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苏一壹
新浪有意将其微博的短视频战略,着重留到了旗下秒拍APP的正式发布契机。事实上,正是因为短视频在摄录方式与受众关系上呈现的部分新媒介属性,业界对其的展望与准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现在待到4G含苞待放,新浪也终于浓妆艳抹,跳入即将花开的短视频之局。
国际环境就不多赘述了,作为2013年全球科技界的重要创新之一,它早已提醒短视频是新浪微博与秒拍的自然进阶,这也让我对这份浓妆艳抹不会有多少揶揄。之所以有这种延伸跳跃式的视角,是因为我个人更推崇如何迎接短视频时代的市场思维:没有那么多一开始就一二三四五的佯作评论,而应当首先在新的时候,尽早审视新的市场与新的东西。
这里的议题,和国外的篱笆院再秀丽,还是得回家看看是否也长出了新泥一样:我们此次关注秒拍在发布时机上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从短视频自身在移动性与新媒介属性上都优势兼具的这两个明显特征出发,落脚于审视此次新浪、秒拍做出的本土化创新与运营展望上,是否足以让它们挑动短视频的未来预期。
短视频未来,秒拍如何引
此次发布的秒拍,提供10秒摄录、滤镜美化、社交分享等基本功能外,还作出延时发布、约占据600K大小适中的普通流量控制(清晰度调配)、拍摄主题选取、支持本地视频时段自由摘取等诸多创新功能。产品运营工作上,秒拍为旗下炫一下科技的独立APP产品存在,并在新浪微博端提供用户基数保证与组合资源配给。新浪联席总裁、CTO徐良杰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秒拍功能也是新浪短视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投入更多的研发投资力度,使短视频在拍摄、上传、分享上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经过产品试用后,尽管我已经尽可能的语言精简,但涉及其产品与运营上的字数仍然数百有余,也并未将秒拍产品的干炼程度描述个究竟。这里引申出来的意思是,单一就新浪与秒拍在短视频领域的准备工作来说,让我想起当初新浪微博初立阶段稍显庞复的不同重量级:基于本土化用户体验的考量,已经涉及到移动端的带宽、流量、环境、硬件条件的诸多本土化市场考量;运营上,也有在商业空间上以投入和长线作为基准。
顺着这样的联想比对,绕不开已经布局的腾讯微视,那么这样思维的延伸就会有所争议:新浪秒拍的玩儿法,更像新浪微博之后,依靠用户体验声名鹊起的微信;而如今腾讯方面,微视又感觉再走新浪微博当初娱乐线的老路,掉入不温不火迷局。话已至此,问题就浮出水面了:短视频的未来空间,谁来引?如何引?
秒拍,思索布局短视频的重量级
还不着急为斗法猜测和观摩:这种议题带来的直接反思是,在4G背景、几乎纯移动端、全新媒介交互方式的综合属性来看,我还是坚持短视频的未来空间,应当是产品如何够重量级,带给用户全新的福利上面。简单的来阐述,就是其产品部门和市场部门的工作了:产品是否够丰满、如何思索用户市场培育,带来用户与自身的未来丰收迷局。
这个论调挺讨人厌的:我的意思是说,短视频不应像微信,以精简致胜,反而应该庞复?事实上,我就是这么讨人厌:微信作为移动端的交互方式,是基于现有语音、图片、文字媒介作为根本属性,以移动端的整合工作,实现信息精准为第一原则;但短视频不是,它作为全新的媒介属性,必将会是以追逐健全的综合媒介为突破口,实现其像所有以往“传统媒介”进行融合与补充、甚至未来牵头的全新属性。从这个论调来说,正是越丰满、越庞复,越可能多一个重量级。
我之所以敢写这些你们可能认为是狗屁的市场思维的逻辑推理,是有理想化的成分存在:这里的分析重点在于,新浪秒拍此次与微视不同,似乎做足了充足准备,所以我们看到,它们这次如果是豪赌,赌点更多的是产品的丰盈设计与经营端的综合规划、分阶运营。或者往更理想化的角度思索,短视频可能开启的,是全新媒介方式、配合社会化渠道的一次重量级尝试。很明显的是,也会有更多的后来者,在思索和追逐这个重量级。
还是得回归到产品端的现实布局吧,10秒“牵头”的言论放在如今,更多的是非理想化的驳斥,但我们仍旧看到了以往140字几乎人人参与,破坏掉了大部分质疑。至于秒拍、抑或短视频的好坏与前景,就跟问未来会怎样一样,到底有谁清楚知道呢。我关注科技这场大戏的有趣之处就是,即使故事主角可能清心寡欲、平淡无奇,但广袤的幕布后面,总会有人被撩拨的乐此不彼,也总有人恼怒疑惑、不知究竟。
再写多一句废话结尾吧,也许撩拨就是期待呢。
(作者简介:苏一壹,科技品牌评论人;公众微信搜索“苏一壹”)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