手是多么重要。而自律,则是赛车手成功的基础。

2008年,程丛夫对24小时的耐力赛认识还很有限,当时勒芒赛某个车队少一个车手,找到了程丛夫。因为程丛夫此前只接触过方程式比赛,他想让自己发展更多元化,所以选择参加“勒芒”的赛事。

2008年法国当地时间6月14-15日,第76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中国车手程丛夫创造历史,成为参加这一著名赛事的第一位中国车手,并且,与两名队友一起获得LMP2组别的第3名。作为第一位顺利完赛、最终成功登上领奖台的中国车手,他将自己的名字牢牢刻在了中国赛车史上。

程丛夫2008年参加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

自那以后,程丛夫还多了一个荣誉——“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国第一人。

开赛车的小毛蛋

效力过麦卡伦奔驰车队、大众车队、如今再到奥迪车队,程丛夫代表顶级车队参与了非常多的国际赛事,对他而言,是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虽然实现梦想的过程既艰苦,又奢侈。

1984年,程丛夫出生在北京,家人喜欢叫他的小名毛蛋,即使现在程丛夫的微信名字还是——开赛车的毛蛋。

6岁,小毛蛋和父亲一起坐过山车,他沉稳的表情和对极限运动的痴迷,引起了父母的注意。11岁开始,不能驾驶汽车的程丛夫从卡丁车运动开始,而他彼时的目标已经是舒马赫。

赛车运动不仅在中国尚属小众,即使在国外也是一项烧钱的运动,程丛夫家人每年投资训练的钱不计其数,最高纪录是一年为他的赛车训练支出1000多万人民币。程丛夫的父亲程迎国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你喝着香槟拿着奖杯戴着花环,我十万、二十万没了。”即便如此,家人还是无条件的支持着程丛夫的训练。

12岁时,程丛夫在卡丁车比赛中翻了车,父亲看着孩子苍白的脸,把他的头盔摘下来,衣服拉开,锁骨的骨头露在外面。“我问孩子怎么样,他说这儿可能断了,我看他的肩,锁骨一断肩是往下掉下来的,作为父亲你说不心疼那肯定是假的”程丛夫面前,程迎国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没有因为重大意外而变得慌乱不堪,但这沉着背后是被迫隐藏的心痛。

程丛夫说:“父亲从小让我学会一个道理‘哭没有用’!”,就是那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从小到大很少流泪,而这样的性格也是遗传了父亲的基因。父亲为了比赛筹钱,一直很节省,也会说服周围的朋友一定要借钱给他,让孩子参加比赛,但是借钱和为钱发愁的事儿,他从不和程丛夫去讲。

程迎国回忆:“我当时有野心的,因为见我面的人都说,你多开心活得多潇洒,实际上他们看不到你有多难,面对辉煌的时候,其实特心酸。”有一次,菲律宾亚洲冠军挑战赛,经过严酷的竞争,程丛夫获得总冠军,而程迎国坐在那儿,突然觉得心里很空,那种空真是只有升国旗奏国歌才能弥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的培养和教育让中国多了一位能够跻身国际顶级赛事的职业赛车手。

程丛夫父亲程国飞

程丛夫去英国牛津大学进修汽车工程专业,看起来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却不像普通大学生那样去参加派对、到欧洲旅行,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赛道、训练、和车队上。“2006年正好是我刚进入职业赛车手的阶段,我的专注领域主要在赛车运动上,更多时间可能在赛事上,但牛津大学的学习对我了解汽车工程的基础理论,有很大帮助。

如今,程丛夫床边一直放着埃德蒙·珀西瓦尔·希拉里(SirEdmund Percival Hillary)的传记。这位登珠峰的第一位运动员,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在当时所在的环境下,他的支持和条件非常有限,加上之前别人登过却没有回来,没有经验可以给到他,所以他的这种胆识、勇气、恒心和技术,是全面的,也是我所追求的。”每当自己遇到挑战、困难或处于胜利的喜悦,程丛夫都会翻看希拉里的一些故事,让自己保持在平静状态,不偏离梦想,不打乱节奏。

埃德蒙·珀西瓦尔·希拉里传记《险峰岁月》

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果有一天,不能再以赛车手的身份驰骋赛道,程丛夫也不会沮丧,因为他还有更多梦想没有实现,而在此之前,他想当好那个赛车的小毛蛋。

【原创声明】

1.本文为文娱价值官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转载开白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要求。




2018-04-13 20: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