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署防救灾系统大变革,支撑全台6千人协同防救灾指挥调度的关键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27

报价宝综合消息消防署防救灾系统大变革,支撑全台6千人协同防救灾指挥调度的关键

消防署第2代EMIC防救灾系统于今年5月初正式推出上线。至今,中央及地方灾害应变中心在处理包含高雄水灾在内的重大灾害事件上,已实际运用这套系统来支援救灾。

图片来源: 

摄影/余至浩

过去,国家发生如台风、水灾等紧急重大灾害时,-机关可以透过内政部消防署建置的一套救灾应变资讯系统(EMIC),迅速支援各地灾情通报、管理与追踪。近日,这套系统也历经重大改版更新,推出了第二代EMIC系统,不只全面将灾情、物资资讯视觉化在地图上来呈现,还支援离线通报作业,即使网络中断也不怕。消防署下一步更要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让灾情预测更早一步,来辅助现场指挥官决策,还规划引进高速5G网络,以加强现场执行资料搜集任务,让指挥官人不在现场,也能远距即时指挥调度。

消防署EMIC防救灾系统全面大改造,今年5月刚上线

为了配合-防救灾,消防署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运用科技辅助救灾,尤其,为了因应重大灾害事件的发生,消防署在2015年推出了一站式救灾应变资讯服务,也就是EMIC,让进驻灾害应变中心各单位人员,能透过该服务进行灾害紧急应变与处置。从灾害专案开设、工作会报回复、任务指派,到进驻单位人员签到、灾情汇整、灾情管制等作业,都可透过这套EMIC系统来完成。背后就是由消防署资讯室团队一手规划设计。该系统沿用至今,单是运用来处理台风、地震、水灾等重大灾害事件就使用至少30次,累计登入30万人次,共记录10万笔灾情资讯。

然而,该系统也存在不少缺点,像是所有已通报灾情的讯息,都是逐笔在系统上条列显示,如果只是少量资料还好,一旦同时有数百到千笔资料大量涌入时,指挥官就很难根据灾情分布迅速下达指令,且对于使用人数也有限制,无法让所有救灾单位人员同时登入使用,就连界面设计也并不友善。因此,消防署2017年决定彻底翻新,打造第二代EMIC。他们用3年才开发完成这套新系统,直到今年5月才推出上线。整套系统建置费用约2.4亿元。

内政部消防署副署长萧焕章表示,EMIC2.0的一大特色,就是全面将灾情资讯以视觉化方式呈现。他以自身经验为例,来说明他担任地方消防局长任内时,由于灾情通报大多以文字形式逐笔在系统上显示,而非采视觉图像记录,较不易指挥官判读,因此,他接任副署长后,特别要求资讯团队改用具有空间与属性资料的GIS图层展现,搭配动态视觉方式来呈现各地灾情数据。

现在,不论中央或地方机关搜集而来的灾害讯息,只要输入这套系统就能快速在地图上来显示,还可以根据通报件数即时呈现全台灾情热点分布情形,让中央及地方救灾指挥官可依实际灾害情况进行现场调度支援与任务分配。而且地图上记录下的每一笔通报灾情,也会随着时间更新,比如事件标示为绿色代表该辖区灾害已处理,红色则是待处理状况,“只要透过系统仪表板上的动态灾情地图,便可一目了然”萧焕章说,这也让指挥官能更快速掌握各地灾区现况,提升救灾效率及灾害应变能力。

今年5月初,内政部消防署第2代EMIC防救灾系统正式推出上线,不只灾情资讯呈现上更加视觉化,还新增许多优化服务或功能,可在重大灾害发生时,支援全台6千人协同防救灾指挥调度。

除了能动态显示全台各地灾情,在这个地图上,也能看到现在距离灾害地最近的物资资源所在地点。消防署把救灾资源数据库里的资料,全部透过GPS定位变成地图上已知地点的座标,目前在这个数据库累计超过170万笔物资清单,这些清单资料包含救灾车船、化学检测器材、救灾物资、特殊救灾装备等,现在也都将其位置标记在地图上,指挥官从上面就近就可找到物资存放地点,加快支援救灾。

这套系统最多可支援全台1万人同时上线协同救灾指挥调度

再者,这代系统可容纳的使用人数也大大增加。由于过去每当重大灾情发生,中央紧急应变中心一开设,高峰时段有5~6千名救灾人员要同时连线系统,但是旧系统仅能容纳最多2千多名使用者同时上线,一旦超过该人数,其他人就只能等待,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灾情通报延误,指挥官没办法马上依据当下情势思考应对。这也成了消防署资讯团队得要解决的一大IT挑战。

为了打造一套新系统,能够支撑6千人防救灾需求,消防署不只购买新的软、硬件设备升级系统,将可容纳人数扩充到最多可支援1万人同时连线使用;其次,为确保灾害发生时能24小时稳定连线,他们更将这些硬件设备,从中华电信托管机房全部搬回消防署所在地机房,改由资讯团队自行维运,并与台中机房互为备援。萧焕章表示,下一阶段也考虑与国网中心合作,可以在国网北中南三地机房各放置一套,不只当作备援,未来还可做到分区救灾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孤岛型灾区,以往容易会有无法使用网络或遭遇网络中断情况,他们在这代EMIC系统中加入离线作业模式,让身处该区域的救灾单位人员,即使没有网络也能在本地端操作EMIC功能完成通报任务,待网络恢复后,再将这些灾情资讯同步更新到中央紧急应变中心的系统上。

新版EMIC2.0为了搜集各地灾情资料,至少与30个中央及地方机关系统串接,包括水利署、渔业署等,相较于前一代,其介接系统数量更多出5~6倍以上。这些灾情资讯汇整后,消防署也会提供给各机关来使用,更有40多项资料是以开放资料型式释出,包含避难收容所、救灾资源资料清单等

为了能够掌握各地灾情,消防署也扩大通报来源管道,这些来源包括了网络灾情通报、灾情查报、119消防署派遣系统、110警政系统、1999介接资料、县市介接资料,各部会上传灾情,以及新闻监看等。但现阶段,还未纳入社群网络舆情。消防署表示,之后会再透过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协助,取得这类资讯。

以-机关灾情通报为例,萧焕章表示,该平台目前至少与30个中央及地方机关系统串接,包括水利署、渔业署等,相较于前一代,其介接系统数量更多出5~6倍以上,“这也是需要建置这么久的原因”萧焕章坦言,尤其,消防署身为A级机关,负责国家防灾关键基础设施,因资安的考量,若是系统介接对象属于非A级机关,就会要求对方须提高至相同资安防护水平,如采用符合TLS 1.2传输层安全协定等,才同意与其系统介接。

除了搜集各地回传的灾情讯息,消防署也会将这些救灾资讯汇整后,再提供给各机关来使用,更有40多项资料是以开放资料型式释出,包含避难收容所、救灾资源资料清单等。不过,有些灾情资讯,例如灾情伤亡清册、1991留言资料,与疏容资料等,因考量个资,虽有提供民众协寻亲友,但目前并未开放让社群或民间单位使用。

明年更要用十万笔救灾记录训练AI预测灾情辅助指挥官决策

消防署进一步更将过去5年搜集快10万笔灾情资料,做为辅助灾害应变中心指挥官决策的重要参考,他们从这些历史资料分析归纳出救灾应变可供依循的一套建议与执行步骤,让指挥官能依据不同状况下达救灾指令。

消防署明年更计划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建立AI模型来提前预测灾情,要让指挥官现场指挥调度能更早一步。萧焕章更大目标,是要让重大灾害应变也能做到超前部署。他们目前还有将这些过往的历史灾情记录,以时间轴方式建立灾情事件簿,用于平时防救灾演练。

另从系统功能面来看,这代也重新优化使用界面,除了采用使用者导向的UX/UI设计,来提升操作便利性,也改用RWD响应式网页设计新版EMIC服务网站,让现场救灾人员更容易使用行动装置或平板电脑来通报灾情与更新救灾执行进度。

这代系统也支援多专案的开设,同时能应付如台风、地震等重大灾情事件的通报、管理与追踪。在灾情通报部分,也新增多种定位方式,除了手机GPS定位外,现在也能输入电力座标、道路里程等,方便救灾人员进行灾情通报。

对于灾时民众服务,消防署在这代EMIC新增更多优化服务或功能,例如在网络灾情通报方面,民众现在可透过手机拍下照片或影像,快速将现场灾情透过该平台向灾害应变中心通报。而在查询灾区亲友部分,民众在灾害发生时除了可透过该系统查询亲友是否平安,还新增自动寻人功能,只要事先建立亲友资讯,当灾害发生时,系统就会自动比对找寻其亲友,并会透过E-Mail发送讯息通知。另外也能连结1991报平安留言记录查询亲友讯息。还可查询全台撤离区域现况。

从5月上线至今,中央及地方灾害应变中心在处理包含高雄水灾在内的重大灾害事件上,已实际运用这套系统来支援救灾。接下来,7、8、9月,台湾也将进入台风旺季,届时,消防署也将透过实战验证系统使用成效。

由于台湾5G服务7月正式进入商用阶段,萧焕章也看好5G在防救灾应用。他也透露,目前正在申请5G专案经费,待7月通过申请以后,就会展开规划,有机会在下一代EMIC使用5G网络协助救灾现场勘查与管理作业,例如,利用高速5G即时回传高解析影像,来强化救灾现场即时指挥调度。

2020-07-02 10:49: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