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重映版已经在国内电影院线上线一周有余,虽然这只是一部时隔18年之后首次被引入国内影院的经典动画,即使是高清版资源,在网上也可以轻松搜寻的到。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票房仍然可以轻松超过同期许多影片,足见宫崎骏和吉卜力在国内的号召力。
对于许多宫崎骏和吉卜力的粉丝来讲,除了动画一贯暖人心脾的王道剧情外,极具辨识度的画风同样是它的金字招牌:
在很多人看来,吉卜力的作品无论是画风还是剧本其实都非常适合作为游戏取材的宝库。手握这么多经典IP,再加上宫崎骏的号召力,吉卜力如果涉足游戏的话,按照通识来想,“吉卜力游戏”想要大卖并非难事。但事实是,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却好像跟游戏“绝缘”了:我们不仅看不到诸如《千与千寻》,《龙猫》或者《天空之城》的游戏,就连吉卜力参与制作过的游戏作品都少之又少。
《二之国》系列已经是非常少有的,而且带有明显吉卜力画风的日式RPG游戏了,但它仍然不是正统的“吉卜力出品”——吉卜力的核心画师百濑义行,曾参与制作过初代游戏的过场动画和人设;到了二代时,百濑义行仍然出现在了制作人员名单里,但此时他已经从吉卜力独立出来,游戏自然也与吉卜力没关系了。
关于《二之国2》为什么没有吉卜力参与的原因,除了百濑离职单飞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缘故。在2017年TGS上,游戏发行方万代南梦宫的高层曾作出解释:“因为吉卜力工作室改变了他们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不能再说是吉卜力了。”
Level5社长日野晃博作为游戏的制作方,实际上是非常乐意和吉卜力合作开发游戏的,但吉卜力内部的阻力才是导致合作流产的重要原因。“有一些曾经在吉卜力的工作人员参与了这次游戏的制作,他们的名字会出现在制作人员名单里,但这些人已经离职,所以我们并不能继续使用吉卜力的名字。”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出,吉卜力内部至少有一些人是非常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游戏改编和制作中的,但公司高层似乎并不支援。
根据另外考证过的一些资料来看,宫崎骏老爷子或许正是高层这种决策的支持者之一。
喜欢守旧,不喜欢新技术的老爷子
1992年6月,宫崎骏在制作完成动画电影《红猪》之后,曾在杂志《FAMIMAGA》上与宫本茂进行过一次对谈。两人在采访中用非常“Peace & Love”的方式,围绕游戏和动画的创作技法有过一小段争论。
当然,结果是两位在各自领域都堪称传奇的制作人都很难改变对方的想法。宫崎骏在采访中透露出自己“相比(说自己)喜欢玩游戏,用‘有点抵触’反而更合适,”因为,“玩游戏很快就会死,所以就不想玩了。”
这一点在2015年E3,宫本茂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得到了再次确认。在被问到有没有想和宫崎骏合作,为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制作一部游戏,或者将任天堂角色加入他的动画之中时,宫本茂明确说:“我以前见过他(宫崎骏),他不太喜欢电子游戏,不过我一直有给寄最新的游戏。”
个人爱好可能只是宫崎骏不喜欢玩游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爷子不仅不喜欢电子游戏,而且对于电子产品都有些抵触,从而进一步得出“吉卜力不爱做3D动画”的结论。
这样的推论其实并不太站得住脚,虽然很多媒体都在宣传“宫崎骏守旧不喜欢新技术”,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千与千寻》还是《哈尔的移动城堡》,都有采用3DCG技术,而这最初是从97年的《幽灵公主》开始的。吉卜力为了打造动画之中的巨大山神,特意购入了一批当时非常先进的苹果Macintosh电脑和3D制作软件XSI,使得XSI在日本的销售大增,一跃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3D动画短片《Ghiblies episode2》,于2002年与动画电影《猫的报恩》同时上映,监督正是负责过《二之国》原画的百濑义行
虽然公司引进了这批先进的计算机并投入工作,可是宫崎骏本人却对计算机不太感冒。吉卜力的另一个负责人铃木敏夫在自传《吉卜力的哲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知道宫崎骏非常喜欢将棋,于是就趁宫崎骏走近的时候故意开启将棋软件。宫崎骏发现这个大块头居然能下将棋,不禁手痒,上手一玩就连连夸赞电脑水平高。接下来一连几天只见宫崎骏和电脑下得不亦乐乎。铃木心中暗喜。但是没过多久,铃木就发现那台电脑又被退回到了自己的桌子上,旁边还有一张字条写着‘我是不会上当的’。
因此,客观条件并不是让宫崎骏和吉卜力在游戏行业慎之又慎的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宫崎骏本人,我们推测一方面是他对于“让别人给自己的作品二次加工改编”一事不太放心,另一方面则出于他对于游戏形式,游戏内容和技术的不信任。
宫崎骏真的和游戏彻底“绝缘”吗?
严格来讲,宫崎骏也并非与游戏完全绝缘。在网上以“宫崎骏”和“游戏”为关键词进行搜寻的话,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游戏会被人们反复提及,这其中有的是误传,有的则和宫崎骏或者吉卜力存在间接关系。
比如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两款游戏,发售时间均在《二之国》之前,PS2平台上的RPG游戏《玉茧物语》的概念设计、原画和封面都是由吉卜力工作室完成的。PS2游戏《涂鸦王国》也有吉卜力工作室的成员负责美术设计的身影。
《玉茧物语》从封面来看,带有很明显的吉卜力风格
动画长片《鲁邦三世·卡里欧斯特罗城》是宫崎骏首次担任监督的剧场版动画,而这个系列的TV版动画有不少集数都有宫崎骏的参与。《鲁邦三世》的动画后来被改编成多部游戏,一些动画版中改编过的情节和台词,也被沿用到了游戏之中。这可以看做是宫崎骏间接参与了游戏的制作。
而在红白机上,国内玩家或许玩过一款叫做《红猪》的卡通横版射击游戏,还有很多人管这个叫做《松鼠大战3》,无论是游戏的名字,还是主角的样子,都会让人联想到宫崎骏早期的作品《红猪》:
有人把这款游戏也看做是宫崎骏动画作品改编游戏的典型例子,实际上这是误传。这款游戏原本的名字叫做《TaleSpin》,是迪士尼动画《森林王子》的衍生剧,国内翻译过来叫做《航空小王子》或者《华斯比历险记》,主角原本是一只开着飞机的熊。
动画《华斯比历险记》后来被国内引进播出,或许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盗版商便把这款游戏从名字,主角样子和关卡都全部打乱,摇身一变就变成了我们玩到的《红猪》。所以,这款游戏只是套用了宫崎骏动画的名字,其实跟老爷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日本,和国内玩家有相同疑问的粉丝并不在少数。在日文论坛上,围绕宫崎骏为什么不做游戏,有这样一个“都市传说”,主角就是三款以《风之谷》为题材改编的游戏。
1984年,宫崎骏笔下世界观最为宏达的动画长片《风之谷》上映,同年,日本游戏公司Technopolis Soft制作了三款以《风之谷》作为背景故事的打飞机游戏,分别对应当时日本市场上的三个不同平台:MSX,PC8801,PC6001,游戏封面全都是《风之谷》的主角娜乌西卡。游戏名分别叫做《娜乌西卡危机一髪》《风之谷的娜乌西卡》和《忘不掉的娜乌西卡》。
这三款游戏之所以能明目张胆的将动画女主角娜乌西卡挂在封面上,没有得到官方授权自然是不可能的。查查Technopolis Soft历史你就会发现,它的母公司正是鼎鼎大名的德间书店,同时也是雇佣宫崎骏制作《风之谷》动画的幕后公司,也就是后来吉卜力独立之前的母公司。
这三款游戏和动画师出同门,最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动画《风之谷》被载入史册,而游戏“娜乌西卡三部曲”则在历史长河里几乎被人遗忘,原因就是,以游戏制作的眼光来看,这三款游戏“实在是太烂了”,不仅玩法及其无聊,跟动画的关系也仅有借了个封面和名头而已,完全找不到二者的联络。
这就是游戏开始界面上的女主角娜乌西卡,如果说左边的图还能理解是受技术所限,那么右边的图已经完全辨认不清角色了
游戏里的画面就是这样的,你甚至不需要打掉空中的敌人,只要飞的够低就能判定为无伤……然后重复,直到游戏通关
以至于在日本某些老游戏论坛上,一直有传言说“正是这三款低劣游戏震惊了宫崎骏,让他对游戏改编自己的作品一事深恶痛绝。”不过这样的说法更多的只是玩家之间的调侃和推测,并无实际根据。Technopolis Soft公司后来改名为Game Technopolis,最后销声匿迹。
“宫崎骏监督讨厌游戏是因为technopolis soft出品的风之谷游戏,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比较高。”
换个角度来说,这三部游戏虽然看着确实无聊,但从当时的游戏环境来看也确实实属无奈。1984年正值日本游戏的启蒙时期,距离超级玛丽的诞生仍有一年时间,游戏研发水平实属参差不齐;另外,当时非常流行给游戏找一个背景故事,像这样的打飞机游戏也不例外,所以很可能这三款游戏是在制作完毕之后,为了蹭风头才找来了自家的《风之谷》动画,封面和美术设计也都像是临时照抄的。
而从宫崎骏本人的动画从来不改编游戏一事来看,失败的“娜乌西卡三部曲”也进一步增添了此事的戏剧色彩。能够以这种方式被后人提及,估计也是这三款游戏制作人意想不到的吧。
虽然我们至今仍然看不到一款宫崎骏真正参与的游戏,但后续不知道多少游戏借鉴了他动画中的设定。世嘉公司前社长中山隼雄在1998年卸任之后,曾开过一家公司并且拿下了2年吉卜力的授权,当时业界很多人都以为吉卜力准备游戏化了,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无疾而终。在遗憾过后,这可能已是最大的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