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座文章】台湾人才全球抢手,为什么台湾的软件业不强?一位本土医疗AI新创CEO的观察和突围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26

报价宝综合消息【客座文章】台湾人才全球抢手,为什么台湾的软件业不强?一位本土医疗AI新创CEO的观察和突围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叶肇元脸书

我写这样的文章,或许会冒犯很多软件业的前辈,因为我并不是从这个领域出身的,对于某些状况的理解可能有所谬误。我也不过开了一个小公司,却胆敢对前辈的公司指指点点。但我身处于这个产业当中,我很期待这个产业可以茁壮,所以非关心这个问题不可。我也很期待我的文章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得到前辈的指教,甚至一起构思如何开创新局。        

台湾的软件产业强不强?  就2019的-统计数据来说,台湾的软件产业总产值为三千八百亿元(资讯服务业936亿元,程式设计业2867亿元),资讯电子制造业的产值是七点二兆元。从市值来比较,半导体制造业最大的公司台积电市值11.75兆元,资讯服务业最大的公司精诚资讯市值222亿元,相差了五百二十八倍。台湾程式设计业最大的公司是讯连,市值是94亿元,是台积电的一千两百五十分之一大。

软件公司不大是因为行业特性的关系吗? 肯定不是,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是微软,市值是1.63兆美元,是台积电的四倍。从这样的数据看起来,说台湾的软件业不强应该是个客观的事实。       

为什么用市值的高低来衡量公司强不强呢? 一、这是公开可查的资讯,调查比较容易,资讯也比较容易验证。相较之下,新创公司的估值就是个非常难查证的神秘数字。二、市值对一个公司经营者来说,代表了公司可支配的资源。公司经营的核心关键,在于获取资源,还有资源的交换、转换。有越多的资源,就可以做越多的事情。一个市值高,本益比(Price to earning, P/E ratio)高的公司比较可以去并购一个本益比低的公司,倒过来做,很困难。三、我才疏学浅,没有真的学过怎么评比软件公司,姑且先用这个标准来立论。         

从国际大厂竞相在台设立研发中心,扩大揽才规模就可以知道,台湾明明就有很多优秀的程式设计人才,为什么软件业不强呢 ?  我分享自己身处软件业,观察到的台湾软件业的几个现象

1. 台湾市场对于软件及服务定价过低,而且人才过度充沛。

从需求面来说,因为定价低,所以客户很喜欢要求厂商客制化。从供给面来说,因为台湾有足够的人才,所以可以接受客户各式各样客制化的要求。这是软件业最惨的一种赚钱方式,也就是不断地接客制化的专案。客制化的专案赚钱是线性的,公司要多赚钱,一定得要多请工程师,因此公司很难长到很大的规模。相对来说,投资人比较不喜欢这样劳力密集的公司。

以精诚为例,2019年税后净利18亿,目前市值222亿,本益比是12,而台积电的本益比是34,微软的本益比则是37。高度客制化的要求让台湾的软件市场非常破碎。我举医疗资讯系统为例。台湾的医疗资讯系统市场非常的畸形,医院通常都是用自己写的医疗资讯系统。台大、长庚都是如此,荣总体系的医院甚至都还不是用同一套系统,台北荣总、台中荣总、高雄荣总都各自写了一套。

医院都自干了,厂商有什么生存空间? 为什么医院可以自己写呢? 因为台湾有太多CP值高的工程师了。美国的医疗资讯市场完全是个不同的样貌,基本上是被两家巨型公司Cerner以及Epic瓜分。

台湾的诊所资讯系统市场是另外一种畸形。诊所不会想要自己请工程师来写资讯系统,但是也不想付太多钱。诊所的资讯系统一年只收费两万多元。这价格实在是夸张到一种欲哭无泪的境界。所以西医资讯系统的市场大概养了三个比较大的公司,牙医资讯系统的市场大概也养了三个比较大的公司。

因为可以赚的钱实在是不多,所以这些公司也都不大,资本额最大的大概是五千万元,小的大概是五百万元。能赚的钱不多,程式的设计自然也很难跟得上时代,所以,诊间的程式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Visual Basic 写出来的蓝底白字的版本。讲到这里,我的感想真的只有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2. 软件的包装跟行销、以及授权谈判都至为关键。

因为台湾的软件市场实在是不怎么妙,也很少公司有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经验,所以产品设计、行销、以及商业开发的人才都不多,于是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做不出很强的产品,所以,只能透过高度客制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就完全丧失做出可以行销世界的产品的能力了。台湾可能有足够的工程师一起做出一套很强的产品,偏偏这些工程师都是一个一个地在帮个别的客户做客制化服务。           

3. 讲起台湾软件创业成功的案例,真的是少得可怜,所以投资人兴趣也不是很大。

我跟资工的人讨论起台湾软件创业成功的案例,趋势科技总是第一个被提起。趋势科技的市值是两千四百亿元台币,是亚洲最大的纯软件公司。可是,趋势科技是在美国洛杉矶创立,总部在日本,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公司啊。讯连就真的是台湾土生土长的软件公司了,但跟趋势比起来实在是小非常多,而且创业也是二十四年前的事情了。

过去这二十年来,台湾的软件创业出现了非常大的断层,在二十世纪末网络科技快速崛起时,曾经有过资迅人以及网劲这两个公司。资迅人像是烟火一般,快速崛起也快速殒落,曾经从英特尔、高盛、花旗等大公司募集将近七亿元的资金,却在创业六年后跟着网络泡沫化一起消失了。网劲没有这么绚丽的历史,也撑得比较久一些,但终究在2014年也停止营运。

软件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多的状况下,投资人对这个产业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这又成了另一个恶性循环,投资人不愿意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组建顶尖的团队来做产品研发,当然也产生不了成功的公司。

别误会,我不是在怪投资人。我现在也开始逐渐换位思考,想像一下如果我是投资人,我敢不敢投台湾的软件公司。说实话,我自己会很犹豫。如果台湾软件新创成功案例很多的话,那投资人真的没什么好犹豫的。这是现实。       

4. 台湾-对于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好像还不是很够力。

-想要帮忙软件业已经很久了,民国六十八年的时候就成立了一个资讯工业策进会,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资策会。资策会对于推动台湾软件产业发展似乎成效不彰,当然也受到了各界批评。

比如说曾任资策会副首席执行官的王可言炮轰资策会的酬庸文化,说资策会里的领导人普遍缺乏带领台湾软件服务产业取得国际竞争力发展的热忱。或是义美的高志明总经理批评资策会垄断-资源,优先掌握-软件专案的资讯,与民争利。

我对于资策会的这些批评因为没有第一手的经验和资讯,不确定该如何看待。但是资策会的员工有一千八百人,远超过除了精诚(员工人数三千)之外其他的软件公司,这件事情我真的想不透。

如果资策会对于推动台湾软件产业的发展不够力的话,那就不要再投入那么多的资源在这了吧,可以想点别的办法呀。资策会里面许多的软件工程师释出之后,多创立一些公司,或许还更能带动软件产业的发展。

经济部工业局为了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也曾经规划”软件工业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总共执行了两期,从1993到2002年,这个计划奖励性质多过补助,但对于推动软件公司上市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精业于1995年上市,凌群、友立、资通于2001年上市,昱泉于2002年上市。这对于软件业来说似乎是个辉煌的年代。但,时至今日,在台湾软件公司的市值还是远远低于电子制造业。         

那台湾的软件业,要怎样才能变强呢? 我觉得要期待整个生态系都变好,大家一起成功是缘木求鱼。我觉得有一家新创公司非常成功之后,就有机会打破我上述的种种恶性循环。我这样想的原因是,我认为这跟拓荒一样,要期待一片荒野全被整成好走的步道,不如期待一个拓荒者走出一条路让大家跟。一个新创公司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这个公司的人才带着成功的经验再去创造或是协助其他的公司,像是当年PayPal mafia一样。有了几个公司成功之后,投资人对于软件业有信心了,比较愿意做早期高风险的投资,进一步提高软件新创公司成功的机会。这样就会有正向循环了。

不过问题回来了,软件新创公司该怎么得到巨大的成功呢? 我要给答案资格还不够,因为我的公司还没有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我的策略是这样的:     

1) 挑战困难的问题。

因为消费的根本在于花钱解结问题,问题越大越困难,客户越是愿意花钱去解决这个问题。困难的问题不见得一定很大,但是需要有能力的人花心思才有办法好好解决。困难的问题本身就造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竞争壁垒。       

2)  组成顶尖的团队。

困难的问题,只有顶尖的人才才能解决。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人才的问题。遇到好的人才,我一定是用尽所有办法,死缠烂打的也要请他加入团队。我曾经等过两年,才说服了一个非常稀有的人才全职加入团队。云象的人才素质非常高,绝对不输台湾顶尖的大公司,这是连之前在联发科担任高级主管的同仁都认同的。因为我们有了很强的团队,我们才有办法挑战一些世界级的问题。比如说骨髓抹片的AI分类计数,或是超高分辨率(目前记录是六亿两千五百万画素)影像的AI计算。     

3) 找到志同道合的投资人。

或许是我运气好,也或许是我选择得很严格,我找到了充分认同我对于公司发展方向的规划,并且充分信任我,支持我的投资人。云象股票的价格,虽然跟美国以及日本相比还是有一段落差,但是就台湾的新创而言是很高的,要找到愿意投资我们的投资人并不简单。但是一旦找到了,我们的合作非常的愉快,云象也不断地缔造佳绩。这是非常好的正向循环。     

4) 学习和学界以及-合作。

因为台湾的投资氛围不好,软件新创公司必须要想尽办法从各处或获取资源。我为了人才的培育以及获得,曾经到成大去教了AI。这让我有机会介绍云象给还没有毕业的同学认识,在他们被大公司抢走前,吸引他们来云象实习。我两年前播的种,现在竟然收成了,有一位我当年教过的同学,到台大资工念完硕士之后,到云象任职。我很开心,因为他是同一批面试的候选人里面表现最好的。我觉得这是学界跟业界合作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我也还在尝试在学界找到兼任的教职,持续这样的合作模式。

-其实一直都在推动产业发展,虽然有些政策可能不见得合适,但只要能得到些许的支持,对公司的发展都会很有帮助。我们得到经济部技术处以及台北市产发局的补助之后,计划执行单位还协助连结其他的资源,这对公司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为这些资源并不是我们平常接触的到的,也为了我们带来了新的效益。    

以上,是我回顾云象发展至今,觉得对我们来说有用的策略。我们还在持续努力当中,期许云象能成为台湾软件创业成功的典范之一,为台湾软件业的发展尽一份心力。台湾的软件产业环境好,里面所有的公司才会跟着一起好。我很希望,在未来,台湾的软件人才毕业后的第一志愿,是台湾的软件公司!

 

作者介绍:叶肇元,云象科技共同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
以数位病理分析创业的云象科技,3年前转型医疗影像AI公司,也与国内外多家医学中心共同发展病理AI或医疗影像AI计划,科技部选为台湾十大最酷科技新创。叶肇元是三位创办人之一。

2020-10-13 16:48: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