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消息,《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刊发文章称,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可以让人们摆脱记忆诸多密码的痛苦。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解决认证问题的新途径:用可穿戴设备上的加速计测量人体的轻微移动。
以下为文章内容节选:
手表与眼镜的历史远早于营销人士口中的“可穿戴技术”一词。在这类设备里,有的如今已经加入了一些新功能,可以在微秒等级上记录并监测佩戴者的生活。鉴于此,技术专家发问,通过这种途径收集来的数据还可以有其他用途么?麻省理工学院的哈维尔·赫尔南德兹(Javier Hernandez)就是发问的一人。在他看来,Apple Watch、Google Glasses等类似产品可以解决密码过多的问题。
对现代生活来说,更长、更复杂的密码不啻为一种诅咒。除非能频繁使用,否则记住这种密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人们会把密码写在纸上,消除其复杂性。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种不快,那就是利用唯一的身体特征,即生物测定学,来确认身份。人们尝试过指纹与虹膜,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特殊的设备。赫尔南德兹的工作就是提供一种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方式:心搏记录法。
所谓心搏记录法,是指研究对应心脏活动的人体移动。人的心脏每跳一次,身体也会轻微抖动。这种移动的具体特征在每个人身上都不一样。赫尔南德兹想知道,智能手表一类设备中的加速计能否侦测到心搏记录法意义上的抖动,从而创建新的生物测定方式。就他目前发表的报告来看,这一点似乎可以做到。
他和同事与一组研究生协作。他们要求每位志愿者在头上或手腕上佩戴数据收集设备,并在站立、坐、卧等不同姿态下收集他们的数据,然后将数据(总数据量的80%)输入到特定软件中,寻找代表个体特点的表征。一旦软件将数据处理完毕得出结论,他们再把剩余20%的数据输入进去,看看能否让这些表征重现,从而准确地识别出参与者。
试验证明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当参与者平卧时,软件在94%的时间里可以辨别出他们的身份。但当参与者坐下或站立时,辨别结果则不那么准确,但也达到了86%和72%。这种技术虽然称不上完善,但已经具备了进一步细化的价值。如果能够细化,那么实用便指日可待。
多数可穿戴技术能够通过无线方式向外界广播其测量结果,而以加密方式在文件中保存这些表征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就和注册密码机制是一个道理。这样一来,如果想要登录,佩戴适当设备的人只需要坐在想使用的计算机前就可以了。如果真能如此,那么在不远的未来,当你看到有同事趴在笔记本电脑面前,别着急责怪他在偷懒打瞌睡。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